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25 12:31:24
3個月前,疫情肆虐武漢,陳恒陽身患罕見先天性心臟病的年僅8個月的小女兒陳錦媛掙扎在生死線上。這是一個分秒必爭的重疾,為了尋求一線生機,父母突破重重困難,帶著她踏上了去北京千里尋醫的道路……3個月零10天,如今寶寶終于回家了。
每經記者 丁舟洋 李少婷 每經編輯 陳俊杰
再次見到陳恒陽,他的神色輕松了不少。
3個月前,疫情肆虐武漢,陳恒陽身患罕見先天性心臟病的年僅8個月的小女兒陳錦媛掙扎在生死線上。她的病與新冠肺炎無關,但在確診了這種心臟病后,她卻因新冠肺炎武漢全面封城,難以出城尋醫。
這是一個分秒必爭的重疾,需要接受難度極高的手術,最成熟的治療方案在北京阜外醫院。每拖一天,生命的微光就越微弱。為了尋求一線生機,父母突破重重困難,帶著她踏上了千里尋醫的道路。(詳見“我們不是逃離武漢!”罕見心臟病嬰兒的千里求醫記)
3個月后,陳錦媛挺過了這個格外艱難的寒冬,她依然瘦弱,但精神尚好,目光亮晶晶的盯著前來回訪她的《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突破重圍來到北京,只是攻破難關的第一步,在北京的3個月零10天,陳恒陽平靜講述下,陳錦媛的命運扣人心弦。(下文以陳恒陽自述方式展開)
我女兒所患的是一種極其罕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左冠狀動脈異常起源于肺動脈”。阜外醫院小兒中心是全球最大的小兒心臟中心,阜外醫院的主任醫師李守軍做過上百例左冠狀動脈起源異常的手術,他曾經對這種疾病公開發表過一篇文章。
“左冠狀動脈起源于肺動脈危害極大,寶寶出生后心臟一直處于嚴重缺血狀態,嚴重損害寶寶的心臟功能,90%的寶寶會在一年內死亡。”上述文章指出,“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國內外著名心臟中心對此病的治療已經達成高度共識,即一旦確診就應該盡快手術治療,任何的藥物保守治療不僅徒勞無功,而且會惡化寶寶的心臟功能。”
“這是一個罕見、危害大、誤診誤治率高的疾病,寶寶家長往往束手無策,或者病急亂投醫。”李守軍醫生文章描述的,和我們更早時候的經歷一模一樣。今年2月初,距離她第一次發病一個多月,輾轉武漢多家醫院,小錦源終于得到確診,而那個時候武漢已經封城。
8個多月大的她,想要通過常規矯治手術來解決問題,本來就很難了,就算到了阜外醫院,她的身體條件能不能達到做手術的指標,也打個問號。但我們做父母的,別人努力十分,我們要努力十二分。我們聯系好阜外醫院,辦好通行證,決定在疫情封鎖期前往北京盡力一試。
2月10日,我駕車帶著妻子、女兒一道奔赴北京。臨行前查了天氣,特意提早一天出發。因為看到天氣預報說過幾天北京要降溫,我們的小孩對溫度很敏感,她不能感冒,感冒對她的心功能影響很大。所以還是趁著天氣好提前走。
14個小時后我們抵達北京,在北京市西城區派出所安排下住進指定酒店,進行14天的隔離。
如果順利的話,14天隔離結束后,女兒就能去阜外醫院掛號。但沒想到,最讓人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2月26日,隔離期完畢的這一天,小錦媛發燒了。新冠疫情期間,發燒本來就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情,阜外醫院不是發熱定點醫院,無法接受正在發熱的病人。而發燒還會進一步威脅她的心功能。
我們就打120去兒童醫院,去做了核酸檢測、CT,折騰了一天,查出來就是炎癥。到下午三四點鐘打點消炎藥,觀察了一晚上,燒就慢慢退下來了。為了保險起見,兒童醫院準備讓小孩住ICU監察一段時間,但我強烈反對,就是普通的發燒,去ICU干嘛呢,最要緊的是,她這個心臟病每拖一天,手術成功的可能性就越低。
在與阜外醫生的積極溝通下,我們一家三口又做了檢查,排除新冠肺炎后,得以進入阜外醫院。在一周的檢查評估后,結果出來了,醫生說,有手術指征,可以做手術。
小錦媛的千里求醫故事終于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每經記者 韓陽 攝
但在術前溝通時,醫生拋出一個讓我們糾結的問題——考不考慮做心臟移植呢?
我們是這樣想的,她太小了,即便現在接受了移植且移植成功,活過5年、10年、15年后,她可能又要面臨一次移植,我們舍不得讓她再躺上移植的手術臺。而且每個月的藥費也要七八千元,長期維持這么大筆的開銷,對我們家庭來說也是一個問題。所以我們覺得,移植不考慮。
可如果選移植,至少是可以指望五年的存活。而如果堅持要用常規手術進行修復,坦白說,小錦媛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治療時機。
當時醫生跟我們直言,手術失敗的死亡率是不低的。還要準備好上心肺復蘇設備。手術前的一天晚上,我老婆哭了一整夜。她覺得小孩這么可憐,孩子本身那么瘦弱了還去挨刀,如果不做手術,她還可以活到1歲,如果做手術……可能就此下不來手術臺了。我們的這個選擇究竟做對了嗎?
我勸慰妻子,反正都來了,醫院也住進去了,肯定還是要做手術。就算只有10%的成功率,也要做,畢竟我們為她找了最好的大夫。
3月18日,陳錦媛申請的醫療基金提前到位,早上,小孩被抱進手術室。醫院讓我們回住處等消息。那天我們很緊張、很緊張。術前,醫生說如果手術順利的話,下午三四點鐘結束,如果不順利的話,要到晚上七八點鐘。到下午三點,我們收到短信了!醫生說手術比較順利,但是需要延遲關胸。
因為我們小孩的心臟已經很大了,不能強制關胸,需要在手術后觀察兩天,指征穩定后才能關。以免有什么突發情況,關胸之后又要打開。這個病,手術是第1步,手術成功只能說過關了50%,關胸可能在20%,還有一個拔管的關卡要過。
此后,小錦媛在IUC里待了33天,就是為了能讓她順利渡過呼吸這一關。術后第八天,醫生第一次嘗試給她拔管,結果失敗了,第二次插管后,需要在ICU里監測更長的時間。當時我們急死了,病友群里有人說最長在ICU里待了7個月,花費100多萬元。就算是待兩三個月,我們一方面怕小孩受不了,另一方面ICU每天7000多元的花費我們也憂慮承受不起。
和女兒同一病因、同一時期進行手術的一個廣州小病友,術后12天就出院了,這讓我更為焦慮。我在想我們是不是來錯了,病友群里的朋友們就安慰我們,既然來了,你一定要相信醫生。除了這個醫院,你還能去哪里。
大概在三周左右,醫生嘗試給小錦媛第二次拔管,這次成功了。之后她又做了72小時的觀察,通過無創的輔助呼吸,慢慢地把呼吸機脫下來。
住了33天的ICU,小錦媛終于轉到了小監護室,小監護室待了大概10天。
在ICU的那段時間,父母不能探視,每天只靠醫生下午的一通電話來獲悉寶寶的情況。我現在回想起來,都不知道那段日子每天是怎么過的。為了調節一下心情,我們頭一個星期去逛一趟天安門和北海公園。后面就沒有心情出門了,基本上每天就待在家里,掃一輛共享單車騎一騎,有時候出門買點東西,然后就回家睡覺,每天下午4:30等醫院的電話。
小監護室住了10天后,寶寶轉入普通病房,我們夫婦倆做了核酸檢測后,終于可以見到孩子了。
當時我老婆看到孩子時,小孩都不回眼看媽媽。40多天沒見到媽媽了,她和照顧她的護士很熟悉,但已經不認識自己的媽媽。我和醫院商量,讓她多在普通病房住幾天,孩子媽媽每天來陪護,讓孩子慢慢過渡,對媽媽逐漸恢復熟悉。
5月上旬,小錦媛終于出院,在基金會志愿者的幫助下,我們全家以很低的成本住在醫院附近的公寓里。在我們的悉心呵護下,小錦源一點點恢復精神,現在也常常對我們笑了。
在阜外醫院、基金會和好心人的幫助下,我們通過各種方式湊齊了高昂的治療費用。養兒方知娘辛苦,這段時間也常常想起我的老母親,我媽媽就我一個兒子,她擔心我們兩個大人在外面省吃儉用的把身體搞壞了,每次都打電話來囑咐我們吃好點。
5月19日,我們正式結束這段在北京的征程,啟程返回武漢。至此,小錦媛的千里求醫故事終于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其實,和那些身患白血病、惡性腫瘤的小孩比起來,我們還算比較幸運的,畢竟她的病還是有治愈方案的。
聽別人說這種心臟病會影響孩子未來生育。我沒考慮那么遠的事兒。活著最好,是不是。先活著再說,對不對。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