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31 15:56:42
這大概是陜西經濟歷年來最復雜之局面!
受全球貿易秩序影響,加之秦嶺違建別墅事件、原省委書記趙正永落馬、能源工業遭遇“黑天鵝”等因素,陜西GDP增速滑向“5時代”,令人遺憾,但也在理解范疇之內。
三季度經濟數據近期出爐,略呈回升態勢……
只是回升背后,“因煤而落又因煤而起”的邏輯,一定程度上凸顯出陜西經濟結構依舊脆弱的現實,并提醒人們加快轉型的任務是何等艱巨!
包括此前不久,國務院總理、副總理相繼來陜調研,“穩增長”、“硬科技”、“創新發展”等,成為媒體解讀的關鍵詞。
一時間,陜西經濟成長性的話題,似乎從來沒有眼下這般引人關注……
01
所謂“歷年來最復雜之局面”,并非危言聳聽。
舉例來看,今年1-8月,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方面,陜西下降達9.8%。
最新公布的三季度數據,則干脆不提出口情況。粉巷君(ID:nbdfxcj)與西安石油大學教授、中國西部制造業研究所所長曾昭寧交流,他的猜測是,“估計依舊不是太好。”
內部因素方面,上半年的神木礦難事件,不容小覷。
受此“黑天鵝”影響,全省范圍開展煤礦安全大整治,不少煤炭企業停產、停工,對上半年經濟數據沖擊強烈。
比如,榆林原煤產量同比下降11.5%,半年GDP增速僅3.0%;寶雞煤炭開采和選洗行業下降12.4%,能源工業增加值下降7.7%。
秦嶺違建別墅事件引發的陜西環保領域整治,以及土地等自然資源巡查,力度空前。今年上半年,多個地市在經濟分析報告中均提到,經濟發展受到該因素的影響。
客觀講,秦嶺整治的影響絕非僅在環保領域。
正如中央紀委副書記、國家監察委副主任徐令義所言,“違建別墅它是一個表象,不講政治是根本!”
……
諸多因素,皆反映在數據上。
陜西上半年GDP增速僅5.4%,創近年來新低。
前三季度雖回升到5.8%,但仍未跑贏全國6.2%的大盤。這個增速,在已公布相關數據的26個省市自治區中,陜西僅排第19位。
而回望去年,陜西還以全年8.3%的增速,排名全國第6……
02
說到三季度回暖,其實多少有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意思。
在陜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剛等本地觀察人士看來,以煤為重點的能源工業復蘇,是首要因素。
正如所見,6月底結束的煤礦安全大整治,猶如一劑強心針——作為陜西規上工業占比最大的行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擺脫了今年以來的負增長局面,前三季度增加值達到2.4%。
但其背后,“因煤而落,因煤而起”的運行邏輯,著實讓人擔憂。
說明能源占據較大比重的陜西工業結構,在推進轉型升級進程多年之后,其抗風險能力依舊不足。當諸如神木礦難之類的“黑天鵝”事件發生時,經濟下行壓力陡增。
事實上,陜西經濟面臨的困境,不僅體現在結構方面,增長方式亦顯得棘手。
長期以來,投資驅動是陜西經濟增長的主要方式,但曾昭寧指出,“現在的(投資)增速已是多年來的新低。”
具體來看,前三季度,陜西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僅增長1.0%,較上半年回落1.5個百分點。
投資數據乏力的背后,兩起城投公司“爆雷”事件,是最直觀的體現。在地方融資平臺持續收緊,PPP項目規范整頓的背景下,部分投資占比較大的基建項目陷入停滯。
今年1-7月,陜西基礎設施投資下降1.7%,而8月份及三季度報告中,該數據同樣干脆隱去。
總量乏力外,投資產出比也在不斷下滑。
2011年陜西每投資1元,能產生0.19元的GDP;而前兩年已經下降到0.03元的GDP。
曾昭寧很是憂慮,“投資驅動的回旋余地已經越來越小,如不轉變增長方式,陜西的經濟形勢將更加嚴峻。”
03
如此嚴峻形勢下,穩增長必然是核心要務。
關鍵是怎么“穩”?
“優化營商環境方面,還得持續發力。”曾昭寧指出,在全球經濟復雜多變的形勢下,各地招商引資力度空前,陜西只有進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優化營商環境,才能在招商引資競爭中占據主動。
穩增長的同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亦刻不容緩。
曾昭寧建議,由投資一條腿走路,轉向投資、消費、出口協調驅動。在此基礎上,強化創新驅動。眾所周知,陜西的科教實力,是經濟發展轉向創新驅動的重大優勢。
遺憾的是,陜西目前仍以科研院所和高校為主,而企業,尤其民營企業距離成為科技創新主體,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過種種跡象表明,情況正在快速好轉。
今年上半年,陜西省落實減稅降費223億,緩解了企業流動資金問題。“企業可利用部分資金進行技術改造,設備更新,以及人員培訓。”。
再如今年以來,陜西企業閃耀科創板。
不久之前,三達膜成功過會,成為陜西第三家登陸科創板的企業。截至目前,陜西仍是西部唯一擁有科創板上市企業的省份。在市場、資本語境下,陜西科創力量正漸露崢嶸。
更值得一提的是鉑力特(688333.SH),其脫胎于西工大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由該校及成員股東共同出資組建——為陜西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一條可供借鑒的路徑。
再以城市而言,2019全球硬科技大會今天在西安開幕,硬科技這張“王牌”,在政策、資本的關注下,相信會有更精彩的故事發生。
諸多表現,預示著陜西經濟正在加快走向創新驅動。
而這種情況下,也更考驗陜西的政策定力,正如曾昭寧所言,“不能在情況有所好轉時,又回到投資的路徑依賴!”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