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6-04 17:42:43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華東某城商行人士處獲悉,近日監管口頭通知,要求銀行上報是否存在“三拼”業務,即“拼團貸款”、“拼團存款”、“拼團理財”。
每經記者 李玉雯 每經編輯 盧九安
圖片來源:攝圖網
“利率就要拼著降”、“三人成團還能‘談條件’”——這并非我們平常的網購拼團,而是銀行搞起了“團購”。而這一新型的營銷攬客方式也引起了監管注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華東某城商行人士處獲悉,近日監管口頭通知,要求銀行上報是否存在“三拼”業務,即“拼團貸款”、“拼團存款”、“拼團理財”。業內認為,相關拼團并非銀行主流產品,因此對銀行整體影響較小。
實際上,今年以來,在市場利率下行以及流動性寬松預期下,銀行存款及理財產品成本顯著下行。記者注意到,一些被投資者認為性價比較高的民營銀行存款產品收益也在走低。
年初發生的疫情對銀行傳統“開門紅”業務帶來不小的沖擊。從央行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來看,住戶部門短期貸款減少509億元,這其中疫情導致銀行消費貸收縮便是原因之一。
為了拓展業務,銀行在營銷方式上做出了創新。例如,某上市城商行對一款全線上個人消費貸款產品推出了拼團活動,若組團成功,則團內每個人均可享受優惠貸款利率,具體為“3人團6.08%、8人團5.88%,15人團5.58%”(均為一年期利率)。而記者了解到,這一產品此前的利率都在6.09%以上。
不僅是貸款,銀行在存款、理財上同樣興起了“拼團潮”。例如,某國有大行推出的拼團存款,手機銀行用戶選擇產品后,將生成的鏈接發送給好友,邀請參與拼團,3人即可成團。其中“整存整取拼團尊享版”顯示,3萬起存,3年期年利率3.85%,2年期年利率2.94%。
圖片來源:某國有大行甘肅省分行 官微截圖
這一新型營銷攬客方式也引起了監管注意。華東某城商行人士告訴記者,近日監管口頭通知,要求銀行上報是否存在“三拼”業務。
普益標準研究員康箐蕓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受年初疫情影響,銀行線上業務的比例增加。拼團業務中,有存貸或理財需求的人通過召集身邊的熟人參與,可以幫助銀行實現以老帶新,獲取客戶的目的;對投資者而言,也能夠以較低的利率貸得資金、或獲取較高的投資收益。但其中也存在較多風險隱患,給監管帶來了一定壓力。
“對于拼團存款,其利率通常較高,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會給銀行的負債端帶來較大壓力;對于拼團貸款,熟人經濟模式下容易使得沒有真實借貸需求的人加入,承擔不必要的成本;對于拼團理財,由于其收益率隨著參與人數提高而增加,在打破剛兌凈值化轉型的背景下,銀行銷售端可能存在合規風險。此外,對于投資者而言,線上拼團的模式多通過社交渠道分享連接,缺乏安全有效的管控手段,也為金融詐騙提供了可能性”,康箐蕓進一步解釋道。
早在數月前,不少互聯網“寶寶類”產品收益率便邁入了“1”時代。近日,余額寶收益率跌破1.5%、萬元每天收益僅0.4元的消息再次刷屏,不少網友感嘆“寶寶類”產品收益率已不如銀行1年期存款。
實際上,今年以來,在市場利率下行以及流動性寬松預期下,銀行存款及理財產品成本明顯有所下行。記者注意到,一些被投資者認為性價比較高的民營銀行存款產品收益也競相走低。
例如,在度小滿金融等互聯網金融平臺上,5%以上的民營銀行儲蓄存款產品如今已難覓蹤跡。而現存的民營銀行儲蓄存款產品,無論是產品數量還是利率水平,較之前均有明顯的“縮水”。
以富民銀行的一款整存整取定期存款為例,“富民定存寶-3月期”在今年2月份時年化收益率為4.5%,如今同樣的產品利率已下調至3.85%。
圖片來源:度小滿金融平臺截圖
同樣地,銀行理財收益率整體也處于下行通道。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4月份封閉式預期收益型人民幣產品平均收益率為3.88%,較上期減少0.08百分點,已連續數月下跌。
事實上,自去年LPR新機制落地后,商業銀行所面臨的息差收窄壓力是市場關注的重點之一。疊加今年疫情影響,今年第一季度,商業銀行凈息差為2.1%,比上年同期下降7個基點。其中,城商行和農商行凈息差下降較為明顯,分別同比下降7個基點和26個基點。
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此前表示,隨著LPR改革深入推進,貸款市場利率市場化水平明顯提高,隨著市場利率整體下行,銀行發放貸款收益降低,為了保持和資產收益相匹配,銀行也會適當降低其負債成本,從而引導存款利率下行。
在康箐蕓看來,為緩解疫情后的經濟下行壓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當前資金面整體較為寬松,市場利率整體下行,LPR也不斷走低,因此銀行在負債端也缺乏高息攬儲的動力,存款、理財等產品收益不斷下行。在當前我國乃至全球經濟承壓、LPR改革的背景下,銀行負債端利率總體下降的趨勢大概率將持續。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