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24 22:51:06
國務院出臺的《意見》提出,加強對企業金融支持,鼓勵銀行為重點企業制定專門信貸計劃,對遇到暫時困難但符合授信條件的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對擬進行經濟性裁員的企業,《意見》要求指導其依法依規制定和實施職工安置方案,提前30日向工會或全體職工說明相關情況,依法依規支付經濟補償,償還拖欠的職工工資,補繳欠繳的社會保險費。
每經記者 周程程 每經編輯 陳旭
12月24日,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穩就業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為全力做好穩就業工作,意見從支持企業穩定崗位、開發更多就業崗位、促進勞動者多渠道就業創業、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做實就業創業服務等多個領域進行部署。
作為吸納就業的主力軍,小微企業再獲政策支持。為鼓勵企業吸納就業,意見提出,降低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申請條件,當年新招用符合條件人員占現有職工比例下調為20%,職工超過100人的比例下調為10%。
此外,意見還要求規范企業裁員行為。對擬進行經濟性裁員的企業,指導其依法依規制定和實施職工安置方案,提前30日向工會或全體職工說明相關情況,依法依規支付經濟補償,償還拖欠的職工工資,補繳欠繳的社會保險費。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11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7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16.3%。11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與上月持平。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為支持企業穩定崗位,意見提出,加大援企穩崗力度。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工傷保險費率的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1年4月30日。
此外,參保企業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堅持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以及困難企業開展職工在崗培訓的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均延長至2020年12月31日。
降低社保費率延期,意味著將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利好。人社部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9月,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減費2725.27億元,其中5月至9月執行綜合方案減費2199.54億元,企業負擔進一步減輕。
資金對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意見提出,加強對企業金融支持。發揮各級金融監管機構作用,鼓勵銀行為重點企業制定專門信貸計劃,對遇到暫時困難但符合授信條件的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
近10年來我國勞動力總量(單位:萬人)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為鼓勵企業吸納就業,意見還提出,對企業吸納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人員就業且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的,有條件的地區可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實施期限為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近年來,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的支持持續加強,貸款余額不斷增加,融資成本也逐步下降。
2019年1~10月,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6.76%,比2018年平均水平下降0.64個百分點。按照規劃,2020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將再增2萬億元,工農中建交5家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增速在20%以上。
圖片來源:新華社
針對企業裁員的問題,意見指出,規范企業裁員行為。支持企業與職工集體協商,采取協商薪酬、調整工時、輪崗輪休、在崗培訓等措施,保留勞動關系。
對擬進行經濟性裁員的企業,指導其依法依規制定和實施職工安置方案,提前30日向工會或全體職工說明相關情況,依法依規支付經濟補償,償還拖欠的職工工資,補繳欠繳的社會保險費。
一些地方也在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鼓勵不裁員、少裁員。例如,廣東省為穩定就業崗位的企業發放援企穩崗補貼,2019年上半年已為1.13萬家企業發放2.26億元,惠及職工173.23萬人。
北京師范大學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近期發布的《2019中國勞動力發展報告》顯示,我國就業壓力總體可控。就業總量不會發生大幅波動,大規模失業問題出現的可能性很低。
實際上,我國還存在一些崗位人才短缺現象。據人社部數據,近年技能勞動者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高級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達到2以上的水平。
對此意見提出,要擴大技能人才培養培訓規模。推進落實職業院校獎助學金調整政策,擴大高職院校獎助學金覆蓋面、提高補助標準,設立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獎學金。推進各地技師學院、技工學校納入職業教育統一招生平臺。
同時,組織城鄉未繼續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20歲以下有意愿的登記失業人員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對其中的農村學員和困難家庭成員給予生活費補貼,實施期限為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意見還要求,加強職業培訓基礎能力建設。實施新職業開發計劃,加大職業技能標準和職業培訓包開發力度,建立急需緊缺職業目錄編制發布制度。
其中,新職業的開發將有利于擴大就業容量,推動專業設置、課程內容與社會需求和企業生產實際相適應。
今年4月,人社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發布了13個新職業,這是自2015年版國家職業分類大典頒布以來發布的首批新職業,這些新職業主要集中在高技術領域,與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無人機、物聯網、工業機器人、電子競技、建筑信息化和新農業有關。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