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1-26 15:24:22
比如說,您每天接收疫情信息的時間盡量控制在不超過一個小時。目前很多文章也許只是在販賣焦慮。多關注權威專業機構發布的客觀信息如發病率、死亡率、治愈率、治療方法等。
每經記者 陳晴 每經編輯 文多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形勢仍然嚴峻,與其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出門或聚會,倒不如宅在家里最踏實。不過,連日以來的宅,也有部分人開始覺得憋悶甚至焦慮。那么,疫情期間,我們應該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呢?
2020年1月2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了解到,該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教授楊淵已經為大家開出了“心理處方”。
休息:保持正常生活規律,制定作息時間表,適當休息、充足睡眠。
運動:可酌情選擇居家可做的鍛煉,體育運動不僅可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還可減輕焦慮、保持好的心態。
音樂:聽輕松愉快的音樂,比如古典音樂或輕音樂;唱歌。
放松訓練:深呼吸、瑜伽、冥想、太極等。
傾訴:一吐為快,取得解脫、支持和指正。
看電影、閱讀、書法:可緩解壓力,轉移注意力,增加知識樂趣。
香薰、泡熱水澡:放松肌肉神經。
宣泄:大喊大叫大哭大笑,使情緒發泄,減輕壓力。
寫作:可寫下自己的壓力體驗,生理、心理上的煩惱。
有節制地獲取信息:每天接收有關信息的時間盡量控制在不超過一個小時。目前很多文章也許只是在販賣焦慮。多關注權威專業機構發布的客觀信息如發病率、死亡率、治愈率、治療方法等,以此來判定自己的擔憂是否合理。
正向思維、積極關注:不能肯定將來會怎樣,但這一刻我仍然擁有健康,我可以繼續努力生活。即使我真的生病,也會有很多人陪伴我一起面對。
首先察覺自己的情緒。
遭受突如其來的人身自由限制,以及對疾病的恐懼,您有可能出現不滿、恐懼、不知所措、孤立無援甚至憤怒等負面情緒。暫時的情緒波動是自然的反應,不必慌張。
隔離但不隔斷聯系。
打電話給親友傾訴,給自己一個發泄口。與有同樣境遇的朋友傾訴、相互鼓勵、相互支持。保持對他人的關懷,以及與外界的溝通。
通過深呼吸、運動、音樂、冥想、瑜伽、寫日記、閱讀等方式,轉移注意力,幫助減輕焦慮。
制定作息時間表。
包括工作、休息、娛樂、運動、進餐、自媒體社交等,保持規律生活。
理性獲取權威專業的咨信息,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如果您覺察到焦慮、恐懼、擔心、無助無望的情緒強烈且無法消除,或出現明顯的睡眠問題,請及時找到專業醫生咨詢。咨詢前先做焦慮抑郁量表初步評估。
附焦慮抑郁自評量表:
圖表來源: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