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05 19:55:29
潮牌Gentle Monster今年通過與華為合作智能眼鏡,而走入更多國人視野。近日,公司創始人再次來到北京,透露該品牌的擴張計劃。
每經記者 李詩琪 每經編輯 文多
黑色運動套裝,再配上一副黑框眼鏡,不說話的時候習慣性地靦腆低著頭……這個內斂的韓國青年似乎和人們印象中的潮牌創始人并不太像。但當金韓國坐在中國著名時尚投資人洪晃身邊,滔滔不絕地介紹著自己的眼鏡品牌Gentle Monster時,在場觀眾大多被他的前衛態度所吸引。
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其最初對Gentle Monster品牌的認知或許來自對韓劇和潮流明星的關注。Gentle Monster最近一次在中國深度滲透,則是因為與華為合作推出Eyewear智能眼鏡。
12月4日再次造訪中國,金韓國將自己的設計跨界到了新零售領域。他還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未來1~2年間,Gentle Monster在中國市場將以每年6~7家的開店速度擴張。
但作為一個年輕的時尚品牌,如何避免在市場上“曇花一現”,是Gentle Monster繞不開的問題。金韓國回應稱,Gentle Monster品牌的未來取決于能否持續為消費者帶來新鮮感,因此不僅要繼續和華為這類技術公司合作,而且只要是好玩的、有意思的合作都要去追求,而這也被他認為是破解品牌成長焦慮的重要手段。
Gentle Monster品牌創始人金韓國(左)對話國內時尚投資人洪晃(右)。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詩琪 攝
今年3月,華為在法國舉行的P30手機發布會受到業界的廣泛關注。而除了發布新品手機,一款藍牙智能眼鏡同樣吸睛無數。
作為華為智能眼鏡的合作方,Gentle Monster品牌也借此走入了中國主流消費者的視野。創立于2011年的Gentle Monster,在8年間憑借夸張大膽的眼鏡設計,在亞洲時尚界名聲鵲起。
金韓國已數不清這是第幾次來中國了,但區別于以往,他在12月4日的亮相,主要是為了北京一家百貨商場——SKP-S幾日后的開幕。此前,Gentle Monster品牌出動了七十余人的設計團隊,和北京奢侈品百貨SKP一起試圖打造一個新零售空間。
但對比在百貨商場方面的探索,業界更為關注的還是Gentle Monster在眼鏡業務上的發展計劃。金韓國對此表示:“我是一個非常腳踏實地的人,另外一方面我又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怎么樣把我自己的夢想和腳踏實地結合在一起,這對于Gentle Monster來講就是未來。”
以和華為的合作為例,金韓國稱,華為的技術非常一流,因此合作進展得非常順利,雙方的合作還將繼續。但其同時也會找各種各樣的合作伙伴,碰撞出新的火花。
Gentle Monster全球范圍內有22家旗艦店,其中10家位于中國。而在未來的發展擴張上,金韓國透露,未來一年里可能還要在中國新開六七家店,“中國有太多的城市還沒有接觸過,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去了解,所以后年(2021年)也許還會開同樣數字的店”。
但對于亞洲以外的國際市場,Gentle Monster則顯得有些保守。在金韓國看來,東方和西方人們買太陽鏡的理由有些不同,西方人的購買動機更加功能化。把為西方提供眼鏡的這條線徹底設計出來,至少需要兩年的時間,準備好之后才會在西方有更多的擴張。
未來1~2年間,Gentle Monster計劃在中國市場以每年6~7家的開店速度擴張。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詩琪 攝
盡管有著潮牌創始人的身份,并屢屢分享著其有關時尚和藝術的看法,但對于金韓國來說,他對自己的定位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商人。
“眼鏡是我熟悉的東西,而當時我的想法就是把我所喜歡的時尚、藝術和商業,與我最熟悉的眼鏡放到一起。”談及自己的創業初衷,金韓國這樣說道。
作為一個年輕的時尚品牌,Gentle Monster要如何避免在市場上“曇花一現”,這也是金韓國擔憂的問題。
“作為一個公司的CEO,企業永遠要成長,這個對于我來講可能有點焦慮。但是我也不想被這個成長給鎖住,因為我希望自己永遠是年輕人,內心永遠是要去探索的,然后我們要去做新的東西。”金韓國說。
在金韓國看來,讓消費者永遠有新鮮感成為了Gentle Monster最重要的發展理念,如果消費者喪失了對品牌的新鮮感,那企業便沒有了繼續發展的動力。
Gentle Monster屢屢進行的跨界行為,便是一種保持新鮮感的重要手段。而聯名合作也正成為時尚消費領域的慣用營銷策略。
提到創意設計和跨界營銷所帶來的運營成本壓力,金韓國則回應道,作為公司來講,Gentle Monster必須有利潤。“在我們保持對新東西的激情之下,也要保持是一個盈利的公司,每一個不同的經營部門必須完成它的銷售任務。”金韓國說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