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7 17:54:40
時序初夏,萬物勃發,全國兩會拉開帷幕。今年的兩會不同尋常,這是在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背景下,全國人民堅定信心、凝聚共識、砥礪奮進的兩會,也是各行各業凝心聚力、鼓舞士氣、勇擔使命的大會。
汽車作為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如何穩定市場,如何重新煥發生機,如何尋找新的發展機遇,這些都是全行業面臨的最重要課題。2020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提交了《以汽車為新型基礎設施推動智慧城市建設》、《以產融結合新模式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行穩致遠》兩份提案,建言汽車行業發展。其中,《以產融結合新模式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行穩致遠》給出了應對當前困難,促進新能源汽車可持續發展的路徑規劃。
2019年以來,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行業深度調整、補貼政策退坡等多重因素影響,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壓力:2019年全年產銷量出現了近十年來的首次同比下降。今年一季度,在疫情沖擊的疊加影響下,產銷下降態勢嚴峻,包括動力電池、零部件、整車企業在內的整個產業鏈持續承壓。
應該說,新能源汽車行業面臨技術成本拐點尚未到來、市場驅動暫且乏力、產業鏈風險持續攀升的客觀形勢。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已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
徐和誼表示,當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突出問題是:傳統補貼模式退坡造成產業驅動斷檔,亟待創新引導方式。購置成本高、使用不便仍制約市場成熟,亟待創新培育方式。動力電池與整車全生命周期成本和價值不同步,亟待創新產業模式。
結合上述問題,亟需通過產融結合新模式,對動力電池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和價值進行重構優化,從而真正激活電池產業鏈,在解決當前電池成本過高、消費市場疲軟等關鍵難點的同時,也為加速動力電池產業閉環發展、迎接能源革命打下堅實基礎。
因此徐和誼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政府主導創建動力電池產業引導基金,對全產業鏈進行創新金融支持,統籌和放大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價值;二是加快綠色金融一攬子工具在動力電池產業鏈的創新應用,以產融創新結合為產業鏈賦能;三是加大汽車金融在消費、使用、服務等環節的推廣力度,進一步釋放消費需求。
總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進入關鍵發展階段,產融結合新模式將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找到新的可持續發展路徑,確保產業能夠行穩致遠。
5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政府報告中提出:推動制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大幅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這樣的表述將對新能源汽車的產融結合起到推動作用,將促進產業長遠發展釋放了利好。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從規模上看,2019年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突破120萬輛,年復合增速達64.8%,連續五年位居世界第一。從產業鏈看,目前國內涌現出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整車、“三電”(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以及充電樁企業,迅速成長為各自領域的佼佼者。
2020年是北汽新能源成立的第11年,過去的十年間,北汽新能源踐行“一體兩翼”發展戰略,以商品創造為核心,以產業鏈運營、資本運營為側翼協調發展。北汽新能源與寧德時代、孚能科技、國軒高科、普萊德等產業鏈伙伴密切合作,協同創新,雙方都得以快速發展。北汽新能源多家合作伙伴業務增速達50%,甚至接近120%,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2017年,由北汽新能源和北汽產投發起并聯合多家大型金融機構共同設立了“安鵬·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基金”,基金擬投資規模100億元,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應該說,北汽新能源的發展直接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進程,培育了用戶和市場,提振了社會各界的信心和預期,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呈現“大潮奔涌逐浪高”的壯闊景象。
去年開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有所下滑,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也正式進入“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今年疊加疫情及市場下行的壓力,企業遇到了一定的困難。但是困難總會過去,在國家戰略的引領下,在產融結合的助力下,新能源汽車行業將釋放新活力,北汽新能源這樣的頭部企業將隨產業共同轉型升級。
據悉,下一步北汽新能源將圍繞智能制造、智慧出行、智慧能源、大數據運營等四個中心來加強創新資本建設,加快由制造型企業向科技創新企業轉型。
在智能制造領域,充分發揮北汽藍谷在三電、智能網聯核心技術與軟件開發方面的優勢,爭做“軟件定義汽車的引領者”;在智慧出行領域,整合移動出行業務,提高科技服務水平,爭做“智慧出行的領導品牌”;在智慧能源領域,積極推動“擎天柱計劃”落地,探索動力電池梯次利用與能源互聯,實現新能源汽車與可再生能源的融合發展,成為“能源管理與服務的開拓者”;在大數據運營領域,充分整合并運用好“車+樁+人”的大數據,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有力支撐,成為“智慧城市的構建者”。
作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在2020年兩會上受到了廣泛關注,作為這一領域的頭部企業,北汽新能源有信心也有責任推動行業可持續的良性發展,引領汽車行業乃至制造業實現綠色轉型。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