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0-15 20:10:09
去年8月上線的淘集集,一度人氣飆升。但最近卻發生拖欠商戶貨款的情況,據公司方面稱,余款不足以抵扣1%的貨款。這一電商平臺黑馬面臨的問題,也隨之被一層層揭開。
每經記者 王麗娜 每經編輯 文多
近日,淘集集的商家們陷入了困境。他們在淘集集上有數千元、幾十萬元、上百萬元甚至更多金額的貨款,無法提現。
“處理了一天退款”,“我已經退了快200單了,發了兩遍短信”,“平臺不回款,所以都延遲發貨”……在QQ群里,淘集集的商家們你一言我一語地抱怨著。
之前還在糾結要不要下架商品的商家,很多人已經決定要下架商品或者取消發貨,因為他們在淘集集上的貨款已經連續超過3個月沒有辦法提現。
或許是迫于商家貨款提現和輿論壓力,10月15日凌晨,淘集集創始人張正平在淘集集官方微博發布了“致伙伴們的一封道歉信”。他在信中回顧了最近3個月淘集集的經歷,并坦言這期間把過多時間花在了融資身上,延誤了最黃金自救期,對于未來則表示“重組是最好的方案”。
但問題是,對當前大量淘集集商家被拖欠的貨款,淘集集方面卻提出協議,打算先付商家20%的貨款,剩余債務則需等到今后實現“估值達20億美元或上市”時才還。顯然,大多數商家并不打算同意這樣深度捆綁的還錢計劃。
當前,淘集集平臺仍尚有商品在銷售,但平臺能不能尋求到可行的解決方案,甚至繼續經營下去?
商家展示自己未能收回的貨款。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近日,隨著討要貨款的商家不斷涌現,上海歡獸實業有限公司旗下電商平臺淘集集擬定了《債權重組協議》,該協議的信息包括:公司“自有資金已經無力償還當前債務”、“甲方將出售公司資產予某大型集團公司,成立新的運作平臺”、公司“出售資產所得的所有資金將用于償還當前欠款”等。
讓商家們難以接受的是,按照該協議,若上述收購完成,收購價款到位1個月內,僅僅是向商家付20%的貨款,而剩余債務,要延期至甲方與某大型集團公司重組后的目標公司估值達到20億美元或上市時,才有可能付給商家。
“支持重組方案,就能拿到第一筆欠款,還可以繼續在新公司賺錢做生意,剩余的債務我有能力也有信心歸還給大家。”張正平在致歉信中表示。
據記者了解,很多商家并不支持該協議條款,因為簽約之后,不僅拿到20%貨款的前提是確有“某大型集團收購”收購、且收購款到位,此外,貨款剩余部分何時拿到更是個未知數。因此,相對而言,很多商家要求一次性還清所欠貨款的80%~100%。
在商家們眼里,《債權重組協議》是站在淘集集的立場擬定的,對于商家來說沒有任何保障。對于到底有沒有投資人“接盤”,淘集集的商家也持懷疑態度。
這便有了之后張正平的致歉信,信中提到:“懇請大家相信我,再這么僵持下去,錯過了這次重組的機會,公司破產清算,大伙兒能拿到什么?”張正平還稱:“去法院只會有一種情況發生:淘集集無法繼續經營下去,公司當前余款三到六個月后平均落到大伙兒身上不足以抵扣1%的貨款,是的,大家沒看錯我也沒亂說,就是不足1%。”
“從法律角度來說,《債權重組協議》是沒有問題的。”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副主任、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占領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淘集集真的沒有錢了,這個方案(《債權重組協議》)對于商家來說不失為一個可行方案,總比完全拿不到錢強。但是,這里要強調的是,前提條件是淘集集確實沒有錢了”。
對于收購方的要求,趙占領表示:“收購方會從商業角度判斷標的收購價值,比如無形資產、用戶資源、商家資源、市場排名、技術等,只要不做虧本生意就行,主動權在投資人。”至于收購后只能先拿到貨款的20%,趙占領認為,商家也可以就這一比例與淘集集進行談判。
也有一些商家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淘集集可以先還給大家一個合理貨款的比例,比如35%,其它的分期返,商家繼續經營。”一位商家說道:“半年后每月返10%,我個人還是能承受的。”同時其實很多商家也希望“淘集集能夠繼續運營下去”。
“這個平臺還是有它的價值的,它的技術是比較值錢的,因為一個平臺的并發量、用戶量、日活月活量增加的時候,它的服務器是不可能外包的。另外,淘集集打了這么多廣告也有一定的用戶基礎,商業模式也還是可以的。”溫州電商私圈創始人馬凱躍說。
10月12日,淘集集總部設置的臨時簽約室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星平 攝
成立于2017年5月31日的淘集集去年8月上線,曾一度因為平臺發展迅速,被列為與某拼購社交電商平臺“二選一”的對象。
據了解,淘集集成立初期發展迅速,上線僅9個月就取得4000萬月活用戶,但與拼多多的用戶重合度高達50%。“之后日活躍量逐漸回落。”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莫岱青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這個比拼多多還下沉的社交電商,也面臨發展瓶頸。”
至于平臺今年的運行情況,按張正平在致歉信中所述,今年6月以來讓他的“人生走了趟過山車”,“6月初啟動B輪融資,投后8億美金融2億美金,很快拿到了多個口頭Offer,當時自信滿滿要把淘集集做成百億美金以上企業”。
但進入7月后,“由于內外部一些因素,業績增長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銷售額出現停滯,這里我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過多的時間花在了融資身上,想通過融資款來解決當前增長的問題,延誤了最黃金的自救期,策略上邊選擇了繼續虧損獲取用戶”。
“國慶期間,為了能夠幫各位伙伴最大限度地挽回損失,我們多方努力終于談妥國內某大型集團公司進行重組并購。”張正平說,不過他在致歉信中仍沒有透露該大型集團公司是哪家公司。
商家和外界關注的焦點還有一個:那么多虧損的錢哪兒去了?
張正平解釋稱:“淘集集目前有超過1.3億注冊用戶,市面獲取一個注冊用戶并不便宜,大家都知道淘集集不收傭金,虧損實際上都虧損在獲客上邊。”
莫岱青認為,淘集集擅長各種拉新玩法,它主要采用的方式是把用戶付款、商家貨款投放到拉新用戶中,不斷引入新商家,用“燒錢”換增長。
“前期數據增長太快,逐漸用戶留存差,因此當增長無法上升時,加上回款慢,付款方式冗長,給商家形成一定壓力,就會產生連鎖反應,這種粗放方式的發展阻礙其進一步發展。”莫岱青表示,從淘集集的危機可以看出“粗暴拉新”的方式行不通,更好地打造商家生態和運行體系,這樣才能健康發展。
對于這點,張正平還在致歉信中表示:從2018年8月淘集集上線至今,他本人、家人等不論在國內外都沒有買過房子、車子,團隊成員直到現在也有多人在上海沒有自己的房子。
啟信寶數據顯示,張正平持有淘集集母公司上海歡獸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歡獸)注冊資本100萬元,張正平持有99%的股份。根據啟信寶數據,張正平共在6家企業擔任法定代表人,集中在零售業,其中有1家企業存在風險(即上海歡獸)。
圖片來源:啟信寶
啟信寶數據同時顯示,張正平還在上海橙集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橙集)擔任法定代表人,這家公司注冊資本達到5000萬美元,注冊時間為2018年12月21日,張正平擔任執行董事職務。
此外,上海橙集的受益所有人為TAOJIJI HK LIMITED,該股東類型為外國地區企業,持有上海橙集100%的股份。
圖片來源:啟信寶
記者獲得的一份淘集集平臺合作協議(公示時間2018年9月)顯示:“正常經營情況下,商家發貨滿15日(海外直郵商品30日)或消費者確認收貨后(以較早者為準),消費者支付的貨款自動進入商家賬戶,商家可通過商家后臺提取貨款。”
說起淘集集平臺提現規則,一位商家此前曾無奈地向記者抱怨道:“淘集集入駐的時候提現T+1,后來T+30,再后來T+60,現在T+‘90+’,好不容易等來90天了,所有提現駁回了,什么時候到賬都不知道,現在居然把提現日期都弄沒了。”
同另外幾位商家也稱,他們同樣有超過90天的貨款無法提現。
在淘集集這次危機事件中,商家對于貨款去向一直存在極大疑問,焦點則在于淘集集的營銷等成本似乎并不能抵消掉平臺商家3個多月的拖欠貨款,這也是他們不愿意簽署那份僅能拿到20%貨款的協議的原因主要之一。
趙占領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進入破產程序的話,就有嚴格的流程,破產費用的清償也有嚴格的順序。
他告訴記者,破產清償順序為:(1)破產企業所欠職工工資和勞動保險費用。(2)破產企業所欠稅款。(3)破產債權。破產財產依清償順序逐一分配,前一順序債權全部清償之前,后面順序的債權不予分配。破產財產不足清償同一順序債權的,按照比例分配。
“商家最后能拿到多少錢,就看清償完(1)、(2),以及優先債權(比如有擔保的債權)之后還剩余多少錢,還有多少普通債權要清償,不足的話就按照比例。”趙占領說,“可以說結果充滿不確定性”。
如果企業破產的話,趙占領表示,對申請破產的公司的財產都會進行清理,其中也包括對外投資的股權。
10月1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試著在淘集集上買了一個在售商品,卻收到了一份“時光倒流訂單”,經過與淘集集客服溝通后,東西沒買成,但幸好退了款。
記者在淘集集上網購,10月11日才下的單,卻顯示9日就發貨。
圖片來源:手機截圖
此外,還有淘集集的用戶在留言中寫道:“我在淘集集網站買了吊燈210元,燈已退了,廠家說錢在淘集集網站平臺,可平臺扣了我的錢不退給我。”
由此可以看出,不僅僅是商家端提現出現問題,用戶端也受到明顯影響。現在的問題是,用戶下了單,如果商家繼續發貨,貨款能不能提現是個問題;商家停止發貨止損,平臺的運營就會出現問題,用戶體驗受影響,平臺流量和聲譽都可能受損。
正如張正平在致歉信中所說,“我也知道目前的債務處理方式很多人不能接受,但這真的已經是我和團隊盡最大努力能拿出的最好的方案。那些煽動大家不簽協議鬧事的人,我不想去猜測他們的目的,但實際情況就是他們會整垮平臺,讓大家的血汗錢一分錢也追不回來。”
不過,有商家稱,其實通過微信支付收到的貨款仍在微信平臺上,并不在淘集集的賬戶。“就是微信只管結賬,淘集集說給我們結就結,說不給就一直拖著唄。”一個商家對記者說。
淘集集和它的商家該如何面對接下來的危機,雙方是否能達成一致的解決方案,目前仍是未知數。
封面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