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08 20:21:05
作為亞洲頂級的私募機構,高瓴資本素來在一級市場有著非常大的名氣,但其在二級市場也一直在低調耕耘,此前就現身了多只A股。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肖芮冬
近日,一則高瓴資本旗下私募平臺募資超過百億元的消息在投資圈內不脛而走。而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最新得到的消息,此次是高瓴資本通過證券私募平臺禮仁投資在部分銀行私行展開的募資,產品為“華潤信托—卓越長青高瓴系列產品”,開放預約申購的時間為4月7日~13日,起投金額為300萬元,主要用于投資二級市場。
作為亞洲頂級的私募機構,高瓴資本素來在一級市場有著非常大的名氣,但其在二級市場也一直在低調耕耘,此前就現身了多只A股。此外,在美股投資上,高瓴資本的表現也廣受市場關注。此次禮仁投資的募資材料便曝光了高瓴資本在二級市場的投資表現。
作為高瓴資本旗下的私募投資平臺,禮仁投資近段時間才開始進入公眾視野。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的備案信息顯示,禮仁投資的全稱為天津禮仁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成立于2018年2月、備案于2018年7月,注冊資本1005萬元。而從股權結構上來看,這家公司的大股東為持股比例占99.5%的天津禮仁合一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似乎與高瓴資本沒什么關系。唯一的蛛絲馬跡在于,禮仁投資的執行事務合伙人(委派代表)、董事總經理為李岳,而后者是高瓴在二級市場負責消費領域的合伙人。
截至4月8日,禮仁投資在中基協備案的基金共有38只,僅3月份就備案了包括帶有“卓越長青”字樣系列在內的24只基金產品,4月以來也已經備案8只。根據私募排排網的數據,禮仁投資的管理規模已經成功突破百億元,成為最年輕的百億私募之一。
根據每經記者獲得的這份推介材料,禮仁投資是高瓴資本旗下的人民幣私募證券基金管理平臺。高瓴資本成立于2005年,目前管理資產超過650億美元,其中A股證券投資業務為投資人累計創造近45倍回報,15年期間年化復合回報率達33%。
這份材料還顯示,高瓴資本自2006年開始投資A股,截至去年12月,高瓴A股策略組合累計回報率為4491%,同期滬深300回報為337%、上證綜指的回報為211%。其中,高瓴A股策略組合最近1年、最近3年、最近5年、成立以來分別獲得累計59%、144%、203%、4491%的投資收益,3年、5年、成立以來的年化收益率分別為35%、25%、33%。這一業績即便放在一眾優秀的私募基金中也很顯眼。
除此之外,材料還介紹了卓越長青基金的業績、架構、產品要素等。例如,該基金成立于2018年7月,首次認/申購不低于300萬元,認/申購費率為1%,每月15日開放等。
事實上,今年以來高瓴資本在A股市場也是動作不斷。
2月11日,高瓴資本旗下珠海明駿和格力集團在深交所正式完成15%股權的過戶、躍居第一大股東,總投入超過400億元,也意味著時間跨度長達半年多的格力電器股權所有制混改塵埃落定。春節后,其作為唯一機構投資者參股的民用電工龍頭公牛電器上市,市值一路上漲破千億大關。2月中旬,8折包干凱萊英23億元定增,成為后者本次擬發行股份唯一認購方,也被很多分析人士看作頭部機構積極參與上市公司定增的風向標。
另外,根據目前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報,高瓴資本僅出現在海螺水泥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截至2019年12底持有市值為20.45億元。隨著更多上市公司年報的披露,我們屆時也能看到高瓴在A股布局的全貌。
而在美股投資方面,2月15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高瓴資本共計持有54家美股公司的股票,持有市值為80.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62億元),較2019年三季度的72.7億美元增長約10%。
前十大重倉股中,中概股占據了六個席位。前五大重倉股分別是愛奇藝、百濟神州、Align科技、好未來和Zoom。值得一提的是,高瓴清倉了蔚來、陌陌、特斯拉、蘋果等熱門公司股票,轉而加倉了生物醫藥和互聯網視頻公司。在其持倉的全部美股公司中,生物制藥公司占據了半壁江山的25席,其中百濟神州位列重倉股榜單中的第二位。同時,高瓴資本還持續加倉了GENMAB、再鼎醫藥等醫療健康、生物制藥相關企業。
而在一級市場,高瓴資本也在不斷延伸自己的業務范疇,從PE的偏后端投資開始向前端擴展。2月24日,其宣布成立高瓴創投,首期規模100億元,專注于投資早期創業公司,覆蓋從300萬人民幣到3000萬美元不等的多輪投資策略和領域。主要專注于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軟件服務和原發科技創新、消費互聯網及科技、新興消費品牌及服務等四大領域。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