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13 19:23:38
在本周累恒指計下跌8.08%的情況下,港股卻遭到了來自內外資的聯合抄底。僅在本周,內地資金通過港股通渠道就凈流入港股市場474億港元,資金流入主要集中在內地銀行股和科技龍頭股。
圖片來源:攝圖網
每經記者 袁東 每經編輯 謝欣
本周全球股市下跌,足以讓投資者們見證歷史。不過相比起歐美和亞太地區其他股市,A股和港股更要抗跌一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本周累恒指計下跌8.08%的情況下,港股卻遭到了來自內外資的聯合抄底。在全球市場慘淡一片之時,是什么促使各路資金抄底港股?
僅在本周,內地資金通過港股通渠道就凈流入港股市場474億港元,資金流入主要集中在內地銀行股和科技龍頭股。另外,一些知名機構也大舉出手抄底港股,今日微創醫療就逆勢大漲了近三成,而在背后隱現資本大鱷的身影。
長期以來,內地資金都是持續穩步地流入港股市場,但是進入本周,資金流入節奏顯然提速了。
在本周5個交易日里,內地資金通過港股通渠道凈流入港股達到474億港元。而從港股通十大成交股觀察,內地銀行股成為最大的流入對象,典型的就是建設銀行H股和工商銀行H股。
為何在近期內地資金對內銀股情有獨鐘,第一上海首席策略分析師葉尚志就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內銀股估值確實是挺低,市盈率5、6倍,市凈率都在1倍以下,加上年分紅率都有5%,在全球利率向下的形勢下,加上內地經濟較外圍相對要穩,H股也較A股有折讓,內銀股近期成為了資金流入的對象。”
5%的分紅率是個什么概念?目前最新的余額寶年化收益率甚至不足2.3%。也就是說不考慮股價的變化,買內地銀行股一年的分紅就是買余額寶年化收益率的兩倍多。
事實上,在本周有內地的機構投資者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以恒生指數和國企指數來看,估值均處在歷史的極低分位值,不少成分股的股息率都比較可觀,在當前全球寬松預期的背景下,低估值高分紅的資產吸引力明顯增加。即使港股市場存在若干影響估值的核心問題,但對長線的資金來講,已經構成了足夠的吸引力。”
當然,除了內地銀行股,港股的“股王”騰訊控股同樣在本周被內地資金大肆抄底。上述投資機構也指出:“港股市場的投資要注意回避概念股、小市值股票,投向以藍籌股、國企股為重,特別應該關注其中優秀的互聯網龍頭、消費龍頭股。”
內地資金在大肆抄底港股,外資似乎也沒閑著。美國知名的投資機構美國資本集團(The Capital Group Companies, Inc. )就在本周二增持了龍湖集團約350萬股(耗資約1.24億港元),在此增持后,美國資本集團便成為了龍湖集團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東,持股市值也達到了110億港元。
亞太地區的知名投資家,惠理集團聯合創始人及聯席主席謝清海就表示,雖然近年全球市場屢有波動,但他仍然堅持看好中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各國蔓延,成為市場大跌的導火線,但A股從2月至今一直跑贏歐美主要市場。謝清海認為,估值或是一大因素。他還指出,目前中國股市是全球的“甜蜜點”(sweet spot),享有“先進先出”(first in, first out)的優勢,雖然率先受疫情影響,但也較海外市場更快走出疫情。另外,全球股市估值偏高,面對此次的危機,相反中國股市一直很便宜,中國相關股票市盈率只在10至12倍左右,因此展現出較好的抗跌力。對于A股,他還指出,A股正處于開放的階段,現外資占全市場比例低于4%,有很大的空間去增加,因此當股市下跌便引來強大的購買力。
盡管今天的港股市場仍沒上漲,但有一只醫療股——微創醫療大漲27.52%,成為市場的焦點。
從該股的股價走勢來看,明顯的上漲開始于2月底,從2月底至今股價已經上漲了一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就在3月6日,知名投資機構高瓴資本(Hillhouse Capital Advisors, Ltd.)以13.5149港元的平均價格增持了4998.6萬股微創醫療(耗資約6.76億港元),而根據這筆交易至今,僅一周的賬面收益,高瓴資本就賺取了2.74億港元。
微創醫療源于1998年成立的上海微創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創新型高端醫療器械集團,總部位于上海張江科學城,業務覆蓋心血管介入及結構性心臟病醫療、心臟節律管理及電生理醫療、骨科植入與修復、大動脈及外周血管介入、神經介入及腦科學、糖尿病及內分泌管理、泌尿及婦科疾病、外科手術、醫療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等10大業務集群。
國聯證券指出:“微創醫療于2014年通過外延并購成為全球第五大骨科產品供應商,整合完成后業務規模穩步擴大,2018年實現營運利潤首次轉正,減虧趨勢明顯。隨著國產骨科關節產品的上市,公司國內骨科業務有望持續高增長。此外,公司CRM業務正處于研發和推廣投入期,有望兩年內實現盈利;主動脈介入、神經介入和電生理等業務持續30%左右增長;心臟瓣膜和手術機器人產品值得期待。公司業務布局豐富,多個業務有望培育成業績新增長點。”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