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05 21:30:16
盡管從今年市場實際的運行情況來看,“減持大軍”不一定都有殺傷力,不過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投資者需要格外警惕以下這幾類情形,包括行業性的集體減持、創始股東持續減持、概念股大股東的逢高減持等。
每經記者 王海慜 每經編輯 何劍嶺
圖片來源:攝圖網
據Choice數據統計,2019年雖然還沒有結束,但是截至目前A股重要股東的減持規模已接近3070億元,比2018年全年高出50%以上,并創出近4年來的新高,從A股歷史上來看這一數據也僅次于2015年。有分析認為,今年A股減持規模的增加與今年限售股解禁規模較高有關,雖然限售股解禁并不必然意味著重要股東會進行減持,但基數的增加也會提升重要股東減持的概率。
盡管從今年市場實際的運行情況來看,“減持大軍”不一定都有殺傷力,不過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投資者需要格外警惕以下這幾類情形,包括行業性的集體減持、創始股東持續減持、概念股大股東的逢高減持等。
不知不覺中,今年A股的上億投資者們已經經歷了歷史第二大減持”洪峰”。
A股歷年重要股東減持金額(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目前,今年A股重要股東的減持規模為3073.75億元,這一數字比2018年全年重要股東的減持規模高出54.7%,并創出2016年以來近4年來的新高,從A股歷史上來看這一數據也僅次于2015年。
有分析認為,今年A股減持規模的增加與今年限售股解禁規模較高有關,雖然限售股解禁并不必然意味著重要股東會進行減持,但基數的增加也會提升重要股東減持的概率。
2009年以來歷年A股解禁市值規模(單位:億元)數據來源:Choice數據
據Choice數據統計,截至目前,今年A股的限售股解禁市值規模達3.3萬億元,為2010年以來解禁規模最大的一年。
值得一提的是,據Choice數據統計,2020年A股的限售股解禁市值規模將略多于今年,預計將達到3.41萬億元。
那么明年市場是否會迎來更大規模的減持“洪峰”呢?有機構的數據顯示,投資者其實可以不用過于擔憂。
摘自中泰證券研報
據中泰證券近期統計,自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這兩年多的時間內,市場公告的減持計劃有4993條,其中實際減持的比例為30.5%,也就是說計劃公告減持而實際發生減持的比例僅不到三分之一。從減持股東類型看,公司高管層的減持比例是相對較高的,達到了40%,其他包括控股股東在內的其他股東,減持比例在30%左右。
此外,從歷年的情況來看,重要股東減持規模相對較大的年份也通常是A股市場的牛市,例如2007年、2009年、2014年、2015年。
雖然從今年市場實際的運行情況來看,“減持大軍”不一定都有殺傷力,不過據記者梳理,在遇到以下幾類情形的減持時,投資者還需格外留神。
(1)行業性的集體減持
今年來,除了概念股的短期炒作外,禽產業鏈、豬產業鏈、手機產業鏈、白酒、創新藥、水泥等多個行業均出現過行業性的集體上漲行情。
與此同時,部分行業,尤其是周期性行業的一些公司也曾出現在股價高位集體“聯手”減持的情況。
例如,得益于豬價對白羽雞價格的帶動,今年來禽產業鏈的幾家公司著實在A股市場風光了一把。
不過記者注意到,在今年9月下旬到11月初這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先后有民和股份、華英農業、圣農發展等禽產業公司的重要股東發布了減持計劃;此外在今年3月~4月的近一個月時間里,益生股份、華英農業也發布了減持計劃,其中在3月6日,益生股份曾發布了一組減持計劃,涉及公司高管多達9人。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時間段,都是禽產業鏈公司因產品價格大漲而一度市場熱情高漲的時候。某券商農業行業分析師此前曾表示,一些禽產業鏈公司對今年行業的景氣度如此之高也大感意外,在興奮之余,也會擔心景氣熱度的持續性,畢竟是周期性行業,所以忍不住會有減持的動作。
另有分析認為,相比二級市場投資者,上市公司股東、高管在掌握行業信息的能力上有天然的優勢,所以當某個行業內的一些主要公司出現“聯手”減持的情況時,投資者就需要多加小心。
記者注意到,在3月6日上述密集減持公告發布一周后,益生股份的股價就見到了中期頂部。與之形成巧合的是,禽產業鏈的其他主要公司,如民和股份、圣農發展雖然在當時沒有公告減持,但也在同期見到了中期頂部。
另外,據Choice數據統計,在今年2月~3月的近一個月時間內,包括天邦股份、正邦科技、溫氏股份等在內的一批豬產業鏈公司的重要股東也密集發布了減持計劃,而這些動作也無聲地釋放了這些公司的股價將中期見頂的信號。
(2)創始股東持續減持
據Choice數據統計,今年來各類重要股東公告的減持計劃累計有5000多個(包含一份減持公告內多位重要股東各自的減持計劃),其中來自上市公司實控人的減持計劃有近360個。
有市場人士認為,和財務投資者正常的減持需求相比,一個公司創始股東的持續減持動作會讓市場感覺其對公司不是特別有信心。此外,這背后還可能隱藏著一些尚不為外界所知的秘密。
例如,和科達11月28日晚間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覃有倘、龍小明、鄒明于28日與瑞和成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根據協議,瑞和成擬受讓上述三人持有的和科達2999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29.99%,交易完成后,瑞和成將成為公司新的控股股東。
雖然此次公告看起來不涉及“減持”,但還是在公告發布的第二天引起了市場的強烈反應:11月29日,公司股價跌停,本周一公司股價再跌5.47%。而就在11月2日,作為和科達創始股東的覃有倘、龍小明、鄒明三人也曾披露了各自的減持計劃。
此外,奧馬電器去年二季度以來的“爆雷”讓不少投資人還記憶猶新,而“先知先覺”的創始股東蔡拾貳其實早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間就持續對奧馬電器進行了減持。據Choice數據統計,2017年三季度末,蔡拾貳持有奧馬電器股份的比例為10.65%;而到了2018年1月末,在經過持續減持后,其持股比例已降至7.65%。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在奧馬電器十大股東中已經見不到蔡拾貳的名字。
奧馬電器月K線圖(紅色方框區域為公司創始股東密集減持區間)
而近年來,在股價“爆雷”前創始股東已“金蟬脫殼”最經典的案例,可能非樂視網賈躍亭的高位套現莫屬。公開信息顯示,在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間,賈躍亭先后通過減持、股權轉讓等方式累計從樂視網套現超百億元。
(3)概念股大股東逢高減持
在不少投資者看來,概念股大股東的逢高減持可謂“吃相難看”。
今年來,市場不乏工業大麻、人造肉、區塊鏈等短期的事件性主題,這些短線熱點也催生了一些短期內能連拉幾個漲停板的概念股。
然而,總有一些概念股的大股東會在市場亢奮的時候進行高位“收割”。今年以來,監管層對大股東的這類行為也格外關注。例如,在10月底區塊鏈概念爆發之際,監管機構曾在發往多只概念股的監管函中問及是否存在利用概念炒作配合股東減持的情形。
此外,今年已經有部分概念股因借機減持收到交易所的關注函,其中比較典型的案例就是人造肉概念股金字火腿。
在十一長假結束后的近十天內,金字火腿股價憑借迎合豬肉漲價的人造肉概念迎來一波快速拉升。就在此時,公司實控人啟動了手中的“收割機”:金字火腿10月22日晚間公告,公司實控人及一致行動人擬合計減持不超5%股權。隨即深交所就此事向公司發出了關注函。
值得一提的是,金字火腿的股價也在遭遇大股東逢高減持這一盆“冷水”潑下后,被市場“用腳投票”。截至今日,公司股價已較10月22日的前期高點回調了近3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