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15 19:27:45
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楊正春表示:截至2月14日24時,四川省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70例,其中有425例使用了中醫藥,中醫藥治療參與率達90%。這425例中,包括乏力、發燒、咳嗽等癥狀和影像學改善的達281例,有效率近70%。
每經記者 宋思艱 每經實習記者 梁梟 每經編輯 湯輝
今日(2月15日)下午,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舉行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媒體科普座談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場座談會邀請了省內多位知名中醫以及中醫院負責人參會,他們從不同角度表達了對中西醫結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認識。
座談會上,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楊正春表示:截至2月14日24時,四川省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70例,其中有425例使用了中醫藥,中醫藥治療參與率達90%。這425例中,包括乏力、發燒、咳嗽等癥狀和影像學改善的達281例,有效率近70%。他還表示,四川省已派出7批共271名骨干的中醫醫療隊支援湖北,積極運用中醫藥救治患者達209名,出院患者56名。
疫情防控科普座談會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宋思艱 攝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再度引發各方對中醫藥以及中西醫結合治療的關注。座談會上,四川省中醫院急診科主任盧云認為:中醫與西醫對于具有突發性、流行性特征的“瘟疫”疾病的認識和診治完全不同,西醫著眼于病毒本身,希望通過和病毒的“直接對抗”來抑制病毒、消滅病毒,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而中醫則是將人體視為一個整體,希望通過調節人體的免疫系統,間接地對抗、排除病毒。
盧云進一步表示,中醫對疾病的治療思想分為“扶正”和“祛邪”兩個方面:
一方面,早期,中醫特別強調“祛邪”,“祛邪”并不是對抗、消滅病毒,而是“因勢利導”給“病邪”以出路。
另一方面,如病人體虛,則扶正,就是扶助人體“正氣”,即提升自身的免疫力,古人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結合這次疫情,不幸去世的多為老人、兒童或平時體質就很差的人。提升免疫力可縮短病程,防止“炎癥風暴”出現嚴重的器官損害,改善疾病預后,防止疾病向重癥、危重病發展。
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著名溫病專家張之文則從飲食起居方面提出了以下建議:
飲食方面,可以食用一些藥食同源,具有健脾除濕,清熱解毒的食物,如蘿卜、蘆筍、山藥、蒲公英、薏苡仁、蓮子、冬瓜仁等。
運動方面,一些人反映在居家隔離期,全身發冷,手腳冰涼,這是靜養太過,缺乏運動,陽氣不能布達,必須適當運動,運動能疏通經脈,暢通氣血,滋養臟腑形體,加快廢物排泄,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張之文還建議:可以用艾葉、石菖蒲、佩蘭等各等量,共研細末,裝于布袋中,掛于室內,或隨身佩戴,具有芳香辟穢解毒之功效,以預防疫病。
座談會之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場采訪了綿陽市政協副主席、農工民主黨綿陽市委主委、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綿陽醫院副院長沈其霖。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綿陽醫院副院長沈其霖接受記者采訪 圖片來源: 任記均 攝
此前的2月12日,四川省藥監局、省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通知稱,疫情期間,同意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申報的“清肺排毒合劑(新冠1號)”和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川省中醫院)申報的“銀翹藿樸退熱合劑(新冠2號)”、“荊防藿樸解毒合劑(新冠3號)”,在全省205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定點救治醫院直接調劑使用。
上述3種制劑,是否可以用于普通公眾預防需求?沈其霖對記者表示,上述三種制劑是治療用藥,不是預防用藥。預防的對象是沒有感染病毒的人,對新冠肺炎而言,身體虛弱、抵抗力低下的人容易被感染。對于預防用藥,一般是以“扶正氣”為主。
在這一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家衛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在提到中醫治療時,強調各地可根據病情、當地氣候特點以及不同體質等情況,參照相關方案進行“辨證論治”。在不少中西醫結合防控新冠肺炎的的報道中,也能頻繁看到“辨證論治”、“辨證施治”的說法。
對此,沈其霖對記者表示,辨證施治是中醫治病精髓,中醫講究“三因制宜”,即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即不同的人患同一種病,表現不一樣;患病時季節、氣候不一樣;患病時身處的地域不一樣,因此需要“一人一策”,“不能用一個處方治療所有的病”。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