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01 21:10:31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為我們解讀了資管市場“新玩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在“逐鹿”資管市場中特有的優勢,以及他們在展業過程中可能會面臨的難題。
每經記者 張卓青 每經編輯 盧九安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卓青 攝
2019年可以被視作銀行理財子公司“元年”,理財子公司作為資管“新兵”加入大資管市場競爭中。目前,工農中建交五大行的理財子公司以及光大理財均已開業,而多家股份制銀行、城商行的理財子公司也緊隨其后,正在獲批與籌建的路上。
在《財經》主辦的2019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他為我們解讀了資管市場“新玩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在“逐鹿”資管市場中特有的優勢,以及他們在展業過程中可能會面臨的難題;同時,他也建議銀行理財子公司要發揮好老百姓對于銀行系的信任,更多考慮被動型、指數型的投資,這樣既滿足老百姓的信任,同時又使得信任能夠有一個堅實的基礎,保持基本穩健。
陳道富表示,相較于資管市場上已有的“玩家”,比如基金公司或者券商資管等,銀行具有雄厚的資金背景和投資標的,其資金來源和投資對象都相當豐富,也有好的營銷渠道和政府的信任背景,在這種情況下,關鍵是銀行是怎么用好(這種資源)。
他認為銀行理財子公司現在還在起步、組建的階段,需要在把握自身優勢和制約因素的情況下,做好定位,有所為有所不為,找到自己合理的市場定位,并開發出相應的產品。
然而新生事物的發展并不會一帆風順,理財子公司在經營、展業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難題。在他看來,未來理財子公司面臨的問題可能會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銀行具備有競爭力的債權投資或者貨幣市場投資的能力,而且老百姓對銀行子公司具有天然的信任,所以銀行理財子公司如何發揮好信任,不濫用這個信任,這是一個關鍵。因此他建議,銀行理財子公司要更多地考慮一些被動型、指數型的投資,既滿足老百姓的信任,又使得信任能夠有一個堅實的基礎,保持基本穩健。
其次,銀行的“債權文化”和資產管理的“投資文化”之間可能會產生一些沖突。銀行是一個需要以證明文化為主的“債券文化”,也就是說它在做任何決策的時候需要證明自己是正確的,需要大部分人看到其所投資項目的合理性。所以銀行一般會偏向于現金流比較充裕,處于比較成熟階段的項目。
但是對“投資文化”來說,可能需要在絕大部分人還看不太清楚的時候來進行投資。所以這時候兩種文化會產生沖突,那么銀行就需要在這兩種文化上進行適當平衡。他認為平衡這兩種文化的最好方法是通過類似于母基金的方式,將投資決策等逐步交給更加市場化的主體,如一些主要從事股權投資的機構來進行。那么對于子公司本身來說更多的是通過對投資機構的選擇來平衡這兩種文化。
最后,銀行理財子公司新開展的業務跟母行的存量業務之間的關系。他表示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在設計子公司之初就要有基本的統籌安排。
隨著資管新規逐步推進、銀行理財子公司陸續的開業與展業,那么未來我國資管市場格局將會有怎樣的變局?
陳道富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些年以來,資產管理的總規模趨于穩定,過去一些不規范的行為在快速地萎縮,整個資管市場逐漸走向規范發展的過程。還有一些不規范的做法將在明年過渡期之前進行清理,目前仍處在資產管理規范和發展的階段,未來隨著規范的進行,資管市場將迎來一些巨大的發展前景。
在今年8月,人民銀行完善了貸款市場利率報價(LPR)形成機制,迄今為止已經經過了三輪的報價。從長遠來看,央行有意通過LPR引導市場利率下行,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在陳道富看來,完善LPR形成機制是利率市場化的產物,也是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利率信號的作用。
LPR機制進行改革之后,市場上有部分觀點認為這會導致銀行凈利差、凈息差收窄,壓縮銀行的利潤空間。
針對上述觀點,陳道富表示:從國際經驗來看,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銀行的無風險利差往往都會出現下降的趨勢,銀行需要逐步提高自己的風險定價能力,然后風險利差會隨著銀行定價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的提高而會有所恢復。
從目前來看,LPR對于銀行利差還沒有產生直接的影響,但是未來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進程,當金融供給側機構改革要理順貨幣政策創造機制的時候,對銀行的利差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在他看來是提高市場效率過程中的不得不面對的調整。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卓青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