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9-12-31 14:51:25
2019年即將落幕,回顧這一年,在房住不炒、穩字當頭的大背景下,這個行業依舊發生了許多新的故事,也產生了諸多變化。
2019年,談起房地產時,我們該談論些什么?《每日經濟新聞》從政策、市場、企業三個方面出發,梳理了十個具有風向標意義的關鍵詞,希望以此回顧2019,窺見2020。
每經記者 陳夢妤 每經編輯 林菁晶
一句話理由:行業起跑即領跑。
年初15萬億元之時,業界的疑慮在于,行業究竟有沒有天花板?
2019年的官方數據尚未公布,但從目前各機構的統計情況看,銷售金額再創新高,商品房成交破16萬億元已無懸念。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原副會長朱中一和國家統計局原局長邱曉華則都認為,我國房地產業起碼還有10年左右發展期。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994年前,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均處于千億以下,1994~2003年在1000億~8000億元之間。到了2004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幾乎以每年萬億的速度直線增長,尤其是近幾年。2015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達8.7萬億元,2016年為11.7萬億元,2017年超13萬億元。2018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銷售面積分別創下14.99萬億元、17.17億平方米歷史新高,在被公認為是市場較冷的年份依然出現了近2萬億元增值。
然而不容忽略的是,2016~2018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是22.5%、7.7%、1.3%,銷售額增幅是34.8%、13.7%、12.2%,降幅也很明顯。社科院的《中國住房發展報告》也可作為佐證,其表示2019年樓市降溫明顯,房價增長率的空間差異有所擴大。
企業層面的謹慎都已經體現在年內大幅下調的目標中,主動降速。譬如碧桂園未公布合同銷售目標,萬科則在業績發布會上提到不再在規模上做線性比較。涉及具體數據的如富力2018年合約銷售1423億元,增速74%,2019年目標1600億元,增速13%;中海2018年合約銷售3012億港元,增速30%,2019年目標3500億港元,增速16%等等。
與一些傳統制造業相比,房地產行業依然是個容易賺錢的行業,各種富豪榜上開發商們的座次總是令人津津樂道。盡管暴利時代一去不返,但城市化進城依舊波瀾壯闊,在限購、限售等條條框框之下,對于房子這件大商品,還有很多人不是想買就能買。
楊國強語錄這時候又可以搬出來用了——“中國60%以上的縣我們還沒去,還有廣闊的空間。”
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
一句話理由:“穩”是主基調。
“房住不炒”的大基調下,今年全國房地產調控次數已達575次,遠超去年全年450次。
年末最重要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為2020年樓市定調,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長效管理調控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此輪調控力度堪稱空前,催生一城一策,這其中也包括政策“一日游”,“放松調控系誤讀”可能是各地住建部門使用最多的說辭。
僅以12月為例,12月11日,長沙市發改委發文規范商品房價格構成,將商品房平均利潤率限定在6%~8%。12月12日早間,長沙市發改委回應稱,這是長沙2017年新政有效期滿后的延續,且僅適用于成本法監制商品住房,調控放松系誤讀。
同樣也是在12月11日,江蘇張家港市房產交易中心工作人員稱,取消限售過戶的政策已經停止。而就在前一天,上述機構工作人員稱,房屋不滿兩年可以直接過戶,沒有限售要求,瞬時引發全國關注。再早些的7月,河南開封宣布取消限售,但第二天又宣布撤銷。
從全國范圍看,人才政策是一城一策的最大特點,大部分城市的人才政策與住房政策都有關聯,令很多人對此解讀為“樓市調控松綁”。就比如廣州和佛山,一前一后分別通過人才政策對部分地區放松限購,人才在滿足一定學歷條件后購房不受戶籍、社保及個稅限制;“炒房團”誕生地溫州則提出符合條件的優秀本科生買房打7折,租房3折。
不可否認,基于一城一策,不少城市或有這方面的思量,但這并不等同于調控松綁。根據中原地產的統計,今年以來全國已有超過160城發布了各種人才政策,與2018年同期相比上漲超過40%。
今年的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住建部已經對2020年樓市工作總體要求及重點工作任務做了具體部署,未來,“穩”字依舊是主旋律。
(鎂刻地產原創,喜歡請關注微信號meikedichan)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