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18 16:27:02
當前的生鮮市場正經歷新一輪“寒冬”的洗禮。
每經記者 陳克遠 每經編輯 王麗娜
生鮮賽道正遭受非議,但已經宣布盈利的生鮮電商本來生活,正想方設法進一步擴容。
12月18日,本來集團旗下本來生活網宣布,將與順豐協同供應鏈資源,升級生鮮冷鏈,并將生鮮配送區域擴展至全國28個省級行政區。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年10月,本來集團宣布完成D1輪2億美元融資,該輪融資由明德控股領投,而明德控股是由順豐創始人王衛持股99.9%的企業。
對于順豐系投資本來集團的舉措,曾有業內人士提出,這是順豐借助投資彌補自身商業版圖的舉措。但通過此次物流協同,可以看到,對于本來集團而言,此前的明德控股投資并非是簡單的資金加持,更是本來集團與順豐就業務層面開展合作的開始。
顯然,當前的生鮮市場正經歷新一輪“寒冬”的洗禮。在諸如呆蘿卜、我廚、吉及鮮、妙生活等多家生鮮電商企業被曝出經營困難的情況下,整條賽道都略顯蕭瑟。而對于已經宣布盈利的本來生活網來說,此次與順豐合作,又是否會是其2019財年沖刺1億盈利的底牌?
繼今年10月,本來集團宣布獲得順豐大股東明德控股的戰略投資后,本來生活與順豐的協同合作越發緊密。就此次的供應鏈協同而言,本來生活網方面稱,12月18日以后,本來生活網的生鮮配送區域將覆蓋全國28個省級行政區,這一方面意味著本來生活網的生鮮配送范圍會大幅擴大,同時也意味著配送效率也將提升。
生鮮配送不同于一般快消品的常溫配送,前者更多是指冷鏈物流,因此對配送的實效、控溫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但相對應的,冷鏈物流對于生鮮和物流企業而言,投入的成本也會更高。正因如此,業界經常把冷鏈物流形容為生鮮電商的命門。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艾媒咨詢此前發布的《2019~2022年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剖析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2018年中國冷鏈物流需求總量同比增長22.1%,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同比增幅19%,預計2019年我國的冷鏈物流市場規模將達到3780億元,整體保持了穩定增長的態勢。
但《報告》同時指出,目前我國仍存在冷鏈物流行業集中度較低,企業整體呈現“散亂小”的狀態。同時,冷鏈專用鐵路、航線不足,冷庫建設成本高企,冷鏈物流行業平均凈利潤率低等現狀仍然是限制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的癥結。
在此背景下,本來生活網與順豐的供應鏈協同可以視為是一場雙贏的合作。于本來生活網而言,這將是該平臺實現服務覆蓋擴大、擴充市場規模的契機;而對于順豐來說,這也將有助于其優化運力資源配置。
實際上,對于本來生活網與順豐的供應鏈合作,此前已有征兆。此前本來集團宣布融資后,也曾表示,“在順豐生態中,生鮮供應鏈、物流、生鮮社區場景上的積累可以為本來集團賦能。”
不能否認的是,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消費者對優質的生鮮需求與日俱增,而生鮮電商也因此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但可以看到,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資本市場回歸理性,此前通過“燒錢”一味追求規模的生鮮電商也已開始顯露危機。
近月來,諸如呆蘿卜、我廚、吉及鮮、妙生活等多家生鮮電商企業先后被曝出經營困難,表面的原因是企業沒有找到新一輪融資加持,難以為繼,但更深層次的問題是生鮮電商缺乏足夠的自我造血能力。
生鮮電商盈利難已是行業共識,取得突破的關鍵就在于供應鏈。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高級分析師張周平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因為生鮮類商品與日用百貨商品不同,貨損率較高,且在供貨、冷鏈和配送等方面的布局短板都將成為制約消費者體驗的因素,而供應鏈是生鮮電商最容易取得突破的環節。
對此,本來生活網物流中心副總經理張金標向記者表示,生鮮供應鏈涉及前端的原產地、供應商,末端的消費者和企業客戶,以及中間的倉儲、物流。對于中間的倉儲和物流環節,需要通過精益化的管理才能提高效率。
據記者了解,在成立7年多的時間中,本來生活網目前自主研發了WMS倉儲管理系統,用于及時盤點倉儲商品;在全國建成了近6萬平方米的冷庫,內部配有8個溫區對不同商品進行分溫儲存;在物流配送環節,本來生活網主要通過自建物流“微特派”和戰略合作方順豐提供生鮮配送服務,其中,微特派此前研發了冷鏈保溫黑箱,用于提升“最后一公里”配送環節的蓄冷能力。
“生鮮的損耗高,背后的原因其實在于生鮮商品的存儲管理難度大,以及對時效性的高要求。”張金標進一步表示,對于生鮮商品的倉儲管理,需要從驗收環節開始就進行單品設定,然后到分揀、包裝、發貨各環節都會有不同的要求。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