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06 20:14:10
每經記者 李玉雯 每經編輯 易啟江
3月起,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開始轉換為LPR,利率并軌再進一步。與此同時,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逐步深入,相關利率衍生品亦是呼之欲出。據悉,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將于3月23日起試運行利率期權交易,掛鉤LPR。
“去年到現在,我十分期待的兩件事,一個是利率并軌,現在LPR已經開始了;另一個我最期待的就是利率期權”,日前,法國巴黎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法巴中國)行長兼首席執行官賴長庚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在他看來,LPR新機制落地后,對外資銀行最直接的影響在于:以LPR所衍生出來的期權或者掉期,這是最重要的市場。憑借著海外多年的實戰經驗,外資銀行可借助利率衍生品迎來更好的業務機遇。與此同時,利率衍生品孕育著巨大的市場潛力,“也許短時間內它發展的速度并不是很快,但因為中國金融市場體量很大,本身可以應用的地方就多,在接下來的5到10年里,這個領域將會是一個超級大的市場。”
不同于國外市場的掉期和期權比較發達,多年來,國內銀行間尚未可以成交利率期權,至于掉期,一般客戶貸款以央行基準利率為標準,而市場上發展出來的利率避險工具通常掛鉤于Shibor或7D Repo,兩者沒有辦法接軌。
“所以你會看到,在LPR之前,整個市場的利率掉期,大部分都是銀行間為了債券投資組合所做的一個利率套保或投機工具,跟實際上客戶貸款是沒有什么關聯的。現在銀行的資產端都開始用LPR定價,市場上也發展出以LPR為基礎的衍生品,可以利用衍生品來作為規避風險的工具,整個衍生品市場就慢慢打開了”,賴長庚感嘆道,“更何況,銀行借貸市場是整個中國借貸市場中最大的一部分,占到了80%。”
事實上,伴隨利率市場化改革逐步深入,利率衍生品的發展也得到了進一步催化,而這對于外資銀行而言,則意味著更好的業務機遇。
“這是我們的看家本領之一”,賴長庚笑稱。在他看來,近年來中國利率市場的發展,一方面是要讓利率自由化,這其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兩軌變單軌;另一方面是要制定統一的標準作為錨,讓客戶、投資者有可以規避風險的工具。
“規避風險的工具,很多都是屬于衍生性產品的范疇,外資銀行在國外做了那么多年,經驗是比較豐富的,至少剛開始外資銀行是有很多生意機會的,”賴長庚提到,多年來,海外發展的衍生品固然很強,可同時也出現過不少紕漏,因此在對于衍生品的風險管控上,外資銀行吸取了諸多教訓,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
賴長庚坦言,外資銀行在中國真正的立基,并不在于其有能力做很大的資產,實際上,國內外資銀行的資產占比大概只有1%或者1.6%,“并不是我們不愿意(做大資產),我們的存款是不夠的。所以當前金融開放對外資銀行的意義不僅是做本土業務,還包括引入外資,例如國外投資中國的債券,那么利率市場上的衍生品對于維持外資來源而言則非常重要。”
此前,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告,將于2月24日起試運行利率期權交易,掛鉤LPR。受疫情影響,目前這一時間點推遲至3月23日。與此同時,上海清算所也將推出掛鉤LPR衍生產品、人民幣利率期權等利率衍生品的集中清算。
可以說,掛鉤LPR利率期權已箭在弦上。據了解,法巴中國在這方面也已做好準備,只待銀行間市場利率期權業務運行上線,便可開展交易。
賴長庚表示,期權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作為掉期的一個輔助工具,兩者結合能夠更有效規避風險。除此之外,期權更大的應用在于其可以成為國內諸多投資型產品掛錨的基礎工具。
他提到,在掉期市場,一般企業都是做負債端管理,用掉期作為避險工具,他們對市場的看法容易趨于一致,比如大家都覺得利率要降,都以此出發來規避風險的話,就會導致供給與需求之間出現不平穩,“一個產品,用的人是單一的,大家的方向又都一樣,這樣的市場很容易就出現一面倒現象。”
在此背景下,反觀期權大部分應用于資產端,投資者與上述避險者的看法不一定相同。“通過期權和掉期創造出不同的產品結構,買賣雙方不會出現市場一面看倒而導致供需不均衡,于是期權的運用會讓投資端創造出可對沖負債端的流動性。因此,期權的發展是掉期市場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兩者結合使得參與主體更為多元,整體市場更加平穩。”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利率期權讓業內倍加期待,近期,利率衍生品市場又迎新變革,市場一直期盼的銀保進入國債期貨市場終于落地。
“一些外資銀行在籌備,我們銀行當然也是希望能夠進入”,賴長庚表示,國債收益率是一個很重要的利率,債券市場統一,利率的風險管理也要統一,“以前這方面問題不是那么大,可是當中國要走到世界前列,國內市場要更有效率的話,這些統籌的金融基礎建設就變得刻不容緩。營運一個自由化的市場,必須讓市場的參與者有各種可以規避風險的工具。對于同一品種的風險管理,需要打破分業監管的壁壘,對市場參與者有效開放。例如,雖然商業銀行是投資國債市場最大的投資人群體,然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國債期貨市場并不對商業銀行開放,所以缺乏風險對沖的工具。”
在賴長庚看來,中國的債券市場、借貸市場很大,可對比美國、日本等,其中可以做的業務還是無法比較,“中國的市場過去是粗耕的市場,現在增加了利率衍生品等,我覺得這些衍生品最重要的貢獻在于,其是利率市場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而在LPR新機制落地后,國內推廣掛鉤LPR等產品,一般而言國民接受程度也較高。”
在采訪的尾聲,賴長庚提到,“去年到現在,我十分期待的兩件事,一個是利率并軌,現在LPR已經開始了;另一個我最期待的就是利率期權。”
如今,LPR新機制推出后,利率衍生品市場逐步升溫,利率期權亦是箭在弦上。盡管目前這一領域的市場尚未完全打開,但這并不影響賴長庚對于其未來發展的信心。
“2011年時中國開始推海外的人民幣市場,我們的同事經常說這個市場太小了,很少人會做,一天只成交200萬美金。可是你看,現在的海外市場發展越來越大”,賴長庚補充道,隨著LPR、期權等的發展,利率衍生品孕育著巨大的市場潛力,“也許短時間內它發展的速度并不是很快,但因為中國金融市場的體量很大,本身可以應用的地方就多,在接下來的5年到10年,這個領域將會是一個超級大的市場。”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