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少年”拼多多四歲 開創中國新電商時代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9-27 00:11:45

  潮涌浪擊碧天闊,萬馬奔騰走風雷。

轉瞬新中國已成立七十載,70年風雨輝煌,70年蒸蒸日上。而在光輝璀璨70年的后20年里,互聯網的出現徹底重構了中國人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其中,電子商務的發展,亦使得人們在動動手指間,就能購得心儀商品,并成為美好生活的有力創造者。

在一眾電商玩家中,成立四載的拼多多,格外引人注目。與其他先發巨頭玩家相比,拼多多無疑是一個少年,不過,正因年少才別具一種銳氣、創新與開放意識。

拼多多無疑締造了一種新電商模式——讓廣闊的農村天地,第一次被電商玩家所真正重視;在造福普通農戶的同時,也推動“下沉市場”實現消費升級;并且,人們恍然發現,原來買東西也可以這樣“好玩”。

即便如此,拼多多這個參與創造人們美好生活的“小小少年”,依舊如其創始人黃崢所說,繼續“向著早晨七八點鐘太陽的方向前行”,因為“那才是新生的方向”。

農貨上行耕耘者

橙子,一整個果園的橙子,被遠在他方、上海虹霞小區一群阿姨們直接包下。這是2018年,這些阿姨們所經由的渠道,正是拼多多。

而在今年8月首次試水的“農貨節”中,拼多多在首日“秒殺萬人團”推出爆款農產品——廣西北海海鴨蛋,以及平臺大幅補貼后低于成本價的東北大米,截至當日13時,1.6萬單鴨蛋售罄,大米售出1.4萬單。

農貨訂單之大,速度之快,此前難以想見。

在拼多多崛起之時,本土主要消費品市場已被傳統電商平臺占據。業界曾有比方,淘寶將義烏小商品市場搬上了網,京東將中關村電腦城搬上了網,而農貿市場彼時還未被搬到線上。農產品上行難度頗大,并嚴重依賴中間環節,倉儲、物流及高強度勞動力和資本投入,使得每個環節的成本增加30%以上。

對此,拼多多通過產地直發模式,巧妙地繞過了“中間商”。首先,以算法推薦為核心模式,實現“貨找人”,確保訂單量的相對穩定;其次,以拼農貨的模式,幫助消費者建立“計劃性消費”的概念,社交拼團的模式,將購買農貨,從一個沖動性的即時消費,變成了預期的計劃消費;再次,拼多多將上述相對穩定性的未來需求傳遞給農民,后者可以根據需求來發貨,變成了需求決定供給;此外,拼多多還專門為農產品開發一套農貨智能處理系統,將農產品信息輸入,系統就能自動匹配產地、成熟期等。

在上述模式加持下,2018年,拼多多實現農(副)產品訂單總額653億元,成為中國領先的農產品網絡零售平臺之一。期間,平臺累積誕生13款銷售過百萬單的冠軍農貨單品和超過600款銷量10萬+的爆款農貨單品。

不止于此,從一開始只通過產品創新、流量扶持幫助農產品上行,到如今,拼多多嘗試探索多多農園,試水“新農商”機制,讓參與的農民集合為合作社為主體,聯合地方政府培養新農人為帶頭人,由工廠、代運營公司提供第三方服務,而參與合作社的農民,將成為新農商公司的“股東”,可以享受利潤分紅、農產品優先售賣等利益。此舉激發了原本分散種植的小農模式,變成聯合規模生產的模式,確保“將利益留在農村”。

長久以來,中國大量農貨只有“產地標簽”,而無“品牌標簽”。因此,在未來三到五年,在中國農產品供應鏈實現初步升級的同時,拼多多將著力孕育出大眾熟知的農產品品牌。這也是拼多多做農產品上行的最終目標。

農產品上行,不僅讓諸多都市用戶得到實惠,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人而言,更是帶來直接益處。

毋庸置疑,這是對于“普惠”的絕佳闡釋。黃崢在其今年4月的致股東信中便指出,從第一天起,拼多多便沿著普惠的使命前行,“希望通過農產品上行為農戶增加收入,為城市居民提供實惠”。

消費升級推動者

好玩、實惠,拼多多一如“Costco+Disney”的特質,并不妨礙其成為消費升級推動者。

在中國電商20多年發展歷程的大多數歲月里,一二線城市居民是玩家們爭取的對象,而低線城市、甚至是廣大農村的居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冷落”,成為一片被遺忘的“荒地”。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提升,這部分人群的需求愈發值得重視。

拼多多遇到了此間的機遇,短短幾年內崛起,一舉打破看似板結的電商江湖,“下沉市場”、“五環外人群”、“小鎮青年”等亦由此成為業內焦點,而這亦是“普惠”這一新電商特質的例證。恰如黃崢所說,如今,“不論鄉村還是城市,教授還是農民,移動互聯網已經平等地進入到了普通人的生活中”,因此,這時候出現的新平臺,其歷史使命便應是“服務廣大的普通人”。

也因之,在通過農產品上行,為農民增收、裨益城鎮居民的同時,拼多多也在通過工廠C2M直銷提高商品的性價比,推動“下沉市場”的消費升級。

2018年12月,拼多多推出“新品牌計劃”,聯合各行業1000家優質制造企業合作推出1000個平臺,為平臺4.8億消費者研發生產具有性價比的產品,扶持國民普惠品牌。

拼多多副總裁井然就表示,“新品牌計劃”致力于通過消費者需求側的改革推動制造企業供給側的改革。平臺每天產生海量數據,基于分布式AI技術,充分理解消費者需求,將用戶的畫像和數據開放給能產生極大價值的上游生產者,聯合研發滿足廣大用戶需求的產品。

今年8月17日,拼多多“新品牌計劃”聯合日本影音巨頭——JVC,發布雙方達成戰略合作以來的首批定制化智能大屏電視。延續拼多多一向的風格,65英寸的4K智能大屏電視,售價僅1999元,低于行業歷史底價。這無疑將為拼多多在電視行業在“下沉市場”分得一杯羹,正如奧維云網消費電子事業部總經理朱圓圓所說,“未來幾年彩電市場的重心一定是農村市場。”

而在今年618期間,拼多多還聯合品牌商共同補貼100億元現金,針對全網熱度最高的10000款商品進行大幅讓利,將其納入聯合品牌商的“百億補貼”池,確保覆蓋商品呈現全渠道歷史低價。

值得一提的是,3C數碼成為平臺下沉市場訂單量快速增長的新增驅動。正如業內人士所說,下沉市場的消費需求仍未得到充分滿足。尤其是在電子產品、智慧家電等領域,目前的產品都是依據一線城市消費需求所設計,未考慮到下沉市場消費者對于性能和價格的綜合考量。”他以掃地機器人為例,指出,之前的價格區間是1000元左右,可能目標群體不到1000萬人,拼多多通過推動上游制造業的升級,將價格區間降到300元左右,目標群體就有可能擴充10倍到1億人,這是一個廣闊的增量空間。

如此種種,不難看出,在“下沉市場”,拼多多無疑是消費升級的有力推動者。

“新電商”開創者

無論是推動消費升級,抑或深耕農產品上行,均與拼多多對“人”的重視不可分割。

不同于PC購物年代,“人找物”或“物為先”的特征,拼多多通過拼購的模式,匯集人群的同質需求,并通過AI技術實現人、貨精準匹配。目前,在拼多多的研發隊伍中,超1000人專注于算法設計和開發。在其成立的技術顧問委員會中,YC中國創始人、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前百度總裁陸奇正領導技術委員會相關工作。

不僅如此,經由拼多多,用戶亦會收獲快樂,多多果園便是一例。許多用戶在每天的早、中、晚三個時間段,均會打開拼多多App,為“多多果園”中的樹澆水。最有意思的是,在果樹成熟之后,用戶可以獲贈真實水果。倘若想要加快果樹成長速度,用戶則需購買肥料,而肥料則通過在拼多多商場購物獲贈。黃崢便表示,希望通過人和人的互動,讓用戶更開心。

無論是多多果園,還是“貨找人”,實際上,均是一種“人為先”的體現。在上述致股東信中,黃崢指出,新電商不再把活生生的人當做流量,把商業模式做成流量批發,它試圖理解每個點擊背后人的溫度,試圖通過人和人的連接和信任來匯聚同質需求;而“人為先”的特征,則是由其基因所決定。

不僅如此,作為中國電商新崛起的一極,拼多多并不“霸道”,因“年少”而充滿包容與可能性。就以電子面單為例,目前,拼多多推出的電子面單系統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第二大電子面單系統,但其依舊允許商戶選擇其他電子面單系統。

在今年8月21日的財報電話會議上,黃崢表示,拼多多正在開發“新物流”技術平臺,將采用輕資產、開放的模式,專注于通過技術為商家和用戶提供解決方案。拼多多正聯合物流生態的合作伙伴,探索農產品上行專用電子面單的可行性,嘗試對農產品物流與普通包裹做區分,以進一步推動農村及邊遠地區的農產品實現大規模上行。

即便在拼多多“發家”的農產品上行領域,它依舊保持開放心態。拼多多方面表示,電商平臺始終只是零售渠道,是整個社會商品流量體系的環節之一,雖然可以利用流量、大數據改善前端供應鏈,但仍無法解決所有問題,比如農村的人才問題、規模化生產問題、利潤分配問題等,如此種種,均有待完善。因此,拼多多也一直呼吁其他電商玩家參與農貨上行,一起深入田間,共同將農產品搬進互聯網,將這塊此前被中國電商遺忘的巨大市場做大,并最終使得整個行業受益。

正如黃崢在股東信中所說,拼多多的策略并非“從打破一個壟斷到創造一個新的壟斷,而是從打破一個壟斷到提供一個新的選擇”,這不僅是戰略主動選擇,更是“時代進步的要求”。

就在9月5日,拼多多市值再創歷史新高,達405億美元,首次突破400億美元大關,高出彼時百度42.31億美元。即便如此,它依舊將自身看做一家創業公司,并持續“向著陽光的方向”發展。這個陽光充足的方向,便是普惠、以人為先和更加開放,換言之,即拼多多的新電商夢。

“讓我們一起向著早晨七八點鐘的方向前行,因為那才是新生的方向”。黃崢在致股東信末尾寫道。的確,這個偉大的時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步,唯有向著朝陽,才能在時代洪流中保持本分,創造更大價值。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