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0-25 20:10:24
生態環境保護是公益訴訟重要領域,這方面的公益案件占全部公益訴訟案件一半以上。對此,最高檢以及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高度重視,生態環境部門和檢察部門緊密配合,聯合掛牌督辦多起環境重大案件,對違法行為形成了很大的震懾。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陳旭
10月2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就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情況的報告進行專題詢問。
根據2019年度全國人大常委會監督工作計劃的安排,本次常委會會議聽取了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情況的報告。25日舉行的聯組會議,以專題詢問的方式繼續深入審議。
在此次聯組會議上,最高人民檢察院主要負責人以及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多個部門負責人到會聽取意見、回答詢問,集中介紹了當前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開展情況,以及檢察機關與有關部門在各方面互相配合、增強合力的情況。
圖片來源:新華社
生態環境保護是公益訴訟重要領域,這方面的公益案件占全部公益訴訟案件一半以上。
“我想知道,檢察機關與有關部門在流域治理、環境保護方面如何互相配合,增強合力,取得了哪些成效和經驗?”在專題詢問過程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鮮鐵可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對此,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回答:“最高檢以及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高度重視,大力支持推動。生態環境部門和檢察部門也是緊密配合,應該說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
李干杰具體介紹稱,去年最高檢和生態環境部達成并實施了進一步加強協作配合的相關協議,其中包括互派人員掛職交流。今年新出臺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又明確將最高檢作為督察工作領導小組新的成員,這就進一步使得雙方之間的銜接、協作、配合更加順暢。
“從今年開始,為了強化督察成果的運用,推進相關環境問題的解決,我們定期將督察中以及日常監管中發現的問題、線索移交給最高檢和地方檢察機關。同時,我們還積極為檢察部門開展環境領域的公益訴訟提供技術支撐,包括印發了環境損害的鑒定評估技術規范,組建了專家委員會、推薦鑒定評估機構,這些都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李干杰介紹說,生態環境部聯合最高檢等部門,對西安、臨汾等幾起監測數據造假案進行現場督辦,對安徽池州固體廢物污染環境案等9起重大環境違法犯罪案件,以及45起長江流域的污染環境案件實施了聯合掛牌督辦,對違法行為形成了很大的震懾。
水利部部長鄂竟平介紹稱,最高檢主動與水利部聯合在黃河流域開展了“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的專項行動。專項行動以來,水利部門及時向檢察機關移交問題線索2339件,檢察機關及時立案1097件,發出檢察建議1029件,解決了黃河流域一大批老大難問題,達到了“起訴一起、警示一片”的震懾效果。
最高檢副檢察長張雪樵應詢表示,檢察機關著力推動解決環境治理、流域治理上下游不同行、左右岸不同步的突出問題,在長江沿線省市之間、黃河流域9省區之間建立了跨區劃特別是跨省份移送案件、異地辦案的機制,辦一些“釘子”案件、硬骨頭案件。
聯組會議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劉德培提問稱:“我們的自然資源和行政區劃是交叉的,我的問題是,檢察機關是如何辦理跨行政區劃的公益訴訟?未來如何更好地辦理?”
對此,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回應表示,這是一個實踐當中比較突出、很實際的問題。為了水土資源的保護,落實好公益訴訟檢察制度,最高檢把相關地方檢察機關協調起來,協同促進相關污染源的解決,每個檢察機關應該盡哪些職責,由哪個檢察機關為主,向哪個司法機關最終提出訴訟,都做了相應的協調工作。
“我們去年在武漢,今年還準備在上海,專門召開這樣的協調會議。同時,與中央國家機關和有關部門協同,去促進從頂層設計、制度落實上去推進。”張軍表示。
在省市自治區范圍內,跨流域、跨區域案件的處理同樣存在這個問題,哪個檢察機關負責管轄,協調哪個有職能的部門,向哪個法院提起訴訟,都有個管轄的問題。張軍介紹說,根據目前的法律規范,檢察機關著力做好協同工作,做好協調、內部統一認識的工作。
張軍表示,未來需要在法律制度上去解決這樣的跨區域、跨流域案件的處理。“有的地方提出設置專門的檢察院,我們覺得是一個方向。這個專門檢察院還應該有除了公益訴訟以外的其他職能,包括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跨地域的案件,都可以承擔起這樣的職責。”
“在現階段,我們可以根據憲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的規定,最高檢和相關省區市檢察機關共同做出決定,可以設置分院,給它一定的職能,就像鐵路運輸檢察機關,還有原來的森林檢察機關,都是跨行政區劃去管轄案件。就用這樣一個機制,把這個問題嘗試解決好,為最終設置專門檢察機關奠定實踐基礎。”張軍表示。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