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A股動態

每經網首頁 > A股動態 > 正文

3月近500筆增持,低估值大金融被爆買,兜底增持協鑫集成市場并不買賬!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06 10:22:43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編輯 吳永久    

3月A股市場出現調整,海外局勢一直牽扯著投資者的心。從重要股東增減持來看,產業資本對后市分歧仍然較大,但也有一些公司開始喊話增持,穩定市場信心。

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數據統計顯示,3月A股市場一共公告發生了2703筆減持,485筆增持,減持與增持的比例為5.57:1(按照公告日期)。

估值相對較低的大金融被重點增持

大金融是近期被增持重點領域。3月23日至24日,招商銀行行長等10名董監高增持招行A股41.99萬股,合計金額約1282萬元。

其中,3月23日,8位董監高增持招行A股。行長田惠宇增持7.01萬股,副行長王良、汪建中、施順華分別增持3萬股、1.65萬股、8萬股,紀委書記熊良俊增持1萬股,監事劉小明增持2萬股。行長助理劉輝、李德林分別增持1.33萬股、3萬股。3月24日,招行監事長劉元、副行長劉建軍又分別增持4萬股、5萬股招行A股,劉輝、李德林再度增持2萬股、4萬股。

興業銀行25日晚間公告稱,該行部分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分別于2020年3月23日至25日期間以自有資金從二級市場買入公司股票,共計177.99萬股,成交價格區間為每股15元至15.79元。其中行長陶以平買入10萬股;副行長陳錦光、李衛民、陳信建、孫雄鵬分別買入3萬股、1萬股、3.32萬股和10萬股。董事林騰蛟買入100萬股,獨立董事Paul M.Theil、林華分別買入8萬股、1.67萬股。該行監事會主席蔣云明買入30萬股,監事賴富榮、外部監事夏大慰分別買入10萬股和1萬股。

此外,中國平安3月2日發布公告稱,公司2020年度的核心員工持股計劃和長期服務計劃于2月底完成股票購買,累計成交金額約為46.27億元,占總股本的比例為0.316%。成交均價約為80.17元/股。

大金融的估值一直是市場的熱門話題。銀行板塊已經多數破凈。興業銀行3月31日收于每股15.91元,而其去年三季報的每股凈資產達到23.38元,市凈率僅為0.68倍。招商銀行因為其零售銀行的領先優勢,市場給予了估值溢價,目前市凈率約為1.4倍。

招行和興業銀行都在2月和3月出現一波下跌。招行1月曾經創出每股40.16元的歷史高點,但3月19日最低跌至每股28.71元,區間跌幅達到28.51%。

值得一提的是,在增持后,招行和興業銀行的二級市場股價均有所企穩。3月25日至4月2日,招行股價溫和上漲超過2%,同期興業銀行漲幅超過3%。

但增持更早的中國平安則沒那么好運。3月以來,海外疫情不斷升級,中國平安又遇到匯豐銀行暫停派息的利空。3月23日中國平安A股最低跌至66元,上述2月底完成增持的核心員工持股計劃和長期服務計劃最高浮虧率約為17.65%,最高浮虧金額超過8億元。

不過,對中國平安,其H股的動向亦值得關注。港交所信息披露,3月19日,摩根大通買入中國平安H股約4773.43萬股,涉及資金約33.99億港元。

從歷史經驗來看,大金融板塊的貝塔屬性較重,即大部分時候以跟隨市場為主。但由于股息率較高、業績可預見性等因素,更多受到長期資本青睞,且負面消息有時候會提供很好的買入機會。

最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的中國平安。當年次貸危機爆發,中國平安投資富通銀行巨虧228億,其A股股價一度跌破20元大關(不復權)。12年過去再回頭看,當時的巨坑是中國平安12年長牛的起點。

但另一些提出增持的公司則未有這樣的好運。

3月30日,協鑫集成早間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協鑫集團發出倡議,鼓勵公司及全資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全體員工積極買入公司股票。協鑫集團承諾,凡在3月30日至4月30日期間凈買入協鑫集成股票,且連續持有12個月以上并在職的員工,若因在前述期間買入協鑫集成股票產生的虧損,由協鑫集團予以補償;若有股票增值收益則歸員工個人所有。

倡議增持原本是好事,但市場似乎并不買賬,3月31日,即宣布兜底增持的次日,協鑫集成大跌超過7%。4月1日,深交所就相關事項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結合3月24日以來公司股價走勢并觸及異常波動情形,就相關問題做出補充披露。

3月24日以來,協鑫集成跌幅超過30%。其去年三季報時出現虧損,每股凈資產為0.85元,低于1元“紅線”。

由此可見,重要股東、董監高真金白銀增持是穩定市場信心的重要手段。但市場是否買賬,仍然受諸多因素影響,包括外圍市場環境、公司質地、投資者信任度等等。

多只抗疫概念股被輪番減持

減持方面,2月以來,市場一度對科技股、抗疫股表現出極大的熱情。而在此背景下,某些產業資本、財務投資者趁機套現,其中上海洗霸、尚榮醫療是典型代表。

2月29日,上海洗霸發布公司董監高集中競價減持股份計劃公告。公告顯示,因個人資金需求,董事兼副總經理尹小梅、監事會主席沈國平、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李財鋒、副總經理顧新、副總經理鄒帥文、財務總監廖云峰等6名董監高擬合計減持不超過0.1356%公司股份。減持區間從3月24日開始。

3月24日晚間,上海洗霸公告稱,其中三位高管減持完畢。沈國平本次減持價格區間41.76~44.5元/股,套現約13.97萬元;李財鋒本次減持價格區間41.4元/股,套現約124.20萬元;廖云峰本次減持價格區間43~44.4元/股,套現約86.70萬元。

上海洗霸曾經表示,公司閉式空間/環境消毒業務模式及相關消毒藥劑占比較小,但在疫情中未能打擊投資者熱情。甚至公告擬減持后依然一度上漲。然而從3月9日至3月17日,上海洗霸從最高55.78元一度跌至41.94元,跌幅超過20%。

尚榮醫療的股東則從1月便開始減持。事實上,尚榮醫療去年11月便公告,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梁桂秋先生等計劃在減持計劃公告披露之日起十五個交易日后的六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過2117.9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3%)。

3月21日,尚榮醫療發布公告,梁桂秋先生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數量累計為 703.11萬股,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 0.8573% , 通 過 大 宗 交 易 方 式 減 持 公 司 股 份 數 量 累 計 為975.2萬股,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 1.1671%,關聯人梁俊華先生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數量累計為 13000 股,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 0.0016%。不過,尚榮醫療指出,梁桂秋本次減持計劃剩余未減持股份在本次減持計劃期限內不再減持,提前終止本次減持計劃。

可以看出,抗疫概念為梁桂秋減持提供了很好的機會。2月公司股價上漲56.71%,3月再次上漲17.25%。2月和3月,梁桂秋套現在相對高位。

此外,華大基因3月20日晚間發出公告稱,和玉高林、高林同創計劃減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控股股東郭茂計劃減持不超702.8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董事、高管劉秀琴、陶偉、秦大江、周凌婭、于陽明擬分別減持不超過6.825萬股、2.275萬股、4.55萬股、4.55萬股和3.87萬股。兩者均是近期抗疫概念的熱門品種。華大基因生產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而再升科技則是口罩概念——其可轉債一度被炒至400元的天價,目前已經實施贖回。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交易所對重要股東減持有不同預披露要求,如對董監高就規定,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非集合競價取得),應當在首次賣出的15個交易日前向證券交易所報告并預先披露減持計劃,由證券交易所予以備案。因此披露減持計劃與進入減持期間有時候并不一致。

從目前情況來看,4月上海洗霸、再升科技又將可能有減持發生。

上海洗霸3月10日公告,公司控股股東、董事長兼總經理王煒及其配偶翁暉嵐,擬于4月3日至9月30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6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65%。此外,公司董事黃明擬減持不超3萬股,占總股本的0.03%。

3月17日再升科技發布減持股份預披露公告,高管于陽明、劉秀琴、周凌婭、秦大江、陶偉因個人資金需要,擬于2020年4月8日至2020年9月30日期間,減持不超過22.07萬股公司股份,減持數量上限占公司總股本比例不超過0.03%。

總之,海外疫情存在巨大變數,而抗疫概念股到底是短期炒作還是具備長期價值需要時間檢驗。對投資者而言,永遠不能忘記的是產業資本和金融結合的本質——無論做任何生意,只要是股東,因為資金需要,總可能有需要套現的時候。

封面圖來自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3月A股市場出現調整,海外局勢一直牽扯著投資者的心。從重要股東增減持來看,產業資本對后市分歧仍然較大,但也有一些公司開始喊話增持,穩定市場信心。 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數據統計顯示,3月A股市場一共公告發生了2703筆減持,485筆增持,減持與增持的比例為5.57:1(按照公告日期)。 估值相對較低的大金融被重點增持 大金融是近期被增持重點領域。3月23日至24日,招商銀行行長等10名董監高增持招行A股41.99萬股,合計金額約1282萬元。 其中,3月23日,8位董監高增持招行A股。行長田惠宇增持7.01萬股,副行長王良、汪建中、施順華分別增持3萬股、1.65萬股、8萬股,紀委書記熊良俊增持1萬股,監事劉小明增持2萬股。行長助理劉輝、李德林分別增持1.33萬股、3萬股。3月24日,招行監事長劉元、副行長劉建軍又分別增持4萬股、5萬股招行A股,劉輝、李德林再度增持2萬股、4萬股。 興業銀行25日晚間公告稱,該行部分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分別于2020年3月23日至25日期間以自有資金從二級市場買入公司股票,共計177.99萬股,成交價格區間為每股15元至15.79元。其中行長陶以平買入10萬股;副行長陳錦光、李衛民、陳信建、孫雄鵬分別買入3萬股、1萬股、3.32萬股和10萬股。董事林騰蛟買入100萬股,獨立董事PaulM.Theil、林華分別買入8萬股、1.67萬股。該行監事會主席蔣云明買入30萬股,監事賴富榮、外部監事夏大慰分別買入10萬股和1萬股。 此外,中國平安3月2日發布公告稱,公司2020年度的核心員工持股計劃和長期服務計劃于2月底完成股票購買,累計成交金額約為46.27億元,占總股本的比例為0.316%。成交均價約為80.17元/股。 大金融的估值一直是市場的熱門話題。銀行板塊已經多數破凈。興業銀行3月31日收于每股15.91元,而其去年三季報的每股凈資產達到23.38元,市凈率僅為0.68倍。招商銀行因為其零售銀行的領先優勢,市場給予了估值溢價,目前市凈率約為1.4倍。 招行和興業銀行都在2月和3月出現一波下跌。招行1月曾經創出每股40.16元的歷史高點,但3月19日最低跌至每股28.71元,區間跌幅達到28.51%。 值得一提的是,在增持后,招行和興業銀行的二級市場股價均有所企穩。3月25日至4月2日,招行股價溫和上漲超過2%,同期興業銀行漲幅超過3%。 但增持更早的中國平安則沒那么好運。3月以來,海外疫情不斷升級,中國平安又遇到匯豐銀行暫停派息的利空。3月23日中國平安A股最低跌至66元,上述2月底完成增持的核心員工持股計劃和長期服務計劃最高浮虧率約為17.65%,最高浮虧金額超過8億元。 不過,對中國平安,其H股的動向亦值得關注。港交所信息披露,3月19日,摩根大通買入中國平安H股約4773.43萬股,涉及資金約33.99億港元。 從歷史經驗來看,大金融板塊的貝塔屬性較重,即大部分時候以跟隨市場為主。但由于股息率較高、業績可預見性等因素,更多受到長期資本青睞,且負面消息有時候會提供很好的買入機會。 最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的中國平安。當年次貸危機爆發,中國平安投資富通銀行巨虧228億,其A股股價一度跌破20元大關(不復權)。12年過去再回頭看,當時的巨坑是中國平安12年長牛的起點。 但另一些提出增持的公司則未有這樣的好運。 3月30日,協鑫集成早間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協鑫集團發出倡議,鼓勵公司及全資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全體員工積極買入公司股票。協鑫集團承諾,凡在3月30日至4月30日期間凈買入協鑫集成股票,且連續持有12個月以上并在職的員工,若因在前述期間買入協鑫集成股票產生的虧損,由協鑫集團予以補償;若有股票增值收益則歸員工個人所有。 倡議增持原本是好事,但市場似乎并不買賬,3月31日,即宣布兜底增持的次日,協鑫集成大跌超過7%。4月1日,深交所就相關事項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結合3月24日以來公司股價走勢并觸及異常波動情形,就相關問題做出補充披露。 3月24日以來,協鑫集成跌幅超過30%。其去年三季報時出現虧損,每股凈資產為0.85元,低于1元“紅線”。 由此可見,重要股東、董監高真金白銀增持是穩定市場信心的重要手段。但市場是否買賬,仍然受諸多因素影響,包括外圍市場環境、公司質地、投資者信任度等等。 多只抗疫概念股被輪番減持 減持方面,2月以來,市場一度對科技股、抗疫股表現出極大的熱情。而在此背景下,某些產業資本、財務投資者趁機套現,其中上海洗霸、尚榮醫療是典型代表。 2月29日,上海洗霸發布公司董監高集中競價減持股份計劃公告。公告顯示,因個人資金需求,董事兼副總經理尹小梅、監事會主席沈國平、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李財鋒、副總經理顧新、副總經理鄒帥文、財務總監廖云峰等6名董監高擬合計減持不超過0.1356%公司股份。減持區間從3月24日開始。 3月24日晚間,上海洗霸公告稱,其中三位高管減持完畢。沈國平本次減持價格區間41.76~44.5元/股,套現約13.97萬元;李財鋒本次減持價格區間41.4元/股,套現約124.20萬元;廖云峰本次減持價格區間43~44.4元/股,套現約86.70萬元。 上海洗霸曾經表示,公司閉式空間/環境消毒業務模式及相關消毒藥劑占比較小,但在疫情中未能打擊投資者熱情。甚至公告擬減持后依然一度上漲。然而從3月9日至3月17日,上海洗霸從最高55.78元一度跌至41.94元,跌幅超過20%。 尚榮醫療的股東則從1月便開始減持。事實上,尚榮醫療去年11月便公告,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梁桂秋先生等計劃在減持計劃公告披露之日起十五個交易日后的六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不超過2117.9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3%)。 3月21日,尚榮醫療發布公告,梁桂秋先生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數量累計為703.11萬股,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0.8573%,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數量累計為975.2萬股,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1.1671%,關聯人梁俊華先生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數量累計為13000股,占公司目前總股本的0.0016%。不過,尚榮醫療指出,梁桂秋本次減持計劃剩余未減持股份在本次減持計劃期限內不再減持,提前終止本次減持計劃。 可以看出,抗疫概念為梁桂秋減持提供了很好的機會。2月公司股價上漲56.71%,3月再次上漲17.25%。2月和3月,梁桂秋套現在相對高位。 此外,華大基因3月20日晚間發出公告稱,和玉高林、高林同創計劃減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控股股東郭茂計劃減持不超702.8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董事、高管劉秀琴、陶偉、秦大江、周凌婭、于陽明擬分別減持不超過6.825萬股、2.275萬股、4.55萬股、4.55萬股和3.87萬股。兩者均是近期抗疫概念的熱門品種。華大基因生產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而再升科技則是口罩概念——其可轉債一度被炒至400元的天價,目前已經實施贖回。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交易所對重要股東減持有不同預披露要求,如對董監高就規定,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非集合競價取得),應當在首次賣出的15個交易日前向證券交易所報告并預先披露減持計劃,由證券交易所予以備案。因此披露減持計劃與進入減持期間有時候并不一致。 從目前情況來看,4月上海洗霸、再升科技又將可能有減持發生。 上海洗霸3月10日公告,公司控股股東、董事長兼總經理王煒及其配偶翁暉嵐,擬于4月3日至9月30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6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65%。此外,公司董事黃明擬減持不超3萬股,占總股本的0.03%。 3月17日再升科技發布減持股份預披露公告,高管于陽明、劉秀琴、周凌婭、秦大江、陶偉因個人資金需要,擬于2020年4月8日至2020年9月30日期間,減持不超過22.07萬股公司股份,減持數量上限占公司總股本比例不超過0.03%。 總之,海外疫情存在巨大變數,而抗疫概念股到底是短期炒作還是具備長期價值需要時間檢驗。對投資者而言,永遠不能忘記的是產業資本和金融結合的本質——無論做任何生意,只要是股東,因為資金需要,總可能有需要套現的時候。 封面圖來自攝圖網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