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 2019-09-17 13:36:54
近期債市調整壓力初現,9月份以來已有2只新債基宣告募集失敗。
昨日,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發布了旗下1只債基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據悉,該產品是1只中長期純債基金,募集期為今年5月2日至8月1日,一開始便設立了3個月的頂格募集期限。不過,截至募集期滿,未能滿足基金合同中規定的基金備案條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9月初,北京有一家基金公司也發布公告稱,旗下1只中短債基金募集失敗。
“基金成立一般需募集總份額達到2億,且認購人數大于200人。”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對于債券型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占比相對較高的產品來說,機構資金是否準時到位也是影響基金成立的重要原因。”
另一家公募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盡管今年新發市場爆款頻現,但在新發產品數量大增且產品同質化嚴重的背景下,一些渠道銷售能力較弱的中小型基金公司發行并不容易,一些新基金發生延期募集甚至發行失敗的情況。
據記者統計,截至9月16日,今年以來有12只基金募集失敗,其中8只為債券型基金,占比近七成。在這些債基中,純債基金占到6只,還有1只定開債和1只中短債。從公司情況來看,以中小型公募居多,也不乏行業排名前十的大型基金公司。有一家公司在今年6月相繼發布了旗下2只純債基金不能成立的公告。
值得關注的是,還有多只基金延長募集期。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約有80只基金先后延長募集期,其中部分產品還多次延長募集時間,直至到達3個月的頂格期限。從基金類型來看,債基仍是“???rdquo;,其中包含機構較為歡迎的定開債基,以及部分純債基金。
滬上一位基金經理表示,隨著貨幣基金收益率逐漸下滑,目前機構對債基的需求還是挺旺盛的,一些有渠道優勢的基金公司今年旗下爆款頻現,且部分公司債基規模今年以來出現較大增幅。不過,對于中小型公募而言,產品發行還是頗為艱難。
他說,在科創基金、債券指數基金等熱門基金品種的“輪番轟炸”下,一方面,銷售渠道擁擠,中小公募缺少話語權;另一方面,國內普通投資者對權益類資產更感興趣,而隨著基金發行數量逐漸增加,小公募或歷史業績不佳的公司,發行產品很少有人問津。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