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SCI論文”走下神壇!兩部門:職稱評聘、學位授予、人員聘用不再“SCI論文”至上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2-23 21:24:52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易啟江    

對很多高校及研究機構的人才來說,發表了多少篇SCI論文很重要,這是評職稱甚至衡量工作成就的重要標準,然而,這樣的評價方式將發生重大調整。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是國內外廣泛使用的科技文獻索引系統。SCI論文是發表在SCI收錄期刊上的論文。

科研創意圖 圖片來源:攝圖網

2月23日,據教育部官網消息,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破除論文“SCI至上”提出明確要求。

《意見》指出,為扭轉當前科研評價中存在的SCI論文相關指標片面、過度、扭曲使用等現象,規范各類評價工作中SCI論文相關指標的使用,鼓勵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推動高等學校回歸學術初心,凈化學術風氣,優化學術生態。

北京某高校理工科在讀博士生范穎(化名)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想要順利畢業,至少需要發表一篇SCI檢索的論文。在應聘工作時,如果能發表5篇以上,且其中有1篇是頂級期刊的話,不僅是學術成就的象征,而且還可能拿到一筆不菲的安家費和項目啟動費。“所以,對于立志學術事業的人而言,論文當然是很重要的。”

不把SCI論文作為評聘前置條件

《意見》提出,要規范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改進學科和學校評估,在評估中要突出創新質量和貢獻,審慎選用量化指標。優化職稱(職務)評聘辦法,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職稱(職務)評聘的直接依據,以及作為人員聘用的前置條件。

《意見》指出,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是國內外廣泛使用的科技文獻索引系統。SCI論文是發表在SCI收錄期刊上的論文,相關指標包括論文數量、被引次數、高被引論文、影響因子、ESI(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排名等,不是評價學術水平與創新貢獻的直接依據。

教育部科技司負責人指出,近年來,SCI論文數量、被引次數、高被引論文、影響因子以及衍生出的ESI排名等相關指標,已經成為了學術評價,以及職稱評定、績效考核、人才評價、學科評估、資源配置、學校排名等方面的核心指標,使得高等學校科研工作出現了過度追求SCI論文及相關指標,甚至以發表SCI論文數量、高影響因子論文、高被引論文為根本目標的異化現象。

“科技創新出現了價值追求扭曲、學風浮夸浮躁和急功近利等問題,不利于高等教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不能滿足新時代對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不利于教育強國和科技強國建設。社會各界對破除論文‘SCI至上’、優化學術生態的呼聲十分強烈。”該負責人指出。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學界長期以來存在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現象,破除論文“SCI至上”符合當前破“五唯”的思想理念。“中國學界之所以長期以來將論文作為一項重要的評聘標準,核心在于缺乏一套科學相對獨立的專業評價體系,文件中提到的分類評價、同行評價等,我認為是試圖解決問題的嘗試。

設立SCI論文使用“負面清單”

教育部科技司負責人表示,文件對SCI論文使用提出了5項負面清單。

首先是改進學科和學校評估。減少對學科、學校的排名性評價,堅持分類和分領域評價。在評估中要突出創新質量和實際貢獻,審慎選用SCI論文數量等量化指標,同時引導社會機構科學開展大學評估排行。

二是優化職稱(職務)評聘辦法。在職稱(職務)評聘中,要建立分類的評價指標體系,考察重點是人崗相適,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職稱(職務)評聘的直接依據,以及作為人員聘用的前置條件。

三是扭轉考核獎勵功利化傾向。學校不宜設置對院系和個人的論文指標要求,解除SCI論文相關指標與資源配置和績效獎勵的直接掛鉤關系。

四是科學設置學位授予質量標準。引導學校結合學科特點合理設置學位授予的質量標準,不宜將發表SCI論文數量和影響因子等指標作為學生畢業和學位授予的限制性條件。

五是樹立正確政策導向。高校及其主管部門要擔負起引領學術文化建設的責任,要有自信和定力,在輿論宣傳上不采信、不發布以SCI論文相關指標為核心編制的排行榜等信息。

儲朝暉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設立“負面清單”就是從評價體系上解決“一刀切”的問題,避免高校畢業生、甚至是科研人員中出現唯論文的現象。“在構建科學評價體系過程中,首先需要與行政權力劃清邊界,能夠單純以專業視角、學術視角去客觀評價、分類評價,這是一個基本的原則。”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