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2019-10-25 14:37:04
《解釋》明確,搜索引擎、即時通訊、網絡支付、網絡預約、網絡購物、網絡游戲、網絡直播等所造成的違法信息大量傳播、用戶信息泄露的,可被納入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罪的入罪標準,網絡服務提供者或承擔刑事責任。
圖片來源:攝圖網
25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對外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非法利用信息網絡、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解釋》明確,搜索引擎、即時通訊、網絡支付、網絡預約、網絡購物、網絡游戲、網絡直播等所造成的違法信息大量傳播、用戶信息泄露的,可被納入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罪的入罪標準,網絡服務提供者或承擔刑事責任。
《解釋》首次明確了“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范圍,包括提供下列服務的單位和個人:(1)網絡接入、域名注冊解析等信息網絡接入、計算、存儲、傳輸服務;(2)信息發布、搜索引擎、即時通訊、網絡支付、網絡預約、網絡購物、網絡游戲、網絡直播、網站建設、安全防護、廣告推廣、應用商店等信息網絡應用服務;(3)利用信息網絡提供的電子政務、通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
為統一司法適用,《解釋》根據拒不履行信息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罪的不同情形,對其入罪標準作了明確:
一是致使違法信息大量傳播的,具體從違法信息數量、傳播范圍等方面加以判斷;二是致使用戶信息泄露,造成嚴重后果的,具體從泄露的用戶信息數量、后果嚴重程度等方面加以判斷;三是致使刑事案件證據滅失,情節嚴重的,具體從相關證據所涉案件重要程度、造成證據滅失的次數、對刑事訴訟程序的影響等方面加以判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此次發布的《解釋》對上述入罪標準進行明確,將“致使違法信息大量傳播”細化為:致使傳播違法視頻文件二百個以上的;致使傳播違法視頻文件以外的其他違法信息二千個以上;致使違法信息實際被點擊數達到五萬以上的等七項情形。而將致使用戶信息泄露,造成嚴重后果情形明確為:致使泄露行蹤軌跡信息、通信內容、征信信息、財產信息五百條以上的;致使泄露住宿信息、通信記錄、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響人身、財產安全的用戶信息五千條以上的;造成他人死亡、重傷、精神失常或者被綁架等嚴重后果的等八項情形。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