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1-16 18:54:32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目前傳統彩電生產企業逐步收縮,一些全國性品牌慢慢變成區域性品牌,也有一些品牌通過變革自身銷售模式、收縮資源投入應對市場不振現象。但硬幣的另一面,則是小米、華為榮耀、OnePlus等新品牌的入局。
每經記者 張虹蕾 每經編輯 陳俊杰
剛剛過去的2019年,整個彩電行業可謂是風云變幻。在行業競爭愈發白熱化的當下,彩電行業面臨轉型陣痛期。
按照奧維云網(AVC)方面最新預測,2020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將進一步收縮,全年零售量4613萬臺,同比下降3.3%;零售額1262億元,同比下降5.8%。
在這樣的背景下,彩電企業如何做“加減法”成為核心命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方采訪梳理發現,在存量市場有限的情況下,整個市場變局開始凸顯,彩電與其他產業的邊界也逐漸模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走“去電器化”的道路,希望尋求新的邊界開拓市場。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目前規模做的大不一定代表未來方向,場景創新能力和生態拓展運營能力將成為中國彩電市場發展的新驅動。
“去電器化”并非彩電業獨有的做法。
事實上,從最早的蘇寧電器布局電商,并更名“蘇寧云商”開始,多家家電巨頭希望擺脫傳統家電企業的形象,改硬件商(只做產品)為服務商(提供增值服務并打造以此為核心的贏利模式)。
而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這種變化更加顯著。
2019年12月2日晚間,海信電器發布公告稱,公司名稱由“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擬變更為“海信視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證券簡稱由“海信電器”變更為“海信視像”。
放眼家電行業,撕掉電器標簽的企業并非只有海信電器一家。2019年6月,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名稱變更為“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更早之前,美的集團宣布向科技集團轉型。
今年1月13日,TCL集團公告稱,擬將公司名稱“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TCL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同時對應證券簡稱變更為“TCL科技”。
這一行業變化也在第54屆中國智能顯示與創新應用產業大會暨CRC2019年度彩電行業研究發布會上,成為專家和企業熱議的話題。
深圳康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張建民認為,“去電器化”實質是做了一些“加減法”。在彩電銷售面臨下滑的嚴峻趨勢下,企業也從科技、產業、園區對彩電進行完整的補充。
蘇寧易購集團家電集團副總裁范志軍認為,彩電市場競爭激烈的背后是技術革命帶來的變化。“我們希望技術的板塊,都能夠對用戶形成一個新的需求拉動,怎樣在5G+AIoT時代抓住消費者需求并且影響消費者的習慣是需要思考的”。
“我覺得電視行業其實沒有大家說的那么糟。”寧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彥以數據分析稱,此前液晶電視取代CRT時,行業也曾發生斷崖式下降。
奧維云網(AVC)總裁郭梅德認為,目前市場的下滑源于需求下降、供需錯配、價格競爭、大屏與小屏內部替換等因素,彩電廠家從上游到整機到渠道端都面臨著很大的壓力。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目前傳統彩電生產企業逐步收縮,一些全國性品牌慢慢變成區域性品牌,也有一些品牌通過變革自身銷售模式、收縮資源投入應對市場不振現象。但硬幣的另一面,則是小米、華為榮耀、OnePlus等新品牌的入局。
新入局者不斷涌現背后原因何在?郭梅德認為,跨界入局源于流量入口競爭,未來通過小屏、中屏、大屏“三屏合一”,實現長遠聯通,客廳交互中心、移動端交互中心、場景交互中心未來都將不斷融合。
奧維云網方面提供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數據顯示,智能家居中電視作為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家電產品,其客廳入口的價值顯現。2019年中國彩電市場人工智能電視的市場份額為48%,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4個百分點,人工智能電視除了視聽功能之外,也成為客廳人機交互的主要媒介,同時人工智能電視與相關智能產品的互聯也在增加,成為智能家電、智能安防的控制中心。
“大屏與小屏的融合是早晚的事情,它們融合的越好,對用戶來講體驗會越好。”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執行秘書長彭健鋒認為,跨界本身會給整個行業帶來一些新的增長點。小屏主要技術儲備在觸控、交互、內容等方面領先,但顯示技術、激光顯示,OLED、量子點等技術儲備在大屏更好展現。
張彥回憶道,幾年前當互聯網品牌進入時,大家發現電視也可以做的很性感,當下大屏、小屏之間互動不斷加速,一些企業不斷打開邊界尋找機會,另一些企業可能會越來越封閉,因而是機遇與挑戰并存。
不過,范志軍的觀點略有不同,他認為新品牌的涌入不完全源于搶占家庭入口,更多是對于彩電需求場景嘗試。“今后買電視,可能真的會和生態有關系。”范志軍提到,彩電江湖經過多年的起落沉浮,也淘汰一大批企業,在當下萬物互聯的時代,如果跟不上,也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一些變化也應運而生。
范志軍提到,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2019年線上銷售量已超過線下,且持續延續。過去存在線上產品“價格戰”現象,但通過高毛利的商品能夠彌補行業或者自身的利潤。當線上銷售占比超過線下的時候,線上銷售產品結構必須要改進。
海信視像科技副總裁王偉也提到,目前新入局者涌現證明行業擁有價值、潛力。但一些行業的風險也不容小覷,“低質低價”的競爭一定不會長久。有品質契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才能發展得更好,低質低價的產品即便有很強的生態也未必能夠走的更長遠。
“我覺得每個制造企業都要有一個很好的定位,一方面要活下去,另一方面在今后要繼續參與整個市場的游戲。”范志軍表示,“未來三五年之后還能在這個行業繼續玩下去,要多關注生態的變化。”
郭梅德認為,此前在技術變革的過程中,一些企業沒有把握住顯示技術發展的趨勢掉隊了。而在當下,目前的現實技術百花齊放,不存在單賽道過于擁擠情況,因而行業成敗勝負,不會像此前那樣殘酷。
此外,在彩電同質化競爭的時代,行業技術競爭迭代不高,怎樣找到、創造新的需求至關重要。“我想在產業比較困難的時候,應該是百花齊放,各種技術都有自己的優劣所在,但是我呼吁產業良性競爭,不應該昧著良心做不符合現實的宣傳。”王偉提醒稱。
“我也希望今后的行業能夠朝未來看一點兒。”范志軍稱,目前規模做的大,不一定代表未來和產業發展的方向,結合用戶需求尋找新場景才是未來發力的方向。
彭健鋒也提到,企業加強場景創新能力和生態拓展運營能力是中國彩電市場發展的第一趨勢。場景創新能力將是未來彩電行業發展的新型驅動力,對每個場景需求的挖掘,將為行業發展帶來增量。
“積極擁抱技術變化,最終目的是服務于消費群體。”回顧多年的行業迭代,一位從業者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感嘆。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