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15 20:09:46
每經評論員 宗旭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學生學習受到了很大影響。隨著疫情在全球擴散,受影響的學生越來越多。據3月1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數據,全球39個國家和地區的4.21億個孩子和年輕人讀書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其中,學前到高中為3.545億人,高等教育為6688萬人。
由于學校停課,在線課堂成為學生學習唯一且必需的選項。因此,不管是直接提供在線教育服務的企業,還是為在線教育提供技術服務的公司,股價大多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就連原本面向企業使用的移動辦公平臺釘釘、企業微信,都因成為上課直播工具而成功“出圈”,受到全民關注。最新消息顯示,聯合國開始向全球小學生推薦使用釘釘。
在線教育的優勢不言而喻,方面快捷,讓更多的學生能享受到優秀師資,實現教育平權。但在疫情之下,在線教育是一種應急的權宜之計,在推行的過程中,也暴露了不少問題。除了一些偏遠地區無網絡、家長或學生不會使用軟件等非普遍問題,這種模式最核心的“痛點”是無法解決自律問題,學生學習效率很低。
需要明確的是,網絡使知識的傳播更高效。當學習從線下搬到線上,學習方式發生了改變: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這是教育中不斷強調的一點,但隔著屏幕和網線,對學習者的主動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嗎?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恐怕談不上。玩游戲、刷短視頻……一不留神,時間就過去了一個小時,但卻無法靜下心來看十分鐘的書。
必須要承認的一點是,這些產品在設計的時候找準了人的“爽點”,比如,把握住短視頻的最佳時長,給用戶設定了一個明確的目標,最關鍵的是,能及時給出正向反饋,讓用戶“爽”。
但學習不是。當人們進入一個新領域、學習一項新技能的時候,往往需要重復而枯燥的練習,特別是想要成為某領域的頂級專家,刻意訓練更是必不可少,這個過程無法在短時間內給學習者一個積極的反饋。
自律變成了關鍵。缺乏自律怎么辦?線下教育給出了一個辦法:用制度、氛圍、儀式感共同打造一套“他律”系統,用他律代替自律,進而實現高效學習的目的。這是線下教育機構、學校仍然是當下絕對主流的原因。
在線教育的雛形很早就出現了,比如國內的101網校,于1996年成立,距今已經超過20年的時間。多年期間,在線教育一直不慍不火,仍然以自律性好、學習目的強的成人為主。艾瑞數據顯示,2018年高等學歷教育及職業培訓占整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的80%。雖然受疫情特殊原因影響,在線教育受到大家追捧,但是,想要憑借這次疫情就撼動傳統教育的地位,顯然不太現實。
對于在線教育的未來,筆者期待能夠出現更多的模式和技術,去解決自律性這一問題。
筆者發現,經過多年經驗的累積以及新技術出現,近兩年,在線教育也在嘗試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雙師課堂等新模式。
以成都七中遠程教育雙師課堂為例:在線上,學生通過網絡學習優秀老師講授的課程;在線下,保持面授(課堂)的學習形式,線下老師負責答疑解惑、課堂紀律、學習反饋、課程復習、查漏補缺等工作。
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的運用能夠及時獲取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針對性地給學生進行指導、答疑。AR配合綠幕技術,使課堂場景不再局限于黑板幕布,也讓雙師課堂變得更為有趣。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