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新文化熱點

每經網首頁 > 新文化熱點 > 正文

漲幅巨大 網大悶聲賺錢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17 14:26:31

每經記者 杜蔚    每經編輯 杜毅    

實習生 李美宏

傳統院線電影與伴隨互聯網而生的網絡大電影(以下簡稱網大),正在奏響一場冰與火之歌。

一方面,院線電影受“寒冬”侵襲,2019年1月1日~2019年8月31日共上映347部影片,但65.13%的影片票房不足千萬;而在票房不足千萬的影片中,多達156部票房不足百萬。另一方面,年滿5歲的網大正在茁壯成長,不少影片分賬票房完勝院線電影,其單片年度最高票房也從2014年的63.4萬元增長至2018年的5078萬元,比4年前漲了8000%,而票房頻頻沖破千萬大關的網大數量也在快速上升。

在經歷了野蠻生長、大浪淘沙后,去粗取精、提質減量的網大正在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華麗轉身:工業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傳統電影人參與到網大制作中,受眾破圈不再是小鎮青年。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網大風光的背后,也浮現出隱憂:有效觀影人次“有限”限制了網大票房天花板,桎梏了網大內容的制作題材,使得現階段無法承制高成本影片;另外,高昂的試錯成本幾乎讓新入局者機會渺茫,網大行業的寡頭格局愈發明顯。

行業氣象 好

進入2.0時代,8個月27部影片票房破千萬

院線電影在高歌猛進幾年后,影視行業風云突變,偷稅漏稅、取消票補等內憂外患讓行業步入“寒冬”,“寒流”肆虐殃及了2019年的電影大盤。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燈塔專業版統計發現,從2019年1月1日至8月31日,共有347部院線電影上映,但票房過億者僅56部,占總數的16.14%;令人嗔目結舌的是,多達226部的影片票房不足千萬,占比高達65.13%。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票房不足千萬的影片中,有近七成即156部影片票房不足百萬。

 

這意味著,今年前8個月絕大多數院線電影淪為陪跑,而“票房一日游”等情況更是屢見不鮮。與院線電影形成明顯對比的是,網大正在蓬勃發展。

“網大行業邁進全新2.0時代,大家對于自己的發展方向更加清晰。”愛奇藝電影版權合作中心總經理宋佳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之前制作公司做網大,可能90%都是為了票房、收益,“現在大部分片方冷靜下來了,對這部分的需求逐漸降低到60%、70%。反而更希望能創造出自己的品牌和平臺價值。因此,哪怕有幾部影片存在虧錢的風險,他們還是愿意去開機,而在今年之前這樣的情況幾乎沒有。”

制片方對網大內容品質的提升,促使網大票房爆款頻出。每經記者根據公開數據統計發現,截至目前(9月10日),2019年分賬票房破千萬的網大已有27部,合計票房達3.94億元。其中,TOP3影片是《鬼吹燈之巫峽棺山》《三重威脅之跨國營救》和《水怪》,分別拿下3035萬元、2023萬元和2000萬元的票房。耀眼成績之外,今年破千萬的網大數量也逼近2018年全年的34部,大有趕超之勢。“網大的千萬票房,類似于院線電影的'十億元’俱樂部概念。”網大行業的“頭號玩家”新片場影業總裁牟雪告訴每經記者。

2019年新片場不僅打造出了網大票房第一的作品,而且共有11部網大均超過千萬票房,占比網大市場40%的份額。通過逐一分析上述高票房背后的制片發行公司,每經記者發現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新片場、淘夢、映美等幾個寡頭割據的局面,這符合影視行業頭部效應為主的規律。“今年已經變成了專業玩家之間的競爭,是內容升級、制作升級、尋求突破的一年。”對此,牟雪坦言道。

不過,受整體行業低迷和國家對內容監管趨嚴的影響,這些年網大行業正在進行數量“瘦身”。2016年新上線網大2643部,2017年為1892部;2018年進一步下降,新上線網大僅1526部,較2017年下降24%。這當中,愛奇藝一家獨大,2018年僅一家平臺就上線1004部網大。

“之前來渾水摸魚的公司,在2018年開始退出。所以今年上半年,網大數量肯定比去年同期要少,但從質量上講卻有一個很大的提升,因此總體分賬金額沒有太大變化。”宋佳告訴記者。此外,多位行業人士均向記者表示,網大數量減少恰恰是行業的一次洗牌,從長期來看對網大的發展有著積極作用。

趨勢變化 大

中國電影的工業化將由網大開啟

網大茁壯成長展示出的強大生命力和票房號召力,正在聚焦越來越多傳統影視行業人士的目光。

“今年我們看到了一個有趣的變化,一些院線公司、優秀的創作人以及演員都開始關注網絡電影。”牟雪欣喜于網大行業的變化。每經記者發現不少老牌演員,例如陳浩民、趙文卓等都參與到了網大中,其中,陳浩民已陸續出演《狂龍伏妖》《斗戰勝佛》《天劍修仙傳》等多部網大作品;而趙文卓則出品、總監制并領銜主演了網大《黃飛鴻之南北英雄》,該片不僅在國內備受矚目,還在戛納電影參展期間,將其海外版權賣給了美國等多個國家。這些均展示出傳統影人介入網大的趨勢。

圖片來源:貓眼電影

究其原因,牟雪認為院線電影的門檻偏高與網大的品質提高是形成這一趨勢的兩個主要因素:“一方面,傳統影視的原有賽道沒有那么好了,院線電影門檻越來越高,風險也非常大,另外采購ToB這種商業模式的預算無論是電視臺還是視頻網站都在大幅縮減。另一方面,這些年網絡電影品質提高非常快,傳統的優秀制作人已經看到網大爆發的潛力與增長空間。”

優秀影視人才的加入,必然會帶動促進網大行業發展,讓網大獲得更多資金支持,加大內容投入。牟雪向每經記者透露,“以前投資一部網大的成本可能在50萬元,而現在很多網大的投資成本都突破了千萬級別。”今年新片場影業對《鬼吹燈之巫峽棺山》的投入成本達到了1500萬元。

隨著網大內容品質的提高,也逐步拓寬了受眾群。牟雪告訴每經記者,一般來說網大的主力用戶是20~25歲的小鎮男青年居多。“但今年居然有投資人、財務總監、設計師等高學歷白領主動跟我交流,說現在他們有時也會看網絡電影。”牟雪高興地說道。

而平臺方則更希望網大用戶打破圈層壁壘。“我們不會特別去分析看網大的用戶有什么特點,因為這樣,會給我們合作伙伴在內容創作上產生一定的局限性。”對此,宋佳從平臺角度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一定要站在山頂上去看整個市場,才能有一個更遠的目標。如果只是在半山腰去看,那么不管是預測票房還是生產內容,思維都是局限的。”

網大受眾因行業發展逐漸破圈,而中國電影的工業化也將由網大率先開啟。

一直以來,電影工業化是困擾我國電影產業發展的一大難題。國產電影制作時,主要依靠團隊經驗,還并未形成一個標準的、可量化的流程,制作超預算、管理混亂等都是影視行業的頑疾。現在,網大行業正在構建內容生產的工業化體系。“院線電影無法真正工業化,或者是在金融方面沒有一個所有人都能遵守的金融規則,這導致工業化進程舉步維艱。現在網大行業已經把這塊市場規則逐漸確定下來了。”對此,宋佳很有信心。

“工業化的完成一定是在網生內容。”牟雪也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她認為傳統的院線公司、電視劇公司已經有過爆款作品,歷史成績非常卓越,跟隨互聯網的變化來改變創作,很難說服他們,所以傳統的影人很難實現影視工業化。“所謂的影視工業化是有標準、有數據,需要分工協作,并且形成方法論和體系化。在這方面,網大的團隊都是伴隨互聯網而生的90后,他們有更強的‘網感’,知道用戶喜歡什么,再通過大數據分析制作內容。”

試錯成本 高

單部預算邁入千萬量級,新入場者機會渺茫

雖然網大正在影視快車道上飛速前進,但其隱憂也在時間的光影中逐漸浮現。

每經記者在與多位業內人士的對話中了解到,有效觀影人次低是拖慢網大蓬勃發展的一大問題。以截至2019年8月31日的今年網大分賬票房冠軍《鬼吹燈之巫峽棺山》為例,有效觀影人次為771萬人次,倘若按照目前愛奇藝對外公布的1億會員數來粗略計算,即便是票房第一的分賬網大,觀看人次尚未達到平臺總會員的10%。這意味著,網大潛在用戶還有很大挖掘空間。

圖片來源:貓眼電影

現階段網大有效觀影人次的“有限”也限制了分賬票房天花板。“即便平臺有1億用戶,但并不是全部的會員用戶會觀看網大。假如用戶是男女對半,5000萬的男性用戶是網大主力,假設其中一半的人即2500萬人會看網大。但不可能所有人的觀看時間都會超過6分鐘(按照愛奇藝6分鐘為一個有效點擊,計入網大分賬),假設有一半人(1250萬人)可以達到6分鐘,他們每個人就能貢獻2.5元的票房。由此可見,目前網絡電影分賬票房天花板在3000萬元左右。那如果要是想票房超過3000萬的話,影片就不能是垂直、只針對男性向的內容了,就需要女性用戶也喜歡看或者覆蓋更多的男性用戶,以此來突破分賬的天花板。”諳熟網大行業的牟雪向記者舉例說明。而分賬票房的天花板則直接制約了網大內容創作的多樣性,從不虧損的角度考慮,網大成本必須嚴格控制在票房天花板之下。

宋佳預測,今年單部網大的最高分賬票房在4000萬~5000萬元左右。如何觸達網大核心的垂直人群、激活更多有效用戶,是制片方和平臺方共同的希冀。

值得注意的是,在馬太效應顯現的網大行業,新入局者想要突圍變得愈加困難。“我不敢說完全沒有機會,但是現在新入場者要想成功難度很大。從制片的角度來講,平均要做十部影片才能找到做網大的感覺。”牟雪一針見血地指出,現在機會渺茫的原因在于試錯成本高漲。“早些年,做一部網大的成本在50萬元或100萬元,那么做10部網大花費500萬元到1000萬元就能學習并積累到一定的經驗。但是到了今年,基本沒有低于500萬元的項目了;甚至不少優質的網大項目成本達到了1000萬元~1500萬元。這個時候入局,門檻已提高,同樣制作10部網大的資金體量高達5000萬元~1億元。”

對此,牟雪坦言,“隨著網大成本高筑,新入場者也許賠兩部作品就會直接退出了。”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