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0-28 12:46:55
“我(用戶)不當你是品牌爸爸,我當你是我的最佳CP”。第二季度,B站總營收達15.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0%;月活用戶達到1.1億,同比增長30%。作為Z世代“濃度”最高的文化社區,B站是如何做好年輕化營銷,定義品牌與消費者的關系的?
每經記者 夏冰 每經實習編輯 成錦鴻
嗶哩嗶哩(以下稱B站)站的UP主“徐大sao”是一名普通的空調維修工,但每天會有200萬人圍觀他做菜吃飯的日常。他的吃播視頻,以真實、溫情收獲了大量粉絲,成為2019年的現象級UP主。更令人意外的是,今年,已有2027萬人在B站學習,是高考人數的兩倍。
這些發生在B站的真實數據,令人不禁感嘆“當下的年輕人正變得越來越難以捉摸。”
在年輕一代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每日經濟新聞》注意到,在滿屏幕的大數據算法和AI人工智能的喧囂聲中,短視頻KOL增長速度和用戶增長幾乎保持一致,而所謂的流量紅利也消失了。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中,“年輕化營銷”又成為品牌在做營銷時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究竟該如何定義“年輕化營銷”?
對此,B站品牌營銷部總經理王旭說,當代年輕人更青睞基于認可的內容營銷,這就要求品牌方放下身段,做到真正平等地與用戶對話。“我(用戶)不當你是品牌爸爸,我當你是我的最佳CP”。這也意味著在B站,品牌方和年輕人做CP,而做CP的方法,也是有跡可循。
據極光大數據統計,Z世代的熟人社交主動性在降低。60后的社交主動性為42%,而00后則下降近10%,社交主動性僅為32%。相反,基于共同愛好的圈層社交逐漸成為他們的主流選擇。
Z世代新人們追逐甚至制造潮流,熱情卻好像稍縱即逝。他們的愛好呈現圈層化趨勢,卻又熱衷于向外界展示自我。年輕人認知行為模式的變化讓品牌方的壓力與日俱增。理解年輕人并搶占其心智,是營銷圈最迫切的需求之一。
然而,封閉、碎片的圈層文化特征,是品牌方面對Z世代望而卻步的主要原因。
在分享對年輕人認知模式的研究經驗和針對性的營銷方法論時,B站運營中心總經理劉智介紹到,在B站上,圈層的聯動正在成為常態,遍觀近年來引發年輕人共鳴的的潮流文化,B站已經成為了發源地之一。
不置可否,談到當下對年輕人的了解,B站還是有一定發言權的。作為Z世代“濃度”最高的文化社區,來自B站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第二季度,B站總營收達15.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0%;月活用戶達到1.1億,同比增長30%。其中,移動端月活用戶達9620萬,同比增長35%。此外,月均付費用戶數同比增長超一倍,達630萬,月活用戶所帶來的非游戲收入同比增長102%。
“B站的彈幕文化、高黏性,本質上是一套基于認可的共創機制,這是品牌突破圈層的抓手。”王旭說,B站上平均一個月能夠誕生超過18億次互動,B站社區多層次、多維度的內容生態,涵蓋了當代年輕人絕大部分內容需求。它們共同塑造了B站獨樹一幟的高黏性社區。
當代年輕人更青睞基于認可的內容營銷,王旭說到,“用戶認可你的內容,就愿意玩你的梗,甚至為你創造新的梗”,通過B站高知青年群體的共同創作將影響力擴散,不僅解決了流量觸達圈層的問題,還能牢牢占領年輕人的心智。
(圖片來源:嗶哩嗶哩官網截圖)
“品牌與年輕消費者的關系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在B站舉辦的“萬物皆可B站”AD TALK 2019營銷大會上,B站副董事長兼COO李旎認為,過去,消費者與品牌的關系在心理上是單向的崇拜,對應在行為模式上則表現為追捧。
李旎說到,然而在現下信息渠道空前發達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年輕人選擇多樣、自我得到解放。現在,心理層面上,年輕人把是否值得“認可”作為品牌進駐內心的準入門檻;行為上,表現為“共創”。
記者注意到,已跨過十周年的B站,從ACG文化起家,如今已經成長為擁有15個內容分區,7000余文化圈層的年輕人文化社區,月活躍用戶達1.1億。
從流量角度看,目前B站前三甲分別是娛樂、生活和科技區。
“今天,你可以在B站上做太多的事情,了解太多的事物”,李旎介紹到。今年,已有2027萬人在B站學習,是高考人數的兩倍,B站“最大在線學習平臺”的稱號不脛而走。學習完了,還有3200萬人選擇“吃在B站”,UP主“徐大SAO”是一名普通的空調維修工,但每天會有200萬人圍觀他做菜吃飯的日常。
基于對B站年輕用戶的洞察,李旎認為,Z世代如果認同品牌的內容、價值觀,就會選擇無條件信任,所以,品牌走近Z世代最好的方法就是觸發共鳴,用優質的內容給他們來個“措手不及”。而這對于品牌方來說,是一條典型、可復制的,由認可到共創,從引爆圈層到破圈,最終實現品牌心智占領的路徑。
“對于各式各樣的優質內容,做到與年輕人在B站上內容消費心理和行為機制完全一致就成功了。從這個層面上來說,B站是Z世代年輕人精神世界的映射。但它們依然在飛速變化著,我們都需要持續學習。”李旎說到,年輕化營銷,關鍵在于懂年輕人、了解年輕人的喜好,放下身段,與年輕人平等溝通,融入年輕人語言體系,尊重和擁抱他們的文化,才能與年輕人玩在一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