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政在關注

每經網首頁 > 政在關注 > 正文

新基建賽道開啟,各地搶跑,陜西能否跟上步伐?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17 22:48:25

每經編輯 畢華章    

當前熱議的“新基建”,被普遍視為新風口。

長遠來看,其符合產業升級的要求,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方向之一。而著眼疫情與經濟下行的當下,作為穩投資、促增長的有效手段,它的登場,更是恰逢其時。

如今,各地已紛紛搶跑“新基建”。

相較之下,陜西的布局現狀,難言理想。

不過利好在于,科研、人才資源始終是其優勢。最近,省會西安又獲批了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加持之下,在“新基建”的賽道上,陜西能否跑出加速度?

“新基建”適時登場

所謂“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領域,分別是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以及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

目前來看,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登場更是刻不容緩。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交通運輸、住宿餐飲、旅游、居民服務等,人員聚集性較強的消費行業需求驟減,商務活動指數均滑落至20%以下,靠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短時間內難以實現。

經濟下行期,“新基建”投資被普遍視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利器,也是穩投資的抓手。

尤其以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代表的“新基建”,更有望成為支柱產業和穩投資的主渠道。

“新基建”之所以重要,還在于它構筑起新的結構性力量,將助力數字經濟的發展。

以5G、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在融合發展、廣泛滲透。數字資源已經成為社會重要的生產要素,可謂數字時代的“黃金”“石油”。

在工業經濟時代,生產要素主要在“路”上流動,包括鐵路、公路、航路、水路等。而數字經濟時代,生產要素將主要在“網”上流動,包括互聯網、物聯網等。

“新基建”還有一層非常明顯的特點,也就是科技內涵更為豐富。

與過去的傳統基建明顯不同,新基建聚焦的領域,傾向于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數字技術,更著眼于“新”,也有著更為豐富的科技內涵。

可以說,“新基建”既可以彌補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又符合未來產業升級需要,還可以提升我國數字化的治理水平。

多個省市已搶先下手

如今疫情蔓延,以特殊方式,推動我國產業向數字化、網絡化發展邁出大步。

面對5G基站、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基礎設施的社會巨大需求,眼下的“新基建”投資大潮已起,尤其是5G建設,國內多個省市已搶先發力。

不妨直觀對比一下。

北京方面,此前已發布《北京市5G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19-2022)》,計劃構筑高新的5G產業體系,拉動首都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全面升級。

效果顯而易見。

截止去年11月下旬20日,北京市共建成5G基站14542個,開通5G基站13094個,建設基站總數占全國1/8以上,提前超額完成年初計劃全年建設1萬個基站的目標。

上海、深圳等城市,也取得較快進度。

截至去年10月中旬,上海共計開通11859個5G基站。預計到2021年,上海累計建設3萬個基站,實現全市5G信號深度覆蓋。

截至去年11月底,深圳全市已完成鋪設超過1.3萬個5G基站,并計劃在今年完成4萬多個基站的鋪設,在全國率先實現5G信號全覆蓋。

就陜西而言,從2018年開始,省通信管理局聯合行業內多家基礎電信企業,提前布局5G網絡,陸續在全省10個地市部署了5G網絡試點。截止去年10月底,全省5G基站共997個。

再從與5G聯系緊密的數據中心來看,陜西也不容樂觀。

目前,國內在運營的數據中心,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共占據整體市場50%以上的份額。

其中北京、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分別以為66個、41個、29個、25個、22個位居前五。

相比之下,陜西數據中心數量僅4個,并且只有1個達到四星級。

至于“新基建”其它幾大領域,陜西也面臨較大差距,在此不多贅述。

陜西如何補上新基建?

雖然陜西“新基建”發展差距明顯,但也出現了一些值得欣慰的氣象。

數日前,科技部正式發函批復,支持重慶、成都、西安、濟南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

至此,已有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杭州、合肥、重慶、成都、西安、濟南10個城市獲批建設試驗區。根據規劃,到2023年,全國將布局建設20個左右試驗區。

雖然不是第一批,但西安總歸躋身前10,拿到了新賽道的“優先發展權”。

這些試驗區是國家依托地方開展人工智能技術示范、政策試驗和社會實驗,推動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方面先行先試、發揮引領帶動作用的重要載體。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每個試驗區的任務側重點各有不同。

西安被賦予的任務是——發揮人工智能對西安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有力促進“一帶一路”建設。

畢竟,陜西尤其省會西安,在人工智能方面具備多項優勢。

西安官方信息顯示,全市目前有人工智能企業150余家,產值約120億元。主要集中在集成電路、大數據、機器人整機和關鍵核心部件產業、無人機系統產業等環節。

再者,西安科教資源優勢明顯,在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和技術實力全國領先。

相關的科研機構和高校,如西北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微電子技術研究所、中國航空計算技術研究所等,在業內均頗具影響力。

總體來看,政策已經加持,接下來,陜西需要加快“新基建”,尤其數字基建的布局,提質增效,更好地賦能陜西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文特約作者:

張鴻-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委員、西部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

柏露-西部數字經濟研究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