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 2019-11-09 06:10:22
美股正處于“十字路口”,A股將受到什么影響?如果資金撤離美股,誰會是他們的下一個目標?
圖片來源:攝圖網
近一周以來,歐美主要股指再現強勢,美股三大股指更是接連刷新歷史高位。值得關注的是,市場參與者并未“一邊倒”地看好歐美股市前景。
樂觀派認為,美股未來將持續中速或慢速牛市,即保持一定“節奏”的漲勢但很難出現暴漲;悲觀者則認為,美股已“高處不勝寒”,未來美聯儲如果不繼續“放水”,一旦美國經濟惡化的話,“聰明錢”將撤離美股。誰會是他們的下一個目標?
美股屢創新高已屬常態,被稱為“聰明錢”的部分資金卻逆市暫時將資金撤出。
高盛集團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10月份有大量資金從美股撤出。今年1月到10月,美國股票基金的累計資金流出額達1000億美元,創下2008年以來同期新高。從全球資產配置來看,10月份資金出現明顯由股市轉向債市、匯市的跡象。
高盛美國股票首席策略師大衛·考斯汀稱,一些機構投資者出于規避風險的目的提前將資金從美股中撤出,因而完美地錯過了美股11月的新高。這反映出他們對美股“高處不勝寒”存在一定擔憂。
富國證券股票策略主管克里斯托弗·哈維也指出,市場正在發出一個信號,這個信號將提醒投資者是時候撤離風險資產了。
哈維強調,從表面看,美國股市在歷史高點附近成交,市場情緒仍較樂觀,但實際上需要警惕的重要信號很快將出現,原因在于助推美股短期走強的諸多“催化劑”都已經用完。哈維表示,他所說的“催化劑”包括美聯儲利率政策、好于預期的美股企業財報以及投資者此前一度過于看空股市等。他將標普500指數的年底目標點位設定在3088點,該點位與美股7日收盤點位3085.18點相差無幾。
匯豐控股分析師凱特爾表示,好壞不一的宏觀經濟數據和過高的投資者人氣等表明,現在是時候賣出風險資產了。從基本面看,宏觀經濟數據無法為風險資產近期的出色表現提供支撐,未來幾周股市等風險資產可能回調。
作為最重要的板塊之一,科技股接近見頂也是導致資金繼續出逃美股的重要原因。今年截至目前,追蹤68只頂級科技股的交易所交易基金TechnologySelect已累計上漲37%,這一表現遠好于標普500指數。這表明美股科技股的估值已達到多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從預期市盈率來看,TechnologySelect基金的估值已達自2005年1月以來的最高點。這一跡象可能意味著科技板塊面臨見頂風險。
美股“高處不勝寒”,展望未來市場分歧較大。有資金暫時離場,也有不少機構認為,這反而是入場機會。有分析師稱部分資金在10月底倉皇撤離錯過了11月的一波漲勢,屬于操作失誤。
首先,美企業績展望并未出現滑坡,相反還比較樂觀。金融數據機構FactSet數據顯示,上市公司三季度財報表現整體好于預期。在已經報告業績的所有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公司中,有75%的公司業績超出分析師預期,這可能支持美股四季度強勁表現。與部分市場不同的是,美國上市公司回購股票一直占據重要地位,如果企業盈利水平可觀,企業資金充足可以回購股票,明年仍將助力美股步入良性循環軌道。高盛集團預測,美國上市企業明年將花費4700億美元回購股票。
其次,美聯儲貨幣政策仍將維持較寬松水平,這將為股市帶來堅固支撐。FXTM富拓市場分析師陳忠漢8日表示,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最近表示美國貨幣政策處于“良好位置”,這促使投資者調降美聯儲進一步降息的預期。此外,除非出現“嚴重”通脹跡象,收緊貨幣政策的可能性基本上已被排除。
再者,總體來看當前風險情緒仍占上風。道富環球市場全球宏觀策略主管MichaelMetcalfe表示,當前市場對于一些消息面因素表現極為敏感。
美股正處于“十字路口”,A股將受到什么影響?如果資金撤離美股,誰會是他們的下一個目標?
多數機構認為,部分海外資金將陸續加大A股市場投入。
瑞銀證券8日發表最新中國股票策略報告指出,從三季度業績看,中國相關上市公司(包括A股和在海外上市的中資股)到目前為止業績符合甚至超出預期。特別是互聯網、金融和必需消費品業績表現好于預期。
北京時間11月8日凌晨,MSCI宣布納入A股擴容安排,A股在指數中納入因子提升至20%。據瑞銀估算,這在生效日或帶來約50億美元的被動資金流入。
聯訊證券認為,此次MSCI納入范圍擴大至中盤股,將帶來大額資金流入,這對于短期市場情緒將起到提振作用,從全部A股納入權重來看,銀行、非銀、食品飲料、醫藥生物、電子等板塊權重較大,此類板塊將優先受益。中長期來看,外資流入將成為大趨勢,A股投資者結構中外資占比將進一步提升,對市場風格的影響也將進一步增強。
中信建投在最新研究報告中指出,從今年年底到明年三季度,國際指數將密集增加A股權重。參考此前其它經濟體經驗,當前A股正處于外資持續流入初期,受益于指數納入權重增加,加上A股相對全球其他市場性價比突出,預計明年北上資金將繼續增配A股。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