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1-15 22:31:02
聯想創投對聯想集團的戰略性地位遠超過財務貢獻。聯想創投總裁賀志強表示,聯想創投不虧錢是底線,此外更重要的任務是找到IT的未來。
每經記者 李少婷 每經編輯 張海妮
聯想創投總裁賀志強 圖片來源:聯想集團供圖
在聯想集團的架構中,聯想創投是個相對獨特的存在:它架起了“小島”與“高山大海”之間的橋梁,是聯想集團戰略發展方向的“雷達”與“前哨”。
2016年,聯想創投為解決聯想集團的創新問題而成立,三年多來已孵化了10家子公司,投資了上百家企業。“不管企業多大,下一個偉大的公司都不是內部孵化出來的,都是在外部。內部創新再厲害,它也是一個小島,外部才是真正的高山大海。”談起聯想創投設立的初衷,聯想創投總裁賀志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在擔綱創立聯想創投之前,賀志強曾任聯想集團的CTO(首席技術官),在他看來,兩個職位的共通之處就是要“下賭注”,但做投資不止要看準事,還要看準人。此外,基于長期專注于科技領域投資的經驗,賀志強認為“又懂行業又懂大數據AI的人把行業重做一遍”,將創造未來行業變革巨大的機會。
商業世界的偉大企業是不停迭代的。微軟公司如日中天時,谷歌橫空出世;而當谷歌發展成為一個巨人時,臉書成為后起之秀,風頭更勝。長江后浪推前浪,越來越多的后浪成為主角,前浪如何才能不失掉光芒?
“一個企業做到像聯想這樣500億美元的營業額,就會面臨內部創新的問題,特別有挑戰。”賀志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從成立第一天起,聯想創投的定位就非常清楚,即“解決創新的問題”。
賀志強將創新分為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這也正是聯想創投的主要任務。他將內部創新比喻為“小島”,外部創新則是“真正的高山大海”。具體而言,內部創新指的是支持聯想集團內部的創業團隊走出聯想獲得更大的發展,外部創新指的是通過風險投資來押寶未來的IT產業發展方向。
“聯想集團關注的是一個圈,而未來的IT也是一個圈,兩個圈之間有重疊,但不是100%重疊。未來發生的事情,不一定是聯想正在做的事情。我們只投未來高生長、高潛力的IT技術,圍繞這個建立一個雷達,掃描未來的創新,讓我們的核心團隊(指聯想集團)知道外面發生了什么事。”據賀志強介紹,聯想創投要讓聯想集團所關注的領域與未來IT的發展方向重疊的區域不斷增加。
如此看來,聯想創投對聯想集團的戰略性地位遠超過財務貢獻。賀志強也表示,聯想創投不虧錢是底線,此外更重要的任務是找到IT的未來。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表示,聯想創投的定位相較于其他創投企業而言特殊一些,“聯想(創投)在保證有基本財務回報的基礎上,更主要的是配合戰略。這是聯想戰略當中重要的棋子,為的是實現聯想戰略所需要的技術、產品和服務”。
聯想創投的定位決定了它的投資范圍。賀志強介紹稱,聯想創投主要投產業互聯網、智能互聯網,關注從物聯網、邊緣計算、云、大數據、人工智能這五大關鍵技術帶來的行業變革機會。
成立三年有余,投資邏輯是否有過變化?賀志強表示,其所關注的產業互聯網等領域周期較長,認知上可能10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發生變化,“因為有些技術融入產業里面的速度不像消費互聯網那么快,它得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去解決”。
聯想創投定位于早期科技投資,賀志強稱,公司一直以來堅持80%的資源投早期科技類企業,而20%是留出的“口子”,“我永遠要開一個口子,這個口子是不限定的。比如有的企業可能(已經處于)中后期,但是我認為它也很厲害,我覺得很難找到替代它的,中后期我也投”。
聯想創投在多個場合強調過其與被投企業之間的關系是“相互賦能”。他以聯想集團與寒武紀、第四范式合作的案例作為例子,如今將聯想集團的服務器加上寒武紀AI的加速器,再加上第四范式的AI算法進行優化,再由第四范式交給用戶,使得用戶的成本降低、效能提高,例如原來可能需要10臺服務器,現在3臺就已經夠了。
“從智能互聯網這三年看到的,相互賦能能帶來各個環節點效益的大幅提升。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越投越堅定的原因。”賀志強表示。
就投資經驗而言,賀志強認為成功企業的決定因素來自“人”、“事”、“勢”、“時”四個方面:合伙人團隊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要有學習進步的能力,創業公司所處的賽道應是主賽道,還要考慮進入的時間及“天花板”,最后還要有運氣。
對于賀志強而言,所謂“事”和“勢”的判斷與其作為聯想集團CTO時相差不多,而對于人的判斷則是成為投資人后的新挑戰。
“投資時對團隊的判斷要花很多時間,才能知道在企業成長過程中在管理方面是否有缺失”,賀志強表示,“一個好的創業團隊大概5到7年就‘跑’出來了”,成為行業中拔尖的企業,因此他也強調投資的耐心,等待時間長達5年、7年乃至10年以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