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23 18:21:24
基金一季報顯示,公募基金一季度增持了125只港股。在199只基金持有的港股中,有153只基金持有了騰訊控股,也讓其成為唯一一只有上百只基金持有的港股公司。
每經記者 袁東 每經編輯 肖芮冬
進入2020年,資本市場有太多“見證歷史”的時刻呈現在投資者面前,而全球股市的大幅下跌也讓市場情緒處于低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雖然恒生指數年初至今也累計下跌了近15%,但這并沒有減弱內地資金南下的熱情。2020年以來,有超過2214億元人民幣的資金通過港股通凈流入港股市場。
在這些流入資金中,公募基金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而對于南下的資金,也有基金經理表示,這些資金很多是長線資金,市場的過度調整,為長線資金提供了很好的布局機會。
四月臨近尾聲,基金一季報也新鮮出爐。港股市場作為基金進行權益資產配置的重要陣地,也呈現出了眾多特色。
第一個特色就是報團取暖現象凸出。在199只基金持有的港股中,有153只基金持有了騰訊控股,也讓其成為唯一一只有上百只基金持有的港股公司。而美團點評、舜宇光學科技、融創中國、金山軟件分別有57只、32只、31只和30只基金持有。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有多達69只港股均僅被一只基金持有。
第二個特色便是增持個股明顯多于減持個股。在資金大舉南下的背景下,基金在一季度顯著增持(按持有股份數計算)港股個股便是自然而然的狀態。在一季度,基金累計增持的港股個股有123只,而減持的港股個股數為75只。
第三個特色便是,南下資金明顯表現出了對“新經濟”的青睞。截至一季度結束,基金總共持股市值排名前兩位的就是騰訊控股和美團點評(分別持股117.53億元和43.22億元),而它們均是港股新經濟概念股的代表。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今年以來內地資金出現大舉南下之勢,但不意味著歐美資金也是這樣。天弘港股通精選基金經理劉國江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今年以來,港股市場的資金流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市場不斷下跌的過程中,國際資本不斷流出港股,而內地資金則大舉南下。港股市場的資金流動極為便利,每逢危機,海外資金或因贖回或因避險,通常會無差異地減持港股。南下資金很多是保險公司的長線資金,市場的過度調整,為長線資金提供了很好的布局機會。南下資金通常偏好銀行股的低估值、高股息特征,也會追逐一些優質的成長股龍頭如騰訊、美團等。南下資金的追捧使得這些個股的調整幅度普遍較小。”
無論是以往對港股通資金還是基金持股的觀察,它們對港股股票選擇性的交易是一種常態。總的來說,這些內地資金主要會交易業務在內地,具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股票。事實上,這些基金持倉個股也基本都是內地知名企業,且在行業中具有相當地位的企業。
從第一季度的數據看,基金增持的港股個股(按增持股份數計算)前十名分別是中國鐵塔、紫金礦業、中國建材、碧桂園服務、中國飛鶴、中海物業、郵儲銀行、澳博控股、金山軟件和融創中國。而其中也不乏漲勢不俗的牛股,如中海物業年初至今累計上漲了76%、中國飛鶴上漲了61%、碧桂園服務上漲了35%.
另外,劉國江也提出,港股的年報季剛剛結束,公司業績對股價影響很明顯。從大消費的細分行業看,紡織服裝、民辦教育、餐飲和調味品中的多數公司去年業績表現強勁,除了保持了較快增長外,也至少沒有低于市場的預期。港股互聯網頭部公司如騰訊、美團等,它們的年報業績繼續表現了很強的韌性,超出預期。除了過往業績,市場更為關注的是疫情對上市公司的實質影響。毫無疑問,大部分公司都會被疫情嚴重影響,短期的經營壓力較大。
而對于此后港股市場的機會。“港股中的民辦學歷教育行業是極少免疫于疫情的行業,我們持續看好。由于行業的特殊性,民辦學歷教育的招生和收入均不會受到疫情的影響,僅僅小幅度影響到收入確認的節奏。同時,有些公司兼具稀缺的牌照資源和優秀的管理能力,使其具備良好的長期成長性,當前估值依然較低,上漲空間充足。”劉國江提到。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