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18 18:22:33
每經記者 楊建 每經編輯 吳永久
近期可轉債市場頻頻演繹“逆天上漲”,正是其表現過于出色,自然是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注意,而今日可轉債市場依舊火爆,多只可轉債漲幅超10%以上。對此有私募表示,可轉債大漲背后少不了游資的推波助瀾,可轉債與生俱來的優勢使得其成為游資入場的套利工具。
近期可轉債市場頻頻演繹“逆天上漲”,這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注意,實際上可轉債的炒作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了,3月16日,新天轉債單日暴漲超90%。3月17日盤中,大業轉債、再升轉債、至純轉債、白電轉債4只可轉債臨停。3月17日,隨著正股模塑科技封漲停板,模塑轉債表現極為強勢,盤中一度大漲超90%,隨后漲幅收窄,但收盤仍然上漲41.8%,在當天交易的可轉債中漲幅排名第一。
3月18日,又有可轉債開盤觸發臨停,其中泰晶轉債一開盤便異常波動,上交所決定自9時30分開始暫停該債券交易,自10時00分起恢復交易。10點鐘交易一恢復又立刻觸發第二次臨停,等到14時57分起才恢復交易。而在泰晶轉債恢復交易后,出現瞬間大幅拉升,最高上漲超70%,而截至收盤,泰晶轉債上漲65.28%。除了泰晶轉債之外,晶瑞股份正股漲停,而晶瑞轉債盤中一度上漲超40%,不過隨著正股漲停的打開,可轉債也跟隨跳水,截至收盤,晶瑞轉債僅僅上漲10.82%。
除此之外,還有凱龍轉債今日盤中最高漲幅超58%,隨著下午市場跳水,凱龍轉債收盤漲21.22%。值得注意的是,晶瑞股份盤中漲停,主要原因可能和公司題材有關,公司是生產銷售微電子業用超純化學材料和其他精細化工產品的,行業屬于半導體材料行業,此次晶瑞股份和泰晶科技的表現被認為受到半導體板塊異動的拉動。
對于投資者而言,打新或購入可轉債,但沒有仔細研讀可轉債的條款,很有可能會淪為砧板上的韭菜。比如再升轉債的價格在3月9日達到了“令人瞠目”的高價415元。次日,再升科技發布提前贖回“再升轉債”的公告,理由是“公司股票自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3月9日期間,滿足連續三十個交易日中至少有十五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格不低于‘再升轉債’當期轉股價格(8.59元/股)的130%,已觸發‘再升轉債’的贖回條款。”消息一出,再升轉債價格3月10日大跌53%,對于高位買的可轉債無疑是被套死在山頂,3月9日最高價415元,而3月18日的價格為150.61元。
“部分可轉債品種有泡沫化和投機資金活躍的趨勢。觀察可轉債有兩個重要的指標,一個是到期收益率,一個是轉股溢價率。可轉債的債性要看到期收益率的情況,當前市場平均的到期收益率在-1.2%左右,絕大部分的品種已經失去了債性的保護。同時轉股溢價率平均已經到了30%以上,簡單說就意味著可轉債平均比其對應正股的價格高出了30%。近日部分單日暴漲的可轉債,轉股溢價率更是離譜,換手率當天達到了四五十倍??赊D債是可以T+0交易的,不排除有游資利用這一規則短線的頻繁進出。過度的炒作會隱藏價格大幅回落的風險。”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夏風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而在淳石資本執行董事楊如意看來,這波可轉債的行情完全是資金推動的,而可轉債由于其T+0的特點,給爆炒提供了最大的方便。一般投資者不適合投資可轉債,因為可轉債市場流動性非常差,要以理想價格賣出是十分困難。另外一般投資者也可以參加可轉債打新,但是很多可轉債是溢價發行的,就算中了開盤也有可能跌到100元以下,這就需要花精力研究,普通投資者很難做到。這種套利空間,游資也不會去計算的。
近期火爆的可轉債,不少投資者被其巨大漲幅所吸引,但卻不清楚游戲規則,一般投資者要謹慎參與,要意識到其中面臨的巨大風險。如果觸發強贖,可轉債價格向正股價格靠攏,高價買入的可轉債將帶來巨額虧損。如再生轉債在發布強贖公告后,股價迅速下跌,高位套牢不少人。對此有私募人士表示,由于可轉債沒有漲跌停、T+0的特性,被游資當成炒作的完美品種,盤子不大,正股又是熱門行業的可轉債最容易成為炒作的目標。
有私募認為,可轉債本是一種價值投資品種,尤其是其價格在100元附近的時候,但是當它的價格超過130元之后,它的債券屬性已經幾乎消失,剩下的都是股票屬性,因此價格超過130元的可轉債就可以視同為股票,投資者不要追高。可轉債在遇到股票漲停的時候,存在著買入機會,但這并不是說可轉債就沒有投資風險,一旦漲停難以維持,可轉債的高升水將會瞬間化為烏有。
此外淳石資本執行董事楊如意也告訴記者,當前可轉債的博弈性質遠遠高于投資,屬于投機范圍內的,有賺就跑,但由于可轉債流動性非常差,也面臨非常大的風險,所以才是游資參與的。
“可轉債是一個對投資者專業能力要求非常高的投資品種,投資可轉債賺取收益的方式主要有三點:第一,可轉債對應的正股價格高于可轉債約定的轉股價格時,把可轉債轉換成股票,再賣出股票,扣除購買可轉債的成本,即為投資收益。第二,與投資股票一樣,直接在可轉債市場上低買高賣可轉債,賺取價差收益。第三,持有到期,賺取債券利息收益。”高禾投資管理合伙人劉盛宇近期曾對外表示。
封面圖來自: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