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30 12:55:59
2019年,格力電器空調線上渠道“一哥”地位未能保住。為此,格力電器表示,2020年將以打造一體化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銷售模式為目標。
每經記者 陳鵬麗 每經編輯 陳俊杰
4月30日凌晨,格力電器(000651,SZ)正式對外披露了2019年度業績報告及2020年一季度財報。公告顯示,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005.08億元,同比增長0.24% ;實現歸母凈利潤246.97億元,同比下降5.75%。今年一季度,格力電器的凈利潤同比下滑了72.53%。與此同時,格力電器也宣布了2019年的利潤分配預案,擬每10股派現12元(含稅),累計分紅72.19億元。
格力電器2019年線上渠道收入獲得了較大增長,在第三方電商平臺,去年格力空調線上銷售同比增長了16%,生活電器品類增長了13%。去年格力電器一個市場大動作是,第四季度發起系列空調讓利活動。記者注意到,從年報上看,促銷并未導致格力空調毛利率下跌,不過其空調線上渠道“一哥”地位未能保住。為此,格力電器表示,2020年將以打造一體化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銷售模式為目標。
從4月30日三大白電巨頭格力電器、美的集團(000651,SZ)及海爾智家(600690,SH)公布的財報來看,2019年國內家電行業集體承壓。從營收和凈利潤表現來看,美的集團和海爾智家均保住了營收與利潤雙增。格力電器2019年營收保持輕微增長,但凈利潤有所下滑。
對于行業大環境,格力電器在年報中坦言,2019年空調全行業都感受到了來自市場的壓力。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9家用空調年度行業分析報告》,去年行業在總體銷售、出口、內銷上都同比下降。
從細分品類上看,2019年格力空調板塊實現收入是1386.65億元,與2018年相比,下滑了10.93%;格力生活電器板塊收入實現了同比增長,據產業在線統計,去年晶弘冰箱銷量實現同比增長28.1%,增長率居行業前四;格力“其他主營”業務收入也呈現同比增加。
去年第四季度格力曾頻繁在線上掀起空調促銷活動。年報顯示,這系列促銷并未給格力電器整個季度營收帶來大幅提振,2019年第四季度格力實現收入是431.14億元,而2018年第四季度,公司的營業收入是494.24億元。
不過,空調促銷也未導致毛利率下滑,格力2019年空調業務毛利率是37.12%,同比反而有所提升,增長了0.64個百分點,空調毛利率表現繼續優于同行業。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了解到,根據奧維云網(AVC)的監測,去年格力空調線下市場份額仍穩居第一,但線上市場份額已被美的超越。
家電行業觀察人士張彥斌4月30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2019年市場環境對格力提出了挑戰,四季度的促銷動作是為了鞏固市場地位。盡管促銷未能帶來十分大的收入拉動,但總的來看,格力在空調品類上的市場地位仍暫時無人能超越。
縱觀格力電器財報, 2019年公司主抓多元化進程及渠道變革。去年,格力成都產業園,洛陽、長沙冰洗生產基地先后開工投建。此外,去年5月格力電器還以14.17億元收購了南京華新有色金屬有限公司94.3%股權,目的是為深化公司電工板塊漆包線業務發展,減少上游供應商約束。
2019年格力電器還參股投資了聞泰科技(600745,SH),因聞泰科技的股權公允價值變動,截至2019年末,格力電器的長期股權投資同比增長213.86%。
家電行業分析師劉步塵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看,格力電器遇到了增長動力不足的問題,要實現持續增長,空調產業之外板塊的培育是關鍵。
在渠道變革方面,記者注意到,格力電器在年報中表示,線上市場在中國消費市場中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但線下市場依然具有相對優勢。格力電器稱,對于未來,線上和線下深度結合一直是家電企業前進發展的方向,2020年格力將以打造一體化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銷售模式為目標,實現公司自有線上渠道拓展戰略,為銷售帶來新的增長點。
張彥斌告訴記者,線下經銷商對于格力電器提出的“線上線下融合”持接受的態度,因為格力一直將線上線下渠道區別很開,線下有的產品線上沒有,兩個渠道產品不重合。且線上的訂單也交給線下經銷商進行安裝,一定程度上為線下引流。“格力電器對線下經銷商的保護還是比較好的,不像有的企業拋棄了線下店。之前董明珠也一直強調要保護線下店的員工就業。”
據悉,2020年“格力董明珠店”將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新零售模式,與現有銷售渠道實現平臺共享,實現從單店分銷運營逐步向家電專業平臺化運營轉變。去年全年“格力董明珠店”注冊分銷店鋪超10萬家,全年銷售額累計突破14億,同比增長達660%。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