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5-27 20:15:44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星
5月27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舉行第三場“委員通道”采訪活動,邀請部分全國政協委員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媒體采訪。
近年來,檢察機關充分發揮職能,開展保護長江黃河、保護“舌尖上的安全”等公益訴訟工作,辦案范圍逐步拓展,備受社會關注。公益訴訟是怎樣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痛點難點問題的?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甄貞分享了一個案例:三、四年前鄭州的一個公司未經行政機關批準,在黃河灘區建立了一個主題公園。公園建設過程中,行政機關9次作出行政處罰命令,都未能按下終止鍵。公園建成后,對當地的環境造成極大破壞,嚴重威脅黃河行洪安全。檢察機關調查取證,及時向行政機關發出訴前檢察建議,最終全部拆除了所有違章建筑。
圖片來源:新華社
甄貞介紹,近年來,檢察機關服務長江黃河發展國家戰略,開展“一條長江,共同保護”“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的專項行動。通過檢察建議和掛牌督辦案件,辦理了一批公益訴訟案件,與法院和其他行政機關聯手,使長江和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她說,公益訴訟是一種特別的訴訟制度,公共利益是人民的利益,公民個人發現公益受損害時,由于缺少專業技能和收集證據的手段,往往很難承擔訴訟重任,而檢察官作為社會公共利益的代表,更能夠替人民行使這樣的職權。
“近些年來,在推進公益訴訟過程中,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踐,極大豐富了我國的公益檢察制度,形成了維護司法公益的中國方案。”甄貞說,檢察官在辦理案件時,始終堅持把訴前實現維護公益目的作為最佳司法選擇的方案,面對侵犯公益的難點、痛點問題,他們敢于行使法律賦予的監督職責,聚焦大氣、水、土壤污染,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聚焦食品藥品、網絡外賣,維護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聚焦公共服務,維護消費者權益等,真正做到了哪里有人民群眾的訴求,哪里就有“檢察藍”。
作為政協委員,甄貞一直關注公益訴訟話題,想用提案推動公益訴訟制度更加完善。她說,公益訴訟姓“公”,但它不是檢察機關一家的事,需要平衡,需要維護,需要統籌社會的力量,做好“國家隊”“社會隊”的整合,而檢察人在這里更起到擔當和向前的作用。
“公益訴訟離不開所有公眾的參與。”她說,我們要堅持低碳生活、垃圾分類,綠色出行,對侵犯公益的行為堅決說“不”,打贏保衛公益的人民戰爭。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