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15 11:20:43
每經編輯 張揚運 趙云
昨天(5月14日)晚上,沉寂許久的上市公司康美藥業(現名ST康美)突然刷屏了。
據證監會網站消息,近日,證監會依法對康美藥業違法違規案作出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決定,決定對康美藥業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60萬元罰款,對21名責任人員處以90萬元至10萬元不等罰款,對6名主要責任人采取10年至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相關中介機構涉嫌違法違規行為正在行政調查審理程序中。同時,證監會已將康美藥業及相關人員涉嫌犯罪行為移送司法機關。
證監會最終認定,2016年至2018年期間,康美藥業虛增巨額營業收入,通過偽造、變造大額定期存單等方式虛增貨幣資金,將不滿足會計確認和計量條件工程項目納入報表,虛增固定資產等。同時,康美藥業存在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非經營性占用資金情況。上述行為致使康美藥業披露的相關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和重大遺漏。
康美藥業有預謀、有組織,長期、系統實施財務欺詐行為,踐踏法治,對市場和投資者毫無敬畏之心,嚴重破壞資本市場健康生態。證監會發現案涉違法行為后,立即集中力量查辦,持續公布執法進展,疫情期間通過多地遠程視頻會議方式召開聽證會,聽取當事人陳述申辯,并在堅持法治原則下從嚴從重從快懲處。
證監會重申,信息披露制度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制度基石,依法誠信經營是最基本的市場紀律。一些上市企業無視法律和規則,實施財務造假等侵害投資者利益的惡劣行為,相關中介機構未履職盡責、勤勉從業,嚴重阻礙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對此,證監會將始終保持高壓態勢,用足用好法律賦予的職責,綜合運用行政處罰、刑事追責、民事賠償及誠信記錄等追責體系,對財務造假等行為重拳出擊。
隨著新《證券法》頒布實施和資本市場改革的不斷推進,財務造假等證券違法違規成本將大幅提升,行政處罰決定作出后,相關責任單位和人員也將面臨投資者民事訴訟索賠,付出更高昂的代價。希望廣大上市公司引以為戒,堅守誠信底線,相關中介機構歸位盡責,共同助力市場健康發展。證監會也將繼續加強投資者保護,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壓實中介機構責任,精準監管執法,堅決凈化市場環境,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和投資者的功能。
康美藥業曾是不少人眼中的白馬股,市值一度達到1390億元。去年4月底,康美藥業爆出驚天大雷,驚呆A股投資者。
當時,ST康美發布一份會計差錯更正說明,稱自己賬算錯了,虛增了貨幣資金299億元,市場一片嘩然。
隨著證監會介入調查,人們發現,ST康美這方面早就“輕車熟路”……
如今1年多過去,ST康美的股價相較爆雷前后又跌去了7成。
不過,此次遭證監會重罰的消息傳出后,ST康美早盤漲停了。截至發稿,股價為2.82元/股,市值140億元。
這一幕倒也“似曾相識”。去年8月16日,證監會對康美藥業作出處罰及禁入告知后,公司股價在接下來的4個交易日里也出現了連續漲停。
有網友可能會疑惑,造假300億,結果只罰60萬,這數字是不是差太多了?其實,事情還沒完。
據中國基金報,浙江裕豐律師事務所厲健律師表示,修訂后的《證券法》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康美藥業的違法行為發生在2020年3月1日前,因此,證監會適用2005年《證券法》作出處罰,對上市公司的頂格處罰只有60萬元。
業內人士指出,60萬的處罰是老證券法中有關于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的頂格懲處,康美藥業的違法行為是在2016年至2018年期間,此前也下發了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因行政復議等程序導致行政處罰書最近下發。對康美藥業的懲處并未結束,后續的民事賠償、刑事追責將讓康美藥業的財務欺詐付出沉重代價。
接下來,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就帶大家回顧康美藥業的“四宗罪”和爆雷全過程。
去年8月份,證監會對康美藥業下發《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
《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顯示,康美藥業存在以下四大方面的問題。
一是,康美藥業涉嫌累計虛增營業收入291.28億元,具體為:
《2016年年度報告》虛增營業收入89.99億元,多計利息收入1.51億元,虛增營業利潤6.56億元,占合并利潤表當期披露利潤總額的16.44%。
《2017年年度報告》虛增營業收入100.32億元,多計利息收入2.28億元,虛增營業利潤12.51億元,占合并利潤表當期披露利潤總額的25.91%。
《2018年半年度報告》虛增營業收入84.84億元,多計利息收入1.31億元,虛增營業利潤20.29億元,占合并利潤表當期利潤總額的65.52%。
《2018年年度報告》虛增營業收入16.13億元,虛增營業利潤1.65億元,占合并利潤表當期披露利潤總額的12.11%。
二是,累計虛增貨幣資金886億元。
康美藥業《2016年年度報告》虛增貨幣資金225.49億元,占公司披露總資產的41.13%和凈資產的76.74%;《2017年年度報告》虛增貨幣資金299.44億元,占公司披露總資產的43.57%和凈資產的93.18%;《2018年半年度報告》虛增貨幣資金361.88億元,占公司披露總資產的45.96%和凈資產的108.24%。
資料圖,圖文無關(來源:攝圖網)
三是,《2018年年度報告》中存在虛假記載,虛增固定資產、在建工程、投資性房地產,共計36億元。
康美藥業在《2018年年度報告》中將前期未納入報表的亳州華佗國際中藥城、普寧中藥城、普寧中藥城中醫館、亳州新世界、甘肅隴西中藥城、玉林中藥產業園等6個工程項目納入表內,分別調增固定資產11.89億元,調增在建工程4.01億元,調增投資性房地產20.15億元,合計調增資產總額36.05億元。
四是,《2016年年度報告》《2017年年度報告》《2018年年報告》中存在重大遺漏,未按規定披露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非經營性占用資金的關聯交易情況。
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康美藥業在未經過決策審批或授權程序的情況下,累計向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提供非經營性資金116.19億元用于購買股票、替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償還融資本息、墊付解質押款或支付收購溢價款等用途。
在被立案調查前,康美藥業公司市值最高達1300多億元,為市場熱議的千億市值白馬股,如今市值僅剩下134億。
資料圖,圖文無關(來源:攝圖網)
1、公告財務差錯
2018年4月29日,康美藥業發布了一份《關于前期會計差錯更正的公告》。公告具體闡述了公司2017年年報中出現的14項會計錯誤。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幾點。
由于財務數據出現會計差錯,造成2017年營業收入多計入88.98億元,營業成本多計入76億元,銷售費用少計入5億元,財務費用少計入2億元,銷售商品多計入102億元,貨幣資金多計入299億元,籌資活動有關的現金項目多計入3億元。
2、正中珠江被立案調查
證監會向正中珠江下發調查通知書,因正中珠江在康美藥業審計業務中涉嫌違反證券相關法律法規,證監會對其立案調查,其調查時間為2019年5月9日。
3、康美存在假存款、假收入
證監會2019年5月17日表示,2018年底證監會日常監管發現,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康美藥業)財務報告真實性存疑,涉嫌虛假陳述等違法違規,我會當即立案調查。12月29日,康美藥業披露有關信息。
現已初步查明,康美藥業披露的2016至2018年財務報告存在重大虛假,涉嫌違反《證券法》第63條等相關規定。
一是使用虛假銀行單據虛增存款,
二是通過偽造業務憑證進行收入造假,
三是部分資金轉入關聯方賬戶買賣本公司股票。
4、康美深夜道歉
康美藥業在2019年5月17日晚上近12點的時候發公告道歉,并把自己給ST了。
公告還稱,公司有88.79億被拿去炒股了。
康美在公告稱,經公司核查,公司與相關關聯公司存在88.79億元的資金往來,該等資金被相關關聯公司用于購買公司股票。
5、康美股東大會董事長鞠躬道歉
2019年6月28日下午,漩渦中的ST康美在普寧召開2018年年度股東大會,審議2018年年報、董監事會工作報告、年度利潤分配預案、續聘會計師事務所、擬發行債務融資產品等10項議案,均獲得通過。
在與現場股東交流環節中,馬興田表示,借這次股東大會的機會,向所有股東說聲“對不起”!隨后,馬興田起身鞠躬致歉。
康美藥業股東大會現場(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吳澤鵬 攝)
“公司在二十多年的發展中,特別是近幾年的高速發展中,確實存在不規范的情況,被證監會立案調查。”馬興田說,“我們正在積極配合調查,爭取在調查結果出來后更有信心的做好主業。”
6、遭《焦點訪談》點名
2019年8月9日,央視焦點訪談《財務造假須嚴懲》專題報道點名了康得新、康美藥業、輔仁藥業等一批上市公司涉嫌財務造假的違法違規行為。
7、人民網:“對康美藥業罰酒三杯”系誤讀
8月16日,證監會對康美藥業作出(60萬元)頂格處罰及禁入告知后,人民網于8月19日刊發了題為《“對康美藥業罰酒三杯”系誤讀》的評論。
文章稱:
實際上,所謂“罰酒三杯”是對我國法律體系的片面誤讀。證監會履行監管職責,給出的行政處罰只是“前菜”。后續,司法機關將依據犯罪事實,對企業量刑裁判。那些對法治缺乏敬畏之心的違法企業,必將面臨更為嚴厲的懲戒措施。
行政處罰是由證監會作出,而追究刑事責任的主體是公安機關、法院、檢察院等司法機關。作為二者之間的銜接機制,行政執法機關向司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有明確的具體程序,雙方需要依照法律規定、法定程序,各司其職、按部就班追究違法違規者的責任。
文章還表示,目前看來,首先,康美藥業的相關當事人很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其次,康美藥業尚未擺脫退市風險。此外,康美藥業還面臨投資者索賠的巨大壓力。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證監會官網、中國基金報、每經APP、上市公司公告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