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20 08:04:57
每經記者 杜蔚 每經編輯 杜毅
疫情的蝴蝶效應,讓各行各業都遭遇了不小沖擊,尤其是線下實體行業創傷更為嚴重。
影院關門了,電影還能謀求線上播放;餐廳客流少了,還能靠外賣點單續命;而演藝市場則受限于現場感、舞臺感等因素,陷入一停全停的休息狀態。
“公司癱起了,保守估計損失至少在600萬元”、“有的劇場僅場地租金就會減少800萬元”、“劉德華演唱會取消,票房損失過億”、“今年演藝市場光票房收入就會銳減35億”……
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數字背后,是演藝行業從業者們的無奈與辛酸,他們紛紛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經過這輪打擊,演藝市場恢復起來異常艱難”。
通過與多位業內人士對談,每經記者試圖從他們的講述中揭開從業者們關注的焦點問題、復原當下演藝市場面臨的矛盾與困境,并從中挖掘出暗藏的機遇。
演藝市場中場休息
已有上市公司全員降薪50%、靠貸款度日
全國戰“疫”,為避免人群聚集,原本熱鬧的演藝市場,從除夕前夕開始,便緊急按下“演出”暫停鍵。
“疫情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大,年前我們有7、8個項目開票了,但現在都受到了影響。目前,公司已經癱起了。我們3月份的演出全部取消,4月份的還在待定。”瘋狂戲劇社創始人曾呂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與餐飲業、酒店業不同,演出市場屬于中高消費,需要等其他行業都恢復了,才能慢慢好轉。“疫情讓演藝市場遭遇‘中場休息’,全國各地所有演出全部停止。疫后,大家愿意花的錢會減少,尤其在消費層面,這致使演藝市場恢復周期較長。”道略文旅產業研究院創始人毛修炳告訴每經記者,疫情對消費打擊巨大,“看一場電影只需30、40元,但看一場演出平均票價為200元左右,好點則在300、400元甚至可達千元。”
2018年12月,成都電音劇場Playhouse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多位演藝行業人士在接受每經記者采訪時均表示,旅游演藝大致在5月份可以逐漸恢復,而城市演藝基本要到6月份才能全面恢復。“這段時間,我們已經給30多家演藝公司打過電話,咨詢、評估了相關損失。”毛修炳告訴每經記者,現在各家在2、3、4月的演出基本全部停了。
演唱會的回暖期相對更長。“我悲觀估計,演唱會可能要到8月份才能正常進行,因為6月才開始陸續恢復。”一位操盤了多位頭部歌手演唱會的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
劉德華演唱會現場。1月26日,劉德華率先取消了香港紅館的演唱會。據香港演唱會專營機構特藝文化招股書,該公司2019年二、三季度演唱會籌辦收入達到了2億港元。特藝文化參與超600個演唱會項目,其中包括了周杰倫、劉德華、劉若英、五月天等。
據了解,通常情況下,一個演出項目在簽訂合同時,就需要把明星的演出費、場地、安保等相關經費全部支出。一旦遇到特殊情況,演出無法進行,那么就需要將項目延遲,“對我們來講,演出延遲只會損失一部分,但假如演出被取消,那么所有支付的費用都無法拿回了。”對此,曾呂進一步向每經記者表示,“我的兩家演藝公司壹現場和瘋狂戲劇社,在2019年共進行了60多場演出,合計收獲3000多萬元票房,本來我們預計2020年的票房收入能翻2~3倍,但現在希望能維持去年的水平就不錯了。”
談及疫情對公司造成的損失,曾呂向記者表示,若演出可以在6月份順利進行,不管演出項目的票房,只按項目成本來評估損失的話,“我保守估計,公司的損失將超過600萬元。因為在等待的這幾個月里,我們至少會取消5~6場演出,平均每場演出成本在100萬元,與此同時,公司每個月的常規支出為10萬元。”
受疫情影響,中小型演藝公司的損失就逾百萬,更何況大型上市公司。采訪中,每經記者了解到,考慮到整個6月份之前沒有收入,已有演藝類上市公司,內部通知所有人員均降薪50%,而減薪背后的一個直接原因就是想裁員。甚至還有新三板演藝公司,不得不靠貸款度日。
演唱會管中窺豹
劉德華取消24場演出 但今后3年受影響最大是他
疫情讓演藝市場承受了多大壓力?通過備受粉絲關注的明星演唱會,就能一窺究竟。
2020年,是劉德華闊別內地舞臺7年后的再度開唱,作為娛樂圈的“重量級”前輩,他的票房號召力可見一斑。然而撞上疫情,劉德華方面在1月26日,就率先將香港紅館的演唱會取消;2月3日宣布取消武漢站演唱會;2月12日,上海站、廣州站、北京站的演唱會也被悉數取消。至此,從2月到5月,劉德華共計取消了24場演唱會。
“劉德華這次演唱會光票房的損失就過億了。”一位操盤過劉德華、林俊杰、李榮浩等明星演唱會的資深人士告訴每經記者,2020年是演唱會大年,周杰倫、孫燕姿、梁靜茹、劉若英等均會展開新一輪巡演,“從今年到后年,這三年里演唱會受影響最大的是位陳姓歌手。目前他在上海、成都的第一輪體育館演唱會全部取消了。”
2019年9月,周杰倫最新單曲創下上線兩小時收入破千萬的成績,演唱會門票更是一票難求。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據了解,演唱會行業有不成文的規定,頭部歌手的第一輪演出大都會放在體育館,因為在相對封閉的場館內,音響效果好,得先把品質打上來;第二輪走海外,打的是世界巡回演唱會;而第三輪就會放在體育場,掙錢。
“現在,陳姓歌手演唱會的計劃全部被打亂了。而通常情況下,他一簽都是大合同,這次因疫情取消或延期受影響的資金肯定上億。”上述人士向記者透露,關鍵今年還有孫燕姿。“孫燕姿是一個另類的存在,她的演出開得很少,但票一出來絕對被秒光,而且絕對掙錢。同類型的歌手還有梁靜茹。”
2019年5月,孫燕姿在社交平臺稱:“我正在忙于籌備明年的20周年巡回演唱會,我會堅持努力。”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其實,隨著這些年,越來越多的演唱會項目“上岸”(編者注:指這場演出有沒有打平,即不虧錢),更多的人開始看好這個行業。“2019年演藝行業發展蓬勃,大家都摩拳擦掌準備這兩年好好掙一筆,結果突發的疫情,對我們的信心打擊挺大。”一位演藝行業上市公司的高層向每經記者坦言道。
與此同時,“現場音樂節的停演,將對很多小明星造成致命性打擊。演出恢復后,肯定是頭部明星來強占場次,小明星會被無限期延下去。”上述高管分析認為,停演中演出商的損失更大,“大家的現金流全都壓在里面了,不管是歌手經紀公司還是提前打給場館的費用、安保等都是不會退的。本來‘神仙難過二三月’,現在上半年的現金流都受到了影響,無法回款,要等到疫情結束后的夏天再慢慢恢復,有多少人能抗住?”
“疫情”蝴蝶效應加劇
歇一天損失4000萬 拖慢演藝公司資本化進程
在演藝行業里,演唱會只是其中一隅。從每年演藝市場的票房來看,包含演唱會、音樂節、Livehouse在內的現場音樂演出,僅占總票房的三分之一,剩余的則來自專業劇場演出和旅游演出。
圖片來源:《中國商業演出現狀與趨勢》(道略演藝產業研究院2019年11月)
但不管是哪一類演出,項目承載地都至關重要。一位文旅行業的分析師向每經記者表示,疫情對各大城市演出場地的影響更大。
以四川大劇院為例,“劇院有100多位員工,演出暫停就意味著在空轉,還得發工資。”一位曾在錦城藝術宮(四川大劇院的前身)工作了十多年的員工向每經記者透露,“我在錦城藝術宮工作時,一年就能做到近150場演出,粗略估計半年大概有80場左右,而重建開演后四川大劇院一個場館的租金為10萬元,因此,(疫情影響下)劇院僅場地租金就會損失800多萬元,這還不算他們自己的做的演出項目。”
“演出時間跟辦婚禮的時間一樣,最好是在周末。但你要選周末,就得提前報批、定場館。”上述演藝公司高管亦強調了演出場館的重要性,同時他也很無奈,“原來定的演唱會現在都推遲了,而在演出這個行業里,收過的預付金根本沒有‘退’的這個說法。”
旅游演藝項目《只有峨眉山》現場,據道略文旅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近5年來,中國旅游演藝票房收入持續上漲,由2014年的27.03億元增加至2018年的58.96億元。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杜蔚 攝
可以預見的是,演藝市場恢復后會出現演唱會的井噴,“到那個時候就要比資金、比公司、比關系、比合作方式……對場館來講,因為遭遇疫情虧損也多,可能還會出現漲價的情況。”對此,上述高管進一步向每經記者分析表示,“今年弄不好連場地都沒有,像一些中小型歌手的演唱會項目肯定活不下來了,全都得給頭部歌手的大型演唱會讓位,到時候還會涉及很多糾紛。”
至于是哪些歌手的演唱會項目無法存活,上述高管表示:”不好具體點名,要不然會對他們形成致命打擊。”
可見,演藝鏈條上,演出商、劇場等各個環節都受到猛烈沖擊,這勢必會影響2020年整個演藝市場。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近期在會員范圍內進行了抽樣調查,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1~3月,全國已取消或延期的演出近2萬場,直接票房損失已超過20億元(編者注:指2020年1~3月)。
諳熟演藝市場變化、國內惟一專注于演藝產業的研究機構掌門人毛修炳則告訴每經記者,以城市演出和旅游演出來劃分,2018年演藝市場合計票房收入151.5億元,“2019年票房將達160多億,即便每年2、3月份是演藝市場的淡季,但疫情仍會對今年的演藝市場造成巨大損失。我預計有五分之一的票房會消失,至少減少35億元。”
倘若2020年的演藝市場沒有受到疫情突襲,票房至少會與2019年的160億元持平,“考慮到上半年的市場會稍微淡一些,預計現在每歇一天的損失將在4000萬元。”毛修炳估算。
張藝謀參與導演的《印象·劉三姐》演出至今16年,算得上是“最長情”的旅游演藝項目之一。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此外,毛修炳認為,疫情還會對演藝市場上群眾演員造成較大影響,“諸如實景演出,主演數量有限,很大一部分都是群眾演員。”毛修炳舉例道,“《印象·劉三姐》的專業演員大致有20多個,群眾演員則多達200人,疫情導致演出停止,就不需要群演這部分開支了。大部分中小型演藝公司可能就剩下十來個人,對公司來講沒有太大影響,但群演沒事干,就沒有工資,他們要面對最艱難的時刻。”
整個演藝行業受到重創的同時,也拖累了部分演藝公司資本化路徑的進程。
“業內一些演藝公司,如華人文化等都準備在2020年發力,希望在兩三年內登錄A股或并入A股上市,又或在港股上市、在納斯達克上市,基本上就是這三個套路。現在面對疫情,大家都非常沮喪。”一位演藝行業資深人士還以他熟知的一家新三板上市公司為例,向每經記者透露,“2020年是這家公司進創新層的第二個考核年度,若利潤或流水翻番,就可以直接進創新層,下一輪沖擊精選層。”
據了解,上述這家公司手里握有很多與地方政府共同打造的音樂節,但此番受疫情影響,恐怕進創新層的時間會延后,公司三級跳的事兒只得暫緩,由此產生的影響可想而知。
疫后止損舉步維艱
行業進入新一輪洗牌 有現金流者得天下
剛剛才把未來演出怎么辦理清楚的曾呂,還無暇顧及市場恢復后,公司如何調整才能將損失縮減到最小。“我們年底的很多演出都排好了,不可能像餐飲那樣打折邀客,如果把演出票5折出售,肯定會虧的很慘。”曾呂充滿了無奈。
目前,不少演藝界人士均認為止損的方法只有一個——演出延期。“所有演出項目都想延期,但扎堆到下半年哪有那么多檔期和場地?市場也消化不了,最終還是只能取消。”對于延期,一位話劇演藝公司的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并不樂觀。
可見,停演帶來的巨大壓力和未來開演的不確定性,讓不少從業者陷入迷茫。不過,危機之下也孕育著新機會。
“我們調研發現,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少演藝公司都選擇在2、3月份加深對劇本的創作、打磨。”毛修炳表示,疫情反而對創作是件好事兒,不管是演藝行業的創作者,還是演出承載地的園區,都可以在這幾個月里,沉下心來“修煉內功”。
2019年北京德云社“綱絲節”演出,劇場外粉絲扎堆。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一家新三板演藝公司的高層則向每經記者表示,演藝市場的新輪洗牌期已然到來。“非典時,行業就經歷過一輪洗牌,很多民營小公司全都垮了,出現了一些較大的公司;17年后的再度洗牌,演藝行業會出現‘抱團’,形成2~4個大型公司或者集團化的運作。這種打法,和上輪洗牌不一樣。”
“現在是五指捏在一起就是一個拳頭,把它伸開,就是5家不同的公司,分布在全國各地,需要的時候,一起并表,就這個道理。”上述高層認為,演出暫停會導致一批小型演藝公司倒下,好不容易熬到演出恢復,覺得有希望的時候,還會再倒下一批公司,”剩下來的就是大型公司,通過‘抱團’形成行業壟斷地位。疫情后,還能存活下來的演藝公司將擁有更大的市場空間,這個天空可能更藍,也利于大家更好地發揮。”
對于行業發展,上述高層依舊充滿希望,”在演藝行業,只要你腦子好用、有能力、有資源、有人脈,絕對可以在這一輪洗牌中活下來。當中最重要的是,手里一定要有錢,好的現金流才行能幫助我們盡快恢復、發展。”
旅游演藝項目《宋城千古情》,中泰證券研報顯示,主辦方宋城演藝自2010年上市以來,收入保持高速增長,8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8%。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的確,相比幾十元一張的電影票、十幾元一個月的視頻會員,動輒數百元門票起價的演藝行業恢復起來比較慢,提振的難度也很大,但終能尋到攻克之法。“目前所有擬取消、延期的演出都還在協商解決中,證明有問題,有損失,但最終也會有方案,我們大家一起相互支持,共同解決。”曾呂告訴每經記者。
“希望政府能加大支持演藝公司、支持機構對劇目的開發創作。”對此,毛修炳發表了個人建議,現在演藝人士都憋著一口勁在家里搞創作,“如果這段時間,政府能出臺一些政策支持大家,包括國家、省級的藝術基金能支持創作的話,將會促進演藝市場劇目水平大力提升。因為,大家之前都還沒有一個能夠這么專心的時刻,這也是演藝創作的好機遇。”
此外,毛修炳同樣意識到在5、6月演藝市場逐漸恢復時,最大的難題就是檔期。“很多演出劇目一窩蜂地出來,市場可能安排不過來,同時演出劇目的宣傳也將面臨很大問題。后期,還需要劇場方和地方政府展開緊密協調。”
記者觀察 | 春天可能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疫情無情,人有情。
新冠病毒肺炎肆虐讓各行業都面臨嚴峻考驗,在這個危急時刻每個人都積極投入到疫情防控中,各方的守望相助,終能撥開云霧迎接陽光。
2月7日,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司長宋樹立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全國新增報告確診病例數連續兩天明顯下降,提示前期疫情防控措施效果進一步顯現。
當然,經“疫”之后,大眾消費受到遏制,需要時間來逐漸恢復。國家也在密切關注,給予幫助。
不久前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指出,疫情對當前經濟特別是對消費的影響在加大,尤其是對交通運輸、文化旅游、酒店餐飲和影視娛樂等服務消費影響比較大,但這種影響是階段性的、暫時性的。未來,中國將分情形制定出臺對沖疫情影響的政策措施,特別是盡力幫扶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企業。
日前,國家稅務總局也發布了《關于支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稅收征收管理事項的公告》,公告提出對“納稅人提供公共交通運輸服務、生活服務,以及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資快遞收派服務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稅”。其中生活服務類涉及文化服務、娛樂服務等行業。各級政府也紛紛出臺多項政策,為疫情下受困的企業減負。
所以,在防疫階段,積極投身于內容創作、提升綜合服務水平的演藝市場,無需過于焦慮。內容是演出的靈魂,演出是內容的載體。能促進演藝市場蒸蒸日上的核心驅動力始終是有溫度的內容,待演出陸續恢復后,演藝市場便會迎來分水嶺,這是必然,也是現實。
與此同時,演藝產業鏈上的成員也為行業脫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2月17日,國家大劇院、工人體育館、五棵松體育館等在內的全國200家劇場聯名發布戰“疫”承諾:將遵照不可抗力條款,退還演出定金;將積極開發非周末工作日檔期,場租不溢價;將以專題演出,慰問防疫一線人員等五大堅實舉措與全行業、全社會相攜相依、守望相助,共度難關。
春天可能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我們期待,未來更多、更優質的演出項目能加速提振演藝市場。
視覺:帥靈茜 排版:杜毅 盧祥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