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16 20:47:45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陳星 孫志成 杜恒峰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評論“唯GDP政績觀”時,人民日報海外版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政績不夠,數字來湊”是個別地方官員從政的“秘訣”。
但是,隨著我國GDP核算改革的不斷推進,“唯GDP政績觀”的市場越來越小了。
9月16日上午,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我們將實施GDP核算下算一級,由國家統一核算地方GDP。”
更為重要的是,他還在發布會現場明確,統一核算改革將與目前正在推進的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掛鉤”。付凌暉表示:“在這次經濟普查獲得新的數據資料基礎上,我們將進一步推進地區GDP統一核算”。
由國家統一核算地方GDP,會造成什么影響呢?
2013年初,不少媒體發現,根據各地“兩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各省(區、市)核算出的GDP相加總量達到57.69萬億元,比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2年初步核算的國內生產總值高出了5.76萬億元,多出來的這部分相當于當年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的經濟總量。
到了2017年,人們再次發現,上一年(2016年),全國31個省份中只有3個省份的經濟增速低于當年的全國增速。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注意到,這與我國統計領域采用的“分級核算”制度有關。目前,我國全國GDP和地區GDP采取分級核算制度,即國家統計局核算全國GDP,省一級統計局核算本地區GDP。在發布會上,付凌暉也指出:“在地方核算GDP過程中,因為存在跨省交易和重復計算的情況,過去一直存在地方GDP加總大于全國GDP的情況。”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這一核算制度的影響下,多年來,我國統計領域長期出現地方GDP增速遠高于全國GDP增速、各省份GDP加總也遠高于全國GDP的現象。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李曉超在接受采訪時強調,地區GDP匯總數據與全國GDP數據存在一定差距,在統計實踐上是可以接受的,在各國統計工作中也比較常見。但目前我國的這一差距有些偏大。這種狀況不利于正確把握各地經濟形勢,不利于實施科學的宏觀調控,還影響了政府統計公信力。
地方數據和國家數據長期無法“對表”的局面讓人們不禁猜測:是不是一些省份在統計本地經濟數據的過程中存在著“注水”情況?不少地方屢屢發布的超高經濟增長率是否可信?
新華社和人民日報都報道過,天津、內蒙古、遼寧等省份曾出現統計數據造假問題。
面對地方經濟數據失真問題,統一核算制度改革的出臺被視為保障統計數據真實有效的一劑“猛藥”。2017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方案》。統一核算改革的推進,將對防止地方GDP統計“注水”起到怎樣的促進作用?
圖片來源:攝圖網
根據李曉超此前所作的介紹,在改革實施后,各省份GDP核算由現行的省級統計機構核算,改革為國家統計局組織領導,省級統計機構共同參與的統一核算。通過實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按照統一的核算方法,使用統一的數據來源,能夠把地區生產總值匯總數據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差率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匯總數據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的基本銜接。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采訪時,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范子英也對推進統一核算制度改革的意義詳細分析稱,未來統一核算改革落實后,地方經濟數據統計將由國家統計局主導。國家統計局有自己的統計調查大隊和企業數據直報系統,在數據采集的過程中能較少受到地方政府的干擾,從而保持相對獨立性,使地方經濟數據可靠性獲得提升。
記者還注意到,除此次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所做的表態外,此前,有關方面已陸續披露了推行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改革的時間表。
今年1月10日,全國統計工作會議召開。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透露,國家將于2019年底實施普查年度(即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2020年1月開始實施季度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匯總數與全國數在總量、速度和結構上的基本銜接。
今年3月1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記者會,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尹中卿也在會上介紹稱,正在推進國民經濟核算改革。組織實施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從今年開始在全國進行,由國家統計局對各個省區市的地區生產總值進行統一核算,停止對各個地方生產總值總量和速度進行排名這種做法。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