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2020-02-12 05:51:08
就業問題事關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官方多次強調的“六穩”工作中,亦將“穩就業”置于首位。疫情之下,近期31省份多措并舉,紛紛在“穩就業”方面發力。
2月5日,人社部、財政部等五部門就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有關就業工作印發通知,明確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力度,適當放寬標準。統籌使用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用于支持符合條件的受疫情影響企業穩定崗位、保障基本生活等支出。在地方層面上,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力度也成為各地方政府穩定就業的主要手段之一。
以浙江省為例,該地2月10日發布相關意見,明確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對受疫情影響的參保企業,各地根據企業不同情況,可返還1—3個月不等的社會保險費,月返還標準按2019年12月企業及其職工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確定。
北京則規定,對受疫情影響較大,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堅持不裁員或少裁員的中小微參保企業,可按6個月的上年度本市月人均失業保險金標準和參保職工人數,返還失業保險費。疫情期間,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方向的中小微企業,截至4月底企業職工平均人數與上年平均人數相比持平或增長20%(不含)以內的,一次性給予該企業3個月應繳納社會保險費30%的補貼;截至4月底企業職工平均人數與上年平均人數相比增長20%及以上的,一次性給予該企業3個月應繳納社會保險費50%的補貼。
山西也提出,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可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對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堅持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返還標準可按6個月的當地月人均失業保險金標準和年度平均參保職工人數確定,政策執行期限按照國家規定執行。
山西省人社廳副廳長賀德孝介紹,山西此次的措施一是標準高:按照6個月的當地月人均失業保險金標準和年度平均參保職工人數實施返還,對同一企業而言,是普通繳費返還數額的10余倍。二是條件寬:只要企業參加失業保險并足額繳費滿12個月以上,堅持不裁員或少裁員就可以申領政策紅利,將裁員率標準由不高于2019年度山西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目標4.2%,放寬到不高于2019年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目標5.5%。三是傾斜大:山西省政府確定的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參加失業保險足額繳費滿12個月以上,即可申領困難企業應急穩崗返還;對參保職工30人(含)以下的企業,裁員率放寬至不超過企業職工總數20%。
此外,河南、湖北、貴州、陜西、廣西、青海等多個省份還提出,企業因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經營困難的,可以通過與職工協商一致采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等方式穩定工作崗位,盡量不裁員或者少裁員。符合條件的企業可按規定享受穩崗補貼。
除了返還失業保險費,中新經緯客戶端注意到,一些省份還在調整失業保險費費率方面“做文章”。
其中,天津近期明確,階段性降低本市失業保險繳費費率,單位費率及職工個人費率均為0.5%,執行至2021年7月31日。
廣東也出臺措施,繼續執行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
廣東省人社廳副廳長葛國興在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目前,廣東省失業保險平均費率為0.64%,其中用人單位平均費率在0.44%,個人費率是0.2%,為全國最低。“從2020年將繼續執行降低失業保險費率的政策,經測算,可為廣東省用人單位減負約125億元。”葛國興還表示,2020年,廣東省繼續執行階段降低工傷保險費率政策,預計全年可減輕廣東省企業工傷保險繳費36億元。
為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多地鼓勵農民工、貧困勞動力等群體本地就業、就近就業。
其中,遼寧近期提出,春節假期過后,著力為農民工群體提供更優質的線上就業信息服務,鼓勵和引導農民工群體密切關注網上招聘信息,在本地就業、就近就業,暫時盡量避開疫情高發區。做好農民工群體延遲回單位的溝通協商工作,如無法協商,產生勞動糾紛,可在疫情解除后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提起仲裁。
吉林也推出一系列針對性措施,包括:根據疫情變化,以縣為單位積極開發一些臨時性扶貧特崗,優先安排暫時不能返崗的貧困人口就業;安排公益特崗5000個,對因疫情無法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就業困難群體等,給予3至6個月的臨時性兜底安置,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湖南表示,將結合“湘融湘愛”農民工專項服務活動的開展,積極引導疫情高發地區返鄉農民工盡量延遲返城或就地就近找工作。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成剛分析稱,受疫情影響,部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就業崗位可能出現一定縮減,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出臺針對性舉措,加大對中小微企業扶持力度,鼓勵企業和勞動者共渡難關,為保障勞動者基本生活托底等,這有助于保持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新冠肺炎疫情會對中國的就業形勢產生多大影響?對此,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給出的答案是:就業局勢總體穩定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張瑩在11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疫情發生之后,勞動力市場也出現了一些變化,企業開復工時間在推遲,勞動力返崗時間有所錯后,湖北等疫情嚴重的地區、旅游餐飲等服務業和一些中小微企業也反映穩崗壓力加大。與此同時,與疫情相關的行業企業缺工明顯,部分招聘求職活動暫時性推遲。
張瑩指出,隨著疫情的緩解和最終的戰勝,企業將加快復工復產,前期積累的消費和投資將會繼續釋放,勞動力市場的需求也會同步擴張,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就業局勢總體穩定的基本面也沒有改變。她強調,有關部門將全力以赴、多措并舉,積極幫扶有意愿的勞動者就業創業,努力保持就業局勢的總體穩定。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都陽看來,綜合各方面信息判斷,此次疫情的影響不會比2003年“非典”疫情更長。疫情結束后,經濟活動會迅速恢復,對全年的新增就業目標不會產生明顯的影響。
中新經緯APP 萬可義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