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3-21 15:09:57
本周全球股指繼續調整,道瓊斯工業指數加速下跌,一周跌幅高達17.3%,而從高點算,已累計下跌逾萬點,驚呆全球投資者。滬指跟隨全球調整,本周一度創出1年來新低,那么,這一周ETF表現如何呢?讓我們來盤點本周ETF的市場機會。
每經記者 葉峰 每經編輯 吳永久
ETF是一種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額可變的一種開放式基金。對普通投資者而言,ETF也可以像普通股票一樣,在被拆分成更小交易單位后,在交易所二級市場進行買賣。這樣投資者只要賺了指數就賺錢,再也不用研究股票,擔心踩上地雷股了,此外,ETF交易成本也很低廉,只有交易傭金。
本周全球股指繼續調整,道瓊斯工業指數加速下跌,一周跌幅高達17.3%,而從高點算,已累計下跌逾萬點,驚呆全球投資者。滬指跟隨全球調整,本周一度創出1年來新低,那么,這一周ETF表現如何呢?讓我們來盤點本周ETF的市場機會。
逾百億資金進場抄底
滬深兩市本周成交4.16萬億元,較前一周減少7900億元,其中滬市本周成交1.63萬億元。截至2020年3月20日,滬指報收于2746點,全周下跌4.91%,深圳成指收于10150點,全周下跌6.29%。
本周主要股指以及相關ETF表現
在跟蹤主要指數方面,本周四只指數ETF份額均出現了增加,除了500ETF增加1.7億份較少外,其余均增加超10億份。其中50ETF、300ETF、創業板分別增加了14.81億份、13.79億份和15.24億份,以區間成交均價計算,分別有39億元、50億元和28億元資金凈流入。在市場連續下跌后,資金抄底意愿強烈,相比上周而言,本周抄底資金規模翻了一倍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一度被投資者看好的績優藍籌股本周出現了較大的跌幅。上證50成分股中,除了復星醫藥和伊利股份本周翻紅外,其余48只個股均出現下跌。另外,中國人壽H股股價周四一度跌至11.64港元,創出10年新低。
不過,有機構也認為,本周白馬股開始補跌,或說明當前市場正處底部區域,A股中長期配置的絕佳時點已經出現。
有券商表示,從PE估值角度來看,當前A股整體不貴。除極個別熱點板塊,多數板塊及個股估值依舊處于合理區間。中長期來看,A股市場整體向好的大趨勢不變,當前已是底部區域。價格比時間重要,每一次的短期恐慌都是中長期配置的絕佳時點。
芯片最受資金青睞
本周份額增長超過10億份的只有1只基金,為是芯片ETF,份額增長了17.31億份,以區間成交均價計算,資金凈流入為18億元。另外,券商ETF、半導體和證券基金份額分別增加了4.48億份、2.27億份和2億份。
從成交量上看,芯片、券商行業成交額靠前,是本周最大的熱門板塊,其中芯片ETF一周成交超過了100億元,交投十分活躍,流動性極佳。
值得注意的是,本周所有行業ETF均出現下跌,無一上漲。
本周僅銀行ETF份額減少超過了1億份,其次是地產ETF減少0.65億份,銀行基金減少0.49億份,醫藥ETF減少0.3億份,鋼鐵ETF減少0.26億份。
可見,受到本周銀行、地產等藍籌股下跌影響,相關ETF也出現了資金流出。
總體看來,在44只行業ETF方面,本周份額增加的有27只,減少的有17只。
多數基金份額出現了增長,但資金本周最看好的還是芯片行業,而離場的資金相對較少,主要集中在銀行、地產和鋼鐵等傳統行業。
有券商表示,科技成長板塊此前的超漲已得到充分消化,無論倉位結構或相對估值均顯著優化。從微觀結構看,新基建、大基金二期布局等也給5G、半導體等人氣板塊提供了新的催化因素。從中長期看,科技成長仍將是市場主線:首先,寬貨幣環境持續;其次,基金發行持續帶來增量資金;再者,再融資放松周期來臨,科技成長最為受益;最后,從基本面看,科技成長同樣具備較強支撐和景氣優勢。
資金全球抄底
商品ETF方面,能源化工、有色期貨繼上周份額出現下降后,本周份額持續萎縮,有色期貨本周份額減少最多達0.79億份。另外豆粕ETF本周上漲1.88%,是唯一上漲的商品ETF。
跨境ETF中,本周資金仍在全面流入抄底,其中H股ETF本周份額大增14.74億份,凈流入約15.4億元。
數據顯示,恒生指數本周下跌5.11%,盤中一度下跌至21139點,創出了近3年新低,但相比上周跌幅有所縮小,然而在本周5個交易日里,內地資金通過港股通渠道凈流入港股達到436.73億港元。
另外,東證ETF、納指ETF本周逆勢翻紅,其中東證ETF上漲1.99%。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數據統計來源:Wind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