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15 23:43:57
每經記者 孫嘉夏 每經實習記者 舒冬妮 每經編輯 梁 梟
每一只“黑天鵝”都會帶來行業陣痛,每次陣痛往往伴隨著行業洗牌。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倒逼了教育模式革命。和過往民間教育企業推動的補課等在線教育不同,從小學到MBA,這場疫情把幾乎所有的課程都逼上了互聯網,“不在線無教育”是現在的真實寫照。
K12等線下機構轉型最快
K12教育是中國近幾年來最欣欣向榮的消費市場之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首先在線的正是這些市場化程度較高的K12機構。
“春節后,線上咨詢量增長了近10倍,成交周期也從以前的14~30天縮短為1~3天。”在線教育技術服務商云朵課堂疫情期間遇到了很多變化,云朵課堂創始人兼CEO李磊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疫情之前,K12和職業教育的客戶各占40%,而疫情期間的客戶基本都來自K12領域。”
李磊早已開始著手準備迎接線下K12培訓機構的線上轉型潮。“從去年上半年開始,我們將K12領域的客戶增量作為重點方向,做了很多針對K12領域的產品功能迭代。”而這次疫情無疑加快了轉型潮的到來。
對于傳統線下機構轉型線上的最大挑戰,凱輝基金投資總監徐真認為:“轉型的核心難點不在技術,畢竟目前已經有不少線上教學平臺可以選擇。難點主要在于,如何培訓線下老師快速掌握線上工具以及線上授課的技巧,如何做線上用戶運營,以及未來如何和線上原生的互聯網教培機構比拼線上潛在客戶的觸達效率等。這些線上的營銷、獲客和運營能力都是原本線下機構不具備的,所以掌握起來并不容易。”
素質教育機構積極跟進
排在第二位的是線下素質教育機構,帶有強線下屬性的素質教育不能開課則意味著沒有新收入,場地費和人力成本是壓在身上的重擔。雖然在線素質教育一度被認為是新的藍海,但至今尚未出現真正盈利的龍頭企業。
李磊認為,素質教育線上的環節還不成熟,很多東西沒辦法在線上解決,本質上是由用戶的消費習慣決定的。“在線的授課形式一般就是采用PPT和攝像頭兩種,對于K12更多的是音視頻多人互動;對于職業教育,更多的是大講堂,學員討論區文字互動;而對于素質類教育,比如說舞蹈、音樂和體育,需要更多的肢體互動,線上體驗就沒有那么好,家長就更希望孩子在線下學習。”李磊說道。
疫情之下,素質教育“線下融合,線上發展”成為自救的必要措施。萬國體育CEO張濤認為,盡管疫情結束后素質教育可能仍將回歸線下,但疫情敲響的警鐘是,盡快建立和完善線上服務體系,用線上手段完善補充線下體驗,增加線下客戶的滿意度和粘性,有余力的情況下還可以做更多的嘗試和創新。
疫情帶來了線上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在線教育的滲透率;也迫使線下機構做線上轉型,增加產品線或提供線上增值服務,從而提高線下機構的競爭力。長遠來看,疫情加速了整個教育行業線上線下融合的OMO(平臺型商業模式)趨勢。
公立學校加速教育信息化
這次疫情中,全日制學校也加入了教育信息化加速的行列。1月20日,企業級視頻云服務商保利威陸續開始接到客戶需求;2月8日,線上接入的咨詢量相比往常呈現10倍到20倍的增長,公司從銷售、技術到客服全員上陣;2月12日,“停課不停學”的通知發布,通宵達旦的工作狀態成為保利威員工的日常。
“我們的客戶群已經達到50多個,每個群都有幾百個客戶,以前都沒有這種微信群運營。”保利威創始人兼CEO謝曉昉說道,“2月12日,保利威整個平臺的并發量(同時在線)超過1100萬,遠遠超過2018年世界杯開幕式372萬并發量的紀錄。”
不過不同于以K12校外培訓機構為主的云朵課堂,疫情期間保利威新增的客戶90%來自公立學校。疫情發生前,職業技能教育在保利威教育類客戶構成中占95%,體制內要求嚴格且商務周期較長,K12公立學校是保利威還沒突破的瓶頸。
疫情之下,保利威看到,公立學校也有巨大的在線需求。“1月底,很多學校開始主動找到我們,要我們為他們的教學提供云視頻服務。印象深刻的是大年初三,黃岡中學一位高三年級主任找到我們,要求我們快速提供在線課堂,然后我們用1天時間完成了接入,提供簽到、答題、音視頻連麥等互動功能的在線課堂。”謝曉昉將此歸功于在互聯網搜索渠道的廣告投放和教育領域的成功案例。
對于這批從線下轉型線上教學的公立學校新客戶,謝曉昉的明顯感受是老師線上教學的問題。謝曉昉告訴記者:“大部分線下的老師沒有直播軟件的操作經驗,并且對在線課堂缺乏感知能力,進入在線教室后,不了解學生的狀態,這是最要命的。”
除了咨詢服務之外,還需要有人員花更多時間專門對老師進行直播軟件操作培訓。事實上,疫情帶給保利威最大的問題就是服務人員不足。
資本入局正當時
在“全民宅”的大環境下,全國2億中小學生只能線上學習,巨大的免費流量涌入線上被視為對在線教育的空前測試,這是一個巨大的消費需求。疫情結束之后,如果把已經培養起來的在線需求和模式繼續下去,創造新的在線教育,有可能產生新的在線教育巨頭企業。
IT桔子數據顯示,2020年1月和2月,教育領域的投資總量為69起,投資金額為77億元,相比去年同期70起案例獲92億元投資,這次疫情讓教育領域資本端也看到了需求。
多位投資人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投資關注長期回報,疫情作為短期因素并不會影響投資機構的投資策略。目前疫情的確影響了投資節奏,但疫情結束后還是會恢復常態。
凱輝創新基金投資總監丁立俊認為:“教育服務的線上化交付被這次疫情激發迅速普及,但是簡單的線下、線上場景切換,依然無法解決教育服務個性化和標準化之間的矛盾。講師資源、班主任資源,仍舊是瓶頸,并且線上管理效率反而會更低。我們重點關注科技與教育的結合,通過科技部分化解線上教育個性化與規?;拿埽热缱罱顿Y的叮咚課堂,雖然公司只有兩名全職外教,通過AI技術的賦能,能規?;┙o強互動性的個性化學習體驗,每天能為幾萬名少兒提供學習課程。”
頭頭是道基金投資總監陳鳳嬌則認為:“從需求端來說,肯定是需求更大的優先級更高,比如說K12、素質教育等比較大的品類,優先級更高。我們認為,下沉市場相對‘藍海’,有很大的需求,我們也在思考什么樣的產品形態更能滿足這部分的需求。”
“現在對于資金充沛的基金來說是個好時機。從供給角度看,對于募資壓力大的基金而言,投資會更加謹慎。考慮到同時還需要服務被投企業,投資速度會有所放緩,投資的競爭更少。從需求上看,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這次疫情中意識到資金儲備的重要性,同時危機中也需要有更多資源的股東,融資需求會增加。”凱輝基金投資總監徐真對記者分析道。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