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11 01:17:03
2月9日,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領銜的“中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特征”研究,在預印本網站medRxiv上發表。(注:medRxiv的論文均未經同行評審)
鐘南山等人對1099例(截至1月29日)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臨床特征進行了回顧性研究。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的中位潛伏期為3天,最長可達24天。研究還發現,發熱(87.9%)和咳嗽(67.7%)是最常見的癥狀,但就診時有發熱癥狀的患者不足一半(43.8%)。
個別潛伏期最長24天
鐘南山團隊得出幾個關鍵結論,刷新了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認知。
首先在潛伏期方面,研究得出結論:新型冠狀病毒的中位潛伏期天數為3天,要比此前研究發現的更短。不過從此次多地確診的1099例患者樣本來看,潛伏期最長可達24天,最短為0天。
其次從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來看,僅43.8%的患者在早期出現了發熱癥狀,住院后發熱的比例激增到87.9%,這說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早期診斷不能過分側重于是否發燒。
最受關注的結論是,論文還對新型冠狀病毒與肺炎的聯系打上問號,并把這一病毒感染病癥稱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ARDS。研究指出,一些感染者出現正常的放射學表現,僅靠肺部CT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準確率只有76.4%,也就是說肺炎并不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唯一表現,因此是不是肺炎不必納入臨床癥狀。
除了以上幾大臨床特征的重要結論之外,論文還從人口統計學進行分析。在1099例患者當中,有2.09%為醫療工作者,1.18%有野生動物接觸史,31.3%近期到過武漢,71.8%有接觸過武漢人。
據紅星新聞報道,2月10日,該論文研究團隊成員之一的關偉杰表示,目前網上流傳的文章并非論文原文,而是研究的預印稿,供專家評議使用。目前論文還在投稿階段,發布前需要全球同行評議。針對文中披露的潛伏期最長為24天,是否具有一定普遍性,是否需要延長隔離期,關偉杰表示,仍是個例。
不排除“超級傳播者”
在1099名新冠肺炎患者中,483人(43.95%)為武漢當地居民。在武漢以外地區,26%的患者未在近期前往武漢,或者未與來自武漢的人有過接觸史。
同時,僅1.18%的患者與野生動物有過直接接觸,31.30%的患者去過武漢,71.80%的患者與來自武漢的人員接觸過。
這些結果印證了最近的一些報道,如家族聚集性發病、無癥狀感染者傳播、3階段暴發模式等。同時,不排除“超級傳播者”的存在。
傳播途徑方面,研究結果顯示,在62例糞便標本中有4例(占比6.5%)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另有4名患者的胃腸道、唾液、尿液中檢測為新冠病毒陽性。這也意味著糞口傳播的可能,建議在衛生措施方面,應考慮做好胃腸道分泌的污染物傳播途徑的防御。
(綜合第一財經、南方日報、科學網、新華社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