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20 15:48:52
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美的集團家用空調創新中心主任李金波將圍繞“加大新基建促進工業互聯網發展”、“如何發揮企業優勢應對重大公共危機”、“改善科研基礎投入結構,加快科研成果準確轉化”、“鼓勵和引導政府集中采購環保節能產品”等方面提出建議。
每經記者 陳鵬麗 每經編輯 魏官紅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將于5月22日開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美的集團家用空調創新中心主任李金波今年將提出包括加大新基建促進工業互聯網發展、改善科研基礎投入結構、加快科研成果準確轉化等內容的數份建議。
2020年,“新基建”成為熱門話題。李金波建議,國家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近日,李金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5G商用的到來將更加促進工業互聯網發展。工業互聯網要想發展好,更重要的是企業自身愿意去投入資源做改造。
科研出身的李金波也提出了關于科研成果轉化的相關建議。李金波指出,與歐美科技強國相比,國內基礎研究積累不夠,成果轉化比例低。他建議改善科研基礎投入結構,“建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引入高新技術民營企業(參與)比例不低于30%。”
全國人大代表、美的集團家用空調創新中心主任李金波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記者了解到,今年兩會,李金波將圍繞“加大新基建促進工業互聯網發展”、“如何發揮企業優勢應對重大公共危機”、“《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征求意見稿)》中可再生能源增加空氣熱能”、“改善科研基礎投入結構,加快科研成果準確轉化”、“鼓勵和引導政府集中采購環保節能產品”等方面提出建議。
去年兩會,李金波也提出了關于科技創新、工業互聯網方面的建議。今年再次聚焦科研及工業互聯網領域,足以看出李金波對這兩個領域發展的持續關注與重視。
同一領域,今年和去年的建議內容有所不同。對于工業互聯網,李金波今年提出,加大新基建促進工業互聯網的發展。結合美的的經驗,更好地在全國范圍內推進工業互聯網建設。他建議加快5G建設,為企業、設備、人員快速高效鏈接提供高速通道;加大企業自動化及協作機器人發展速度;加快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形成互聯互通的平臺生態;加強數字化端對端建設,以數據鏈帶動價值鏈提升;深化基礎算法及運算能力建設,夯實“新基建”基礎。
5月15日下午,李金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工業互聯網是5G的一個重要應用場景,5G網絡其實相當于一條新的跑道、新的通路。“這類似于,你要從廣州坐飛機到北京,就必須要有飛機場一樣。你當然也可以走路到北京,只是速度很慢而已。”
在李金波看來,當前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最關鍵的并不是技術問題,因為美的集團等企業已經累積了很多成功的應用案例,這些案例都擺在了眼前。最關鍵的問題是,企業是否愿意投入資源去做工業互聯網改造。
他告訴記者,國內企業的工業互聯網發展是不平衡的,一些企業做得很好,一些企業沒有動靜,還有一些企業正在觀望。企業是否愿意投入資源去做工業互聯網改造,往往取決于企業領導人的眼光和定力。首先,企業領導需要深刻認同工業互聯網的價值,然后有所行動。“美的在工業互聯網上走在全國最前列,已經嘗到了甜頭,決定擴大應用。”李金波表示。
其次,他提到,建議地方政府推出一些相應的配套鼓勵政策,牽引企業去做工業互聯網改造。
“工業互聯網不是一拍腦袋就可以建成(的),需要一個逐步建設的過程。它確實在每一天或者每年都會有相應的進步。”李金波稱。
截至目前,美的集團以美云智數為載體,已經累計對外為20多個行業、200余家企業提供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
目前,國內工業互聯網的安全頂層設計已經逐步清晰。李金波向記者強調,在工業互聯網及大數據領域,“數據安全”一開始也不是“裸奔”的,隨著技術不斷發展,數據的安全性會進一步提升。
自2000年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至今,李金波二十年如一日深耕空調核心技術研究,是美的制冷技術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科研出身的他,今年向“兩會”提交的建議也涉及科研創新領域。
李金波表示,經過改革開放以來四十余年的發展,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高。但與歐美科技強國相比,短板依然突出。基礎研究積累不夠、原始創新和科技源頭供給不足,成果轉化慢,成果轉化比例低,大量的科研投入沒有形成新動能。
他提出,要化解創新技術的成果歸屬、價值評估、交易的方式方法等環節存在的頑疾,更好地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建議改善科研基礎投入結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引入一定比例的有市場實體的高新技術民營企業,共同發揮高校、科研院所的理論研究優勢以及民營企業的市場化應用優勢,化解科研成果落地難的頑疾,加快科研成果準確轉化,讓科技投入形成新動能。
李金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他提出的建議主要是基于美的集團在參加兩項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從問題延伸想到的解決方法。
他提出,目前科研基礎投入結構存在的問題是,在國家投入的科研研究里,民營企業的參與比例是相對偏低的。這些科研經費主要投到高校、科研院所和央企里。但是另一方面,民營企業貢獻的總GDP超50%,而且民營企業與市場接觸也更緊密。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政策提高民營企業參與度,實際上不利于國家基礎科研創新的發展。
“其實國家在(此前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要引入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點項目研究,但實際上暫時還沒有非常好的細則出現。”李金波告訴記者。
另外,李金波認為,我國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制度也不夠完善,“專利創新、成果歸屬、價值評估交易的方式等,都缺乏法律層面的可操作依據和保護。科研成果轉化過程中經常會出現糾紛,導致很多科研成果在發表論文后就結束了。”
“我的建議是,民營高新企業參與的比例不低于30%。”李金波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