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0-11 22:43:54
總體來看,百強縣市、百強區分布仍然呈現東強西弱格局。不過,在看似波瀾不驚的區域格局下,一些微妙變化,正在縣市區這些基本經濟單元中悄然涌動。
每經記者 朱玫潔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圖片來源:攝圖網
當城市越來越大,人口暴增、交通擁堵、房價升高、土地短缺……如何疏解城市功能,降低發展成本?釋放中小城市發展活力,成為關鍵一招。
近日,一年一度的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課題成果發布,包括“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 、“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等多份榜單。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共有2809個中小城市(廣義范圍,包括含鄉鎮的市轄區),總人口11.81億,占全國84.66%;經濟總量76.43萬億元,占全國84.89%。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總體來看,百強縣市、百強區分布仍然呈現東強西弱格局,東部地區占據百強縣市64席、百強區75席,以壓倒性優勢領先。
2019年各省份百強縣市和百強區數量
整理:城市進化論
具體來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江蘇昆山市連續15年占據榜首;綜合實力百強區,佛山順德區也連續8年蟬聯“冠軍”。
聽上去是不是毫無“驚喜”?
其實,在看似波瀾不驚的區域格局下,一些微妙變化,正在縣市區這些基本經濟單元中悄然涌動。那么,哪些區域正在崛起?哪些區域又略顯落寞?
城叔對比2018年榜單發現,2019年,共有43個百強縣市、71個百強區排名上升(包括新進榜)。也就是說,這些縣市區比去年有所“進步”。
如果以省份為單位,哪些表現更為搶眼?
需要說明的是,排名變動是縣市區相互影響,有的主要源于自身增長,也有的更多是因競爭對手“退步”——對手名次下降,其他縣市區名次隨之上浮。因此,統計各省份進步/退步的縣市區數量,只能一定程度展現當地經濟發展趨勢。
另外,對于名次變動超過2位以上的縣市區,為便于描述,以明顯增長/明顯下跌定義,這個后面會展開。
先看排名上升的百強縣市省份分布。
制圖:城市進化論
從絕對數量來看,在排名上升縣市所屬的18個省份中,安徽和江蘇表現最為突出,各有6個進步縣市;緊隨其后的山東,有5個進步縣市;河北、河南并列第三,各有4個進步縣市;此外,浙江也有3個進步縣市。
實際上,江蘇、浙江、山東及安徽,正是今年上榜縣市數量最多的前四大省份。其中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安徽。
今年,安徽各有7個縣市和6個區上榜百強,在各省份中排名第五,僅次于江蘇、浙江、山東及廣東,基數并不低。而其排名上升縣市占比高達85.7%,排名上升區比例更是達到100%,可以說是非常優秀了。
制圖:城市進化論
安徽能取得如此“成績”,主要貢獻來自省會合肥。
合肥所轄4個行政區,不僅全部入圍百強,并且名次都上升不止1位。排位最高的包河區,更從45名上升到41名。這在強敵環繞的百強區競爭中,并不容易。
十幾年來,合肥一直以經濟指標增幅大、增速快聞名,也因此被冠以“霸都”之稱。統計顯示,新世紀以來至2017年,合肥GDP增量在所有省會中排名第一。2018年,合肥GDP增速8.5%,遠高于全國增速6.6%。
不久前,2019世界制造業大會在合肥舉行,這正是其近年來的主抓方向。
更早之前的2017年,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這是我國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另外三個分別位于北京、上海、深圳。這也成為合肥集聚創新資源和人才的重要平臺。而隨著長三角一體化深入推進,也將為安徽及合肥承接產業轉移,做大做強制造業,帶來更多機遇。
合肥在百強區榜單上排名最高的包河區,正是該市GDP第一區。其也是合肥通過巢湖連接長江,融入長三角地區的水上門戶地帶,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30余所高校坐落于此,號稱要建設為“世界級公園”的合肥中央公園也被其攬在懷中。
縱向來看,自百強榜單連續發布15年來,江蘇、浙江入圍席位長期占據第一、第二位置,“纏斗”激烈。
從近兩年榜單來看,江蘇“老大”地位依然穩固,但浙江進步趨勢相對更為明顯,尤其是百強區。
從總體入圍數量看,江蘇、浙江百強縣市各增加1個,浙江樂清市強勢“空降”至21位,同樣新進榜的江蘇東臺市也直接躥升至46位。而百強區中,江蘇退出2個(泰州市高港區、淮安市淮安區),新進1個(淮安市清江浦區),總量減少1個,浙江則維持不變。
從百強縣市名次變動看,江蘇、浙江兩省情況相去不遠,各有2個縣市名次明顯下跌。
整理制圖:城市進化論
江蘇名次提升的縣市數量高于浙江,但浙江有1個縣市名次明顯增長。
整理:城市進化論
再看百強區名次變動,江蘇明顯遜于浙江。名次明顯增長的百強區共有12個,其中3個來自浙江、2個來自江蘇。
整理:城市進化論
名次明顯下跌的百強區共有5個,其中2個來自江蘇??梢钥闯觯K雖有第一的“桂冠”,也代表了更大的壓力。
整理制圖:城市進化論
其中,浙江寧波鎮海區名次躍升7位,從51位上升至44位,成為今年百強區中名次提升幅度最大的一個。而江蘇無錫市濱湖區、南京市六合區分別成為今年名次下跌幅度最大的兩個,分別下跌30位(從20位到50位)、24位(從53位到77位)。
鎮海區地理區位優越——位于東海之濱,毗鄰同樣位于寧波的浙江第一縣級市慈溪。擁有舟山跨海大橋,是西聯寧波市區、北通上海、東鄰舟山的交通節點。不管是浙江發力灣區經濟,還是寧波、舟山、上海三地的“海上”聯動,鎮海區都有一定優勢。
除鎮海區外,寧波市轄寧海縣,也是今年名次明顯增長的4個百強縣市之一。
相比寧波風頭正勁,江蘇明星城市無錫、南京在百強區榜單中卻遭遇大幅下滑。
遭遇排名“滑鐵盧”的無錫濱湖區,靠近太湖水域,屬于無錫重點發展的新城區之一。坐落于此的太湖新城,從本世紀初開始建設,隨著2010年無錫市政府搬遷到這里,曾迎來一大批外地炒房客,房價也因此水漲船高。
不過,城叔查詢發現,近幾年,濱湖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逐漸放緩。2018年,濱湖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僅6.1%,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68.37億元,增速1%。
2014-2018年濱湖區固定資產投資增幅
圖表來源:無錫市濱湖區人民政府網站
今年,除綜合實力榜單外,濱湖區在多個分榜上的排名均有所下滑。其中,綠色發展百強區從15位降至20位,科技創新百強區從26位降至29位,投資潛力百強區上從43位降至50位。
說完老大老二,再看看老三老四。
曾經歷大規模撤縣設區的廣東,呈現出明顯的“區強縣弱”,共有15個百強區、1個百強縣市,并且入圍數量、名次變化表現非常穩定。
再看山東,其今年入圍13個百強縣市、12個百強區,總體排名第三。有意思的是,山東內部地級市之間競爭激烈。
淄博臨淄區名次明顯增長,而濟寧兗州區名次明顯下跌;去年排在72位的煙臺福山區今年退出,而聊城茌平區、東昌府區“新人”亮相。
相比之下,在山東入圍的12個百強區中,僅1個來自濟南,甚至連省內經濟首位度最高的青島也僅有1個入圍。剩余席位均由其他7個地級市“瓜分”——淄博2席、聊城2席、濟寧2席、日照1席、臨沂1席、東營1席、威海1席。
加起來,山東共有9座地級以上城市的行政區上榜,僅次于江蘇(10座)。不過,山東上榜的中小城市遠多于江蘇。例如,江蘇10座城市中有6座GDP超過6000億元,而山東9座城市中僅有2座。
眾所周知,江蘇、山東都是縣域經濟發達的省份,發展相對較為均衡。以山東為例,青島站上萬億臺階,合并萊蕪后的新濟南GDP約8800億元,地級市中的“大哥”煙臺則為7800億元,接下來6000億元至2000億元級別城市均有分布,并未出現“斷檔”和“塌陷”。
不過,相比更強的江蘇,雖然兩地省會都被扣上“弱省會”的帽子,但江蘇仍有3座萬億級城市,而山東僅有1座,其在頭部城市領域,話語權確實比較欠缺。
這也造成雖然山東入圍百強區總量不少——12個,居全國第四,但僅有1個進入榜單前1/4梯隊,另有5個均處于榜單后1/4梯隊?;蛟S,這也是山東近年在提高濟南首位度層面格外“著急”的原因。
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
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