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特別的供暖季:沒有最嚴“停工令”拒絕“一刀切”

經濟觀察報 2019-11-17 06:23:14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供暖季有其特別之處。不但沒有最嚴“停工令”以及席卷京津冀及周邊“2+26”城的大規模環保限產“風暴”,而且還嚴令反對和拒絕“一刀切”。

Upload_1573942939471.thumb_head

圖片來源:攝圖網

2019年11月15日起,北方各地進入供暖季,其中,北京市提前一天正式供暖,而天津市早在半個月前就已開始供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供暖季有其特別之處。不但沒有最嚴“停工令”以及席卷京津冀及周邊“2+26”城的大規模環保限產“風暴”,而且還嚴令反對和拒絕“一刀切”。取而代之的是,首次實施差異化應急管理,細化分級考核辦法,確定A、B、C級企業,實施區別對待,動態管理。

這也令各地大氣治污面臨新的考驗。不僅如此,整體偏差的氣象條件也給地方大氣治污增加了幾分不確定性。根據氣象部門預測結果,受厄爾尼諾影響,2019-2020年秋冬季氣象條件相比往年整體偏差,不利于大氣污染物擴散,將面臨霧霾持續時間長、覆蓋范圍廣的情況。

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區域協調與重污染天氣應對處處長張昊龍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初步估計冬季采暖增加污染物排放量在30%左右,地方減排措施應首先保證采暖增加的排放量被抵消掉。

他說,京津冀大氣環境容量就如同“房頂”高度一樣,夏季有兩三千米,而冬季高度大幅下降,嚴重時降至一兩百米,容量縮小了,但屋里“抽煙”的人卻沒少。我們沒有能力控制“房頂”的高度,只能讓屋里“抽煙”的人少抽點,讓工業企業多減排,讓居民取暖更清潔化。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說,“在不利氣象條件下,今冬大氣治污工作難度和壓力將進一步加大,各地必須要以更大力度、更實措施抵消不利氣象條件帶來的負面影響。”

最嚴“停工令”缺席

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治污攻堅方案明確,“2+26”城市、多行業自11月15日起,全面開始執行采暖季“停工令”。鋼鐵、焦化、建材、有色等多個行業錯峰生產,實施限產、停工措施,尤其是鋼鐵行業,政府行政命令限產50%,有的地方、企業限產比例更高。

這些限停產措施的規模和嚴格程度均超出此前水平,因此在當時被稱為史上最嚴“停工令”。

河北一家國有鋼企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我們的環保雖已達標,但在2017年秋冬的限產比例達到了50%以上,重污染天氣期間限的更多。今年我們被評為B級,比以前要好多了。不過,由于鋼價持續震蕩趨弱,成本較高,目前基本上沒有利潤。”

相比往年,今年的限產政策更為科學、細化,更加強調差異化和精準,突出公平合理。

根據公布不久的京津冀、汾渭平原、長三角等三大區域秋冬季大氣治污綜合治理方案,今年秋冬將執行環保分級限產政策,強制性錯峰生產、大范圍停工停產等要求一律未涉及,堅決反對“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敷衍應對做法,嚴格依法依規。

上述方案明確,對鋼鐵、焦化、鑄造、玻璃、石化等15個行業實施績效分級指標及差異化應急減排措施,原則上,A級企業生產工藝、污染治理水平、排放強度等應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在重污染期間可不采取減排措施;B級企業應達到省內標桿水平,適當減少減排措施;對2018年產能利用率超過120%的鋼企可適當提高限產比例。

比如,河北省已對鋼鐵、焦化等21個重點排污行業7059家企業開展績效評價,16家被評為A級,480家被評為B級,6563家被評為C級。重污染天氣期間,B級鋼企主要調控燒結機等工序;C級鋼企在調控燒結機工序同時,高爐也要限產。其中唐山市規定,C級鋼企高爐停產50%以上。

這與此前限產政策相比,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均屬首次。

張昊龍說,實施績效分級肯定不意味著限產力度的減弱,實際也是讓企業對標找差距,促使其搞好環境治理。目的是要避免“一刀切”,鼓勵好企業良性發展,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環保壓力

今年以來,京津冀多地PM2.5濃度不降反升,生態環境部加大了“2+26”城大氣治污力度,要求秋冬季期間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4%,重污染天數同比下降6%。

這比2018年“雙降3%”左右的目標有了明顯提升。其中,今年秋冬“2+26”城中,PM2.5目標降幅在5%以上的城市就達到15個,占比過半。

各地PM2.5之仗將面臨更大壓力。河北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首次實施差異化應急減排舉措,效果究竟如何,還要看具體落實情況。我們的目標考核壓力依舊很大,往后PM2.5降低1微克都越來越困難。

鋼鐵行業尤為特殊,分級限產可能會加大供給壓力。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說,“各地鋼企超低排放改造正在推進,符合A級標準的企業會日益增多,限產效果將弱于前兩年。”

中鋼協專家認為,目前分級限產政策落實過程中,部分地區環保已達標企業仍要執行限產政策,沒有更好地發揮優勢企業和先進產能的作用,企業稅費負擔仍較重。

11月5日,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發函反映鋼鐵行業對停限產和環保相關問題的意見,指出目前一些地區將停產、限產常態化,不符合法律規定。重污染天氣預警結束時間不確定,使企業生產計劃被打亂。不同部門多頭檢查,企業一天要接待多批不同檢查人員,疲于應付。

邢鋼總經理侯月華告訴記者,“我們今冬還需限產30%。”山東一家大型鋼廠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我們尚未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被評為了C級,今冬限產50%。”

唐山一家民營鋼企負責人稱,“前兩年,一到秋冬季,幾乎天天折騰限產,很多鋼企都有任務指標,力度很大,影響了正常生產經營。今年我們環保水平有了較大提升,但也被評為了C級,限產任務很重,我們正在考慮轉型發展。”

兩本賬

工業排放并非北方地區唯一的污染源。清華大學教授楊旭東說,農村大量燒煤、燒生物質直接取暖,產生了巨大環境問題。北方采暖能耗占全國能耗一半以上,農村用的1.3億噸散煤和0.9億噸生物質散燒,是必須解決的問題,以對沖排放增加造成的PM2.5之仗的壓力。

大氣治污與清潔取暖這兩本賬怎么算,是擺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一方面大氣治污要避免“一刀切”,確保群眾溫暖安全過冬;另一方面要深入散煤治理,推進農村清潔取暖改造。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說,清潔取暖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改善空氣質量最關鍵的舉措,對降低PM2.5濃度的貢獻率達1/3以上。

不過,以何種方式改造,各方觀點不一。但核心關注點仍是成本問題。

中海油研究院戰略研究員許江風對經濟觀察報表示,農村無煤化清潔取暖是必然趨勢,要實現無煤化、節能和宜居,就要找到合適的替代技術。目前最具發展潛力是生物質加工成生物質顆粒清潔燃燒取暖;其次是空氣源熱泵。這些成本都比氣、電取暖成本要低。

楊旭東說,近幾年“煤改氣”,有一些地方付出了很大代價,有些城市拿了國家錢不知怎么做,還在觀望。任務已下達,出現的狀況比預期要艱難得多,原認為有了錢就可以解決,似乎不是這樣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技術路徑選擇上出現了失誤,走了很大的彎路。大家都說熱泵是好東西,可以節能,但是否所有農村都合適?有的農村用了集中熱泵,小胡同都鋪了大管道,造成了巨大不便,能效并不是很高。這樣的工程既花錢,又不解決問題。”他告訴記者。

而對于“煤改氣”,楊旭東認為,并不是用上燃氣就解決問題了,首先我國天然氣供應嚴重不足,光農村要增加1千億立方米,這是很大的缺口。另外,管道都是外露,在農村從來沒有與燃氣打交道的情況下,能否保證安全運行,仍是一個很大問號。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京津冀及周邊、汾渭平原農村地區完成散煤治理1000萬戶左右,加上今年采暖季前預計完成約700萬戶,總計1700萬戶左右。

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說,今年北方清潔取暖重點省份新增“煤改氣”用戶接近320萬戶,預計供暖季期間新增用氣需求超過38億立方米。預計供暖季能源需求總體保持平穩增長態勢,供需總體平衡,但可能受持續大范圍極寒天氣等因素影響,部分地區、部分品種、高峰時段供需平衡可能存在一定壓力。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們推進清潔取暖工作,沒有任何動搖,始終堅持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其中“煤改電”、集中供熱、地熱能等方式替代比例超過50%,較大程度緩解天然氣保供壓力。在新清潔取暖設施安全穩定運行前,決不允許拆除原有供暖設施。

該負責人介紹,以河北省散煤治理為例,10個全域完成治理的區縣,與10個未治理的區縣相比,監測結果顯示,前者PM2.5平均濃度較后者低30%左右,降幅高出18個百分點。而且農村清潔便利炊事和取暖,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生活品質得到極大提升。

楊旭東認為,目前,生物質、太陽能和空氣源能承擔起農村清潔取暖的重任。但生物質關鍵是技術問題,一是顆粒燃料怎么獲取,二是生物質爐具怎么更高效、清潔化和便捷化,讓老百姓愿意用。太陽能的核心是儲能,特別是如何把夏天沒有用的能量搬到冬天用,這是一個難點。

責編 杜宇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2019年11月15日起,北方各地進入供暖季,其中,北京市提前一天正式供暖,而天津市早在半個月前就已開始供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供暖季有其特別之處。不但沒有最嚴“停工令”以及席卷京津冀及周邊“2+26”城的大規模環保限產“風暴”,而且還嚴令反對和拒絕“一刀切”。取而代之的是,首次實施差異化應急管理,細化分級考核辦法,確定A、B、C級企業,實施區別對待,動態管理。 這也令各地大氣治污面臨新的考驗。不僅如此,整體偏差的氣象條件也給地方大氣治污增加了幾分不確定性。根據氣象部門預測結果,受厄爾尼諾影響,2019-2020年秋冬季氣象條件相比往年整體偏差,不利于大氣污染物擴散,將面臨霧霾持續時間長、覆蓋范圍廣的情況。 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區域協調與重污染天氣應對處處長張昊龍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初步估計冬季采暖增加污染物排放量在30%左右,地方減排措施應首先保證采暖增加的排放量被抵消掉。 他說,京津冀大氣環境容量就如同“房頂”高度一樣,夏季有兩三千米,而冬季高度大幅下降,嚴重時降至一兩百米,容量縮小了,但屋里“抽煙”的人卻沒少。我們沒有能力控制“房頂”的高度,只能讓屋里“抽煙”的人少抽點,讓工業企業多減排,讓居民取暖更清潔化。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說,“在不利氣象條件下,今冬大氣治污工作難度和壓力將進一步加大,各地必須要以更大力度、更實措施抵消不利氣象條件帶來的負面影響。” 最嚴“停工令”缺席 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治污攻堅方案明確,“2+26”城市、多行業自11月15日起,全面開始執行采暖季“停工令”。鋼鐵、焦化、建材、有色等多個行業錯峰生產,實施限產、停工措施,尤其是鋼鐵行業,政府行政命令限產50%,有的地方、企業限產比例更高。 這些限停產措施的規模和嚴格程度均超出此前水平,因此在當時被稱為史上最嚴“停工令”。 河北一家國有鋼企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我們的環保雖已達標,但在2017年秋冬的限產比例達到了50%以上,重污染天氣期間限的更多。今年我們被評為B級,比以前要好多了。不過,由于鋼價持續震蕩趨弱,成本較高,目前基本上沒有利潤。” 相比往年,今年的限產政策更為科學、細化,更加強調差異化和精準,突出公平合理。 根據公布不久的京津冀、汾渭平原、長三角等三大區域秋冬季大氣治污綜合治理方案,今年秋冬將執行環保分級限產政策,強制性錯峰生產、大范圍停工停產等要求一律未涉及,堅決反對“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敷衍應對做法,嚴格依法依規。 上述方案明確,對鋼鐵、焦化、鑄造、玻璃、石化等15個行業實施績效分級指標及差異化應急減排措施,原則上,A級企業生產工藝、污染治理水平、排放強度等應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在重污染期間可不采取減排措施;B級企業應達到省內標桿水平,適當減少減排措施;對2018年產能利用率超過120%的鋼企可適當提高限產比例。 比如,河北省已對鋼鐵、焦化等21個重點排污行業7059家企業開展績效評價,16家被評為A級,480家被評為B級,6563家被評為C級。重污染天氣期間,B級鋼企主要調控燒結機等工序;C級鋼企在調控燒結機工序同時,高爐也要限產。其中唐山市規定,C級鋼企高爐停產50%以上。 這與此前限產政策相比,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均屬首次。 張昊龍說,實施績效分級肯定不意味著限產力度的減弱,實際也是讓企業對標找差距,促使其搞好環境治理。目的是要避免“一刀切”,鼓勵好企業良性發展,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環保壓力 今年以來,京津冀多地PM2.5濃度不降反升,生態環境部加大了“2+26”城大氣治污力度,要求秋冬季期間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4%,重污染天數同比下降6%。 這比2018年“雙降3%”左右的目標有了明顯提升。其中,今年秋冬“2+26”城中,PM2.5目標降幅在5%以上的城市就達到15個,占比過半。 各地PM2.5之仗將面臨更大壓力。河北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首次實施差異化應急減排舉措,效果究竟如何,還要看具體落實情況。我們的目標考核壓力依舊很大,往后PM2.5降低1微克都越來越困難。 鋼鐵行業尤為特殊,分級限產可能會加大供給壓力。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說,“各地鋼企超低排放改造正在推進,符合A級標準的企業會日益增多,限產效果將弱于前兩年。” 中鋼協專家認為,目前分級限產政策落實過程中,部分地區環保已達標企業仍要執行限產政策,沒有更好地發揮優勢企業和先進產能的作用,企業稅費負擔仍較重。 11月5日,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發函反映鋼鐵行業對停限產和環保相關問題的意見,指出目前一些地區將停產、限產常態化,不符合法律規定。重污染天氣預警結束時間不確定,使企業生產計劃被打亂。不同部門多頭檢查,企業一天要接待多批不同檢查人員,疲于應付。 邢鋼總經理侯月華告訴記者,“我們今冬還需限產30%。”山東一家大型鋼廠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我們尚未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被評為了C級,今冬限產50%。” 唐山一家民營鋼企負責人稱,“前兩年,一到秋冬季,幾乎天天折騰限產,很多鋼企都有任務指標,力度很大,影響了正常生產經營。今年我們環保水平有了較大提升,但也被評為了C級,限產任務很重,我們正在考慮轉型發展。” 兩本賬 工業排放并非北方地區唯一的污染源。清華大學教授楊旭東說,農村大量燒煤、燒生物質直接取暖,產生了巨大環境問題。北方采暖能耗占全國能耗一半以上,農村用的1.3億噸散煤和0.9億噸生物質散燒,是必須解決的問題,以對沖排放增加造成的PM2.5之仗的壓力。 大氣治污與清潔取暖這兩本賬怎么算,是擺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一方面大氣治污要避免“一刀切”,確保群眾溫暖安全過冬;另一方面要深入散煤治理,推進農村清潔取暖改造。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說,清潔取暖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改善空氣質量最關鍵的舉措,對降低PM2.5濃度的貢獻率達1/3以上。 不過,以何種方式改造,各方觀點不一。但核心關注點仍是成本問題。 中海油研究院戰略研究員許江風對經濟觀察報表示,農村無煤化清潔取暖是必然趨勢,要實現無煤化、節能和宜居,就要找到合適的替代技術。目前最具發展潛力是生物質加工成生物質顆粒清潔燃燒取暖;其次是空氣源熱泵。這些成本都比氣、電取暖成本要低。 楊旭東說,近幾年“煤改氣”,有一些地方付出了很大代價,有些城市拿了國家錢不知怎么做,還在觀望。任務已下達,出現的狀況比預期要艱難得多,原認為有了錢就可以解決,似乎不是這樣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技術路徑選擇上出現了失誤,走了很大的彎路。大家都說熱泵是好東西,可以節能,但是否所有農村都合適?有的農村用了集中熱泵,小胡同都鋪了大管道,造成了巨大不便,能效并不是很高。這樣的工程既花錢,又不解決問題。”他告訴記者。 而對于“煤改氣”,楊旭東認為,并不是用上燃氣就解決問題了,首先我國天然氣供應嚴重不足,光農村要增加1千億立方米,這是很大的缺口。另外,管道都是外露,在農村從來沒有與燃氣打交道的情況下,能否保證安全運行,仍是一個很大問號。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京津冀及周邊、汾渭平原農村地區完成散煤治理1000萬戶左右,加上今年采暖季前預計完成約700萬戶,總計1700萬戶左右。 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有關負責人對記者說,今年北方清潔取暖重點省份新增“煤改氣”用戶接近320萬戶,預計供暖季期間新增用氣需求超過38億立方米。預計供暖季能源需求總體保持平穩增長態勢,供需總體平衡,但可能受持續大范圍極寒天氣等因素影響,部分地區、部分品種、高峰時段供需平衡可能存在一定壓力。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們推進清潔取暖工作,沒有任何動搖,始終堅持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其中“煤改電”、集中供熱、地熱能等方式替代比例超過50%,較大程度緩解天然氣保供壓力。在新清潔取暖設施安全穩定運行前,決不允許拆除原有供暖設施。 該負責人介紹,以河北省散煤治理為例,10個全域完成治理的區縣,與10個未治理的區縣相比,監測結果顯示,前者PM2.5平均濃度較后者低30%左右,降幅高出18個百分點。而且農村清潔便利炊事和取暖,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生活品質得到極大提升。 楊旭東認為,目前,生物質、太陽能和空氣源能承擔起農村清潔取暖的重任。但生物質關鍵是技術問題,一是顆粒燃料怎么獲取,二是生物質爐具怎么更高效、清潔化和便捷化,讓老百姓愿意用。太陽能的核心是儲能,特別是如何把夏天沒有用的能量搬到冬天用,這是一個難點。
供暖季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