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26 18:48:55
每經記者 趙成 每經實習記者 趙雨萌 每經編輯 裴健如
對汽車行業來說,好消息還在不斷傳來。
日前,天津市宣布年內增加3.5萬個小客車指標。這意味著,全國實施汽車限購的“八市一省”中除北京市外,購車名額數量限制上基本都有所松動。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汽車消費不景氣,解除或放松汽車限購以刺激汽車消費成為當務之急。今年兩會中,“放寬汽車限購”、“減免汽車購置稅”、“優化汽車消費補貼政策”等利于促進汽車消費市場回正的提案或建議不斷被提及。
截至5月25日收盤,華菱星馬(600375,SH)漲停,長安汽車(000625,SZ)、江淮汽車(600418,SH)、眾泰汽車(000980,SZ)等漲逾3%。有分析認為,汽車板塊股價持續走強,或與汽車市場相關政策調整后汽車消費呈復蘇趨勢有關。
兩會代表熱議汽車限購“松綁”
據了解,我國實行汽車限購的有八市一省,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深圳、杭州、貴陽和海南省。目前,除北京外,其他實施限購省市購車名額數量限制上基本有所松動。不僅如此,各地刺激汽車消費政策也在不斷出臺。
部分省市通過“松綁”汽車限購來釋放汽車消費潛力。如,天津市發布擴大汽車消費、優化機動車限購管理措施、適度增加個人增量指標、制定盤活廢棄指標等措施來刺激汽車消費,并宣布年內將增加3.5萬個小客車指標。浙江省同樣出臺了放寬汽車限購的政策,并表示在2020年一次性增加2萬個小客車指標。
部分省市則主要通過對消費者發放購車補貼來刺激汽車消費。如,上海市將重點放在對環保汽車的扶持力度上,將落實延長新能源汽車購置中央財政補貼、免征車輛購置稅等政策,并給予消費者5000元充電補貼。長沙市則將扶持力度主要落在長沙產汽車上,消費者在指定經銷商購買上汽大眾長沙工廠、長沙比亞迪、廣汽三菱、廣汽菲克、湖南獵豹等車企生產的車輛,并在長沙上牌的,可獲得裸車價款3%的一次性補貼,每臺車最高補貼不超過3000元。
圖片來源:張亨偉(上海分社)-中新社-人民視覺攝
與此同時,在今年兩會中,來自車企的人大代表們也提出了要通過放寬汽車限購來刺激汽車消費的相關建議。如,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建議適當增加汽車限購地區的號牌配額、取消限購限行、放寬購車條件和牌照限制、推遲“國六”實施時間、減免路橋、優化汽車消費補貼政策等。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悅達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王連春則提出要釋放購車指標的建議。王連春認為,政府要出臺更加精準具體的政策拉動汽車消費,北京、上海、廣州等限購城市可進一步釋放購車指標,優化搖號政策等。
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則從城市交通管理角度提出建議。在陳虹看來,從當前科技進展和國外先導國家的經驗來看,充分利用國內大數據、云計算以及5G技術、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會有較大提升空間,配合市場化調解手段,可以實現從車輛擁有管理到使用管理,再逐步開放城市限購限行,放開限購對促進消費有積極意義。
減免汽車稅收或成有力舉措
事實上,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從 “優化機動車限購管理措施”,到規定“各地不得對新能源汽車實行限購”,再到“探索推行逐步放寬或取消限購的具體措施”,放松汽車限購的政策信息層出不窮。但值得注意的是,全國8個汽車限購的省市,僅貴陽全面取消,部分城市只是象征性增加了部分購車指標。
有分析認為,汽車限購政策一直未完全放開或與城市交通擁堵、停車難、環保等問題有關,短期內使全國8個汽車限購省市完全放開不太符合現實情況。在今年兩會期間,“減免汽車購置稅”、“降低購車成本”等提案和建議被多次提及,或將成為刺激汽車消費的有效舉措。
其中,曾慶洪提到,進一步減輕汽車消費總體稅負,有條件減免購置稅、降低消費稅稅費、貸款利息與個人所得稅抵扣、二手車交易增值稅調整,大力發展汽車金融等政策降低購車成本,以刺激汽車消費。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而由全國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和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聯名提交的《將車輛購置稅改為中央共享稅》也提到了汽車稅負問題。李書福認為,汽車行業稅收制度成為提振汽車消費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重要障礙。他呼吁,將車輛購置稅由中央稅改為中央地方共享稅,共享比例為50:50,并將調整后的車輛購置稅地方財政收入,以適當比例用于汽車企業新技術研發,促進汽車消費。
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4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0.2萬輛和207萬輛,環比分別增長46.6%和43.5%,同比分別增長2.3%和4.4%,月增速為今年以來的首次增長。
中汽協預計,2020年,國內汽車銷量同比下降幅度在15%~25%之間。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表示,單純靠市場自發消費,汽車銷量前景難言樂觀。他認為,到目前為止,拉動汽車消費政策力度還不到位。
在此背景之下,各省市能否將刺激汽車消費“新政”全面落實?汽車市場接下來能否繼續保持正向增長?業內將持續關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