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30 17:53:07
12月30日,據新華社消息,“基因編輯嬰兒”案在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法院認為,3名被告人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追名逐利,故意違反國家有關科研和醫療管理規定,逾越科研和醫學倫理道德底線,貿然將基因編輯技術應用于人類輔助生殖醫療,擾亂醫療管理秩序,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非法行醫罪。
每經記者 劉玲 每經編輯 魏官紅
圖片來源:攝圖網
時隔一年,引發軒然大波的“基因編輯嬰兒”案迎來重大進展。
據新華社消息,12月30日,“基因編輯嬰兒”案在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賀建奎、張仁禮、覃金洲等3名被告人因共同非法實施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和生殖醫療活動,構成非法行醫罪,分別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其中,處于輿論中心的賀建奎,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三百萬元。
“基因編輯嬰兒”案可以追溯到2018年11月26日,彼時為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的賀建奎宣布兩名經CRISPR技術編輯基因的雙胞胎女嬰降生,她們出生后便可以天然抵抗艾滋病病毒HIV。消息一經傳播,便引發了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
2019年1月下旬,廣東省“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調查組公布了初步調查結果:2016年6月開始,賀建奎私自組織包括境外人員參加的項目團隊,蓄意逃避監管,使用安全性、有效性不確切的技術,實施國家明令禁止的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
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賀建奎通過他人偽造倫理審查書,招募8對夫婦志愿者(艾滋病病毒抗體男方陽性、女方陰性)參與實驗。為規避艾滋病病毒攜帶者不得實施輔助生殖的相關規定,策劃他人頂替志愿者驗血,指使個別從業人員違規在人類胚胎上進行基因編輯并植入母體,最終,有2名志愿者懷孕,其中1名已生下雙胞胎女嬰“露露”、“娜娜”,另1名在懷孕中。其余6對志愿者有1對中途退出實驗,另外5對均未受孕。該行為嚴重違背倫理道德和科研誠信,嚴重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在國內外造成惡劣影響。
如今,“基因編輯嬰兒”案再度迎來重大進展。
12月30日,據新華社消息,“基因編輯嬰兒”案在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法院認為,3名被告人未取得醫生執業資格,追名逐利,故意違反國家有關科研和醫療管理規定,逾越科研和醫學倫理道德底線,貿然將基因編輯技術應用于人類輔助生殖醫療,擾亂醫療管理秩序,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非法行醫罪。
根據3名被告人的犯罪事實、性質、情節和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依法判處被告人賀建奎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三百萬元;判處張仁禮有期徒刑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一百萬元;判處覃金洲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緩刑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五十萬元。
因涉及有關人員個人隱私,法院不公開開庭審理此案。據法院負責人介紹,庭審過程中,公訴機關出示了物證、書證、證人證言、鑒定意見、勘驗筆錄、檢查筆錄、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證據。3名被告人當庭表示認罪悔罪,辯護律師到庭為3名被告人進行了辯護。
就在一審判決的20多天之前,12月3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布了賀建奎投給國際頂尖期刊《自然》和《JAMA》的未經出版的部分論文手稿,披露了部分研究細節。
據《財經》報道,被曝光的手稿標題為Birth of Twins After Genome Editing for HIV Resistance(《基因編輯HIV抗性雙胞胎》),在手稿的摘要部分,手稿中稱,研究小組成功復制了一種名為CCR5的基因突變,天生攜帶這種變異基因的少數人群對艾滋病病毒(HIV)具有免疫能力。
手稿中還提出,雙胞胎的基因編輯實現了醫學上的突破,可以“控制艾滋病的流行”,但手稿中并沒有數據表明這一結果。不僅如此,《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將未發表的手稿分享給了4位專家,一位法律學者、一位體外受精醫生、一位胚胎學家和一位基因編輯專家。
不過,這4位專家無一例外對這一手稿發表了負面態度:賀建奎和他的團隊提出的關鍵聲明沒有數據支持;嬰兒的父母可能承受了部分壓力,才同意參加實驗;研究所假設的給醫療領域帶來的福祉是可疑的;研究人員在確認他們所做的編輯是有效的之前,就著手“造人進行基因編輯”等等。
其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創新基因組學研究所基因組編輯科學家Fyodor Urnov表示,他們(賀建奎及其研究小組)聲稱自己復制了流行的CCR5基因突變,這是對實際數據的公然歪曲,這種行為無疑是“蓄意的謊言”。
Fyodor Urnov稱,這項研究表明,研究小組并沒有復制CCR5基因突變,因此,“對人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能幫助數百萬人的說法”是十分離譜的妄想。從技術上來講,如果不對每個細胞進行檢查,我們就不能確定一個經過編輯的胚胎是否存在脫靶情況。這是整個胚胎編輯領域的關鍵問題,然而作者們把它掩蓋了。
Fyodor Urnov還表示,他們本該通過持續反復的努力,把嵌合體的可能性降低到接近于零,但他們徹底失敗了,然而研究團隊依然選擇了把后續試驗繼續推進下去。手稿中沒有任何證據支持經過編輯的CCR5基因能夠保護細胞避免HIV感染。然而,在移植胚胎之前就弄清楚這一點是極為必要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