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6-13 14:35:46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擴散蔓延,“黑天鵝”的翅膀還未完全展開,對地方政府而言,面對諸多不確定性,能夠通過自身努力實現穩經濟、保民生的主要手段,便是抓項目、促投資。
每經記者 余蕊均 程曉玲 每經編輯 楊歡
圖片來源:攝圖網
新晉“網紅”合肥,引起了成都的注意。
在6月12日舉行的成都市產業項目投資促進會上,合肥突然被cue:
為什么合肥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這么快?
最近合肥很熱,但說實話,熱的背后不是今天才開始的……
近年來,外界總能聽到成都主動對標上海、新加坡等世界城市的聲音,而身后的合肥,在搭上長三角“快車”后,閃光點著實不少,特別是地方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投入,重視程度之高、推動力度之大,頗有借鑒意義。
成都此番的關注重點在于,如何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投資增量突破。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擴散蔓延,“黑天鵝”的翅膀還未完全展開,對地方政府而言,面對諸多不確定性,能夠通過自身努力實現穩經濟、保民生的主要手段,便是抓項目、促投資。
這意味著,以這次會議為節點,成都的工作重心將轉向“抓好有效投資”。有意思的是,當天還有另一個城市被提到——蘇州,又是為什么?
01
圖片來源:攝圖網
歷史經驗表明,每次重大經濟危機的成功應對都離不開有效投資的拉動。
2003年SARS疫情后,北京通過抓產業項目投資、對沖疫情影響,當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7.7%。
在成都看來,抓好產業項目、擴大有效投資,是一件可以通過自身努力達成的控制經濟下滑的大事。
但問題在于,受全球經濟低迷影響,投資意愿不強已成為一個普遍性的社會問題,要想招到好項目、大項目,不僅需要比能力、比政策、比環境、比毅力、比效率,還要有值得被選擇的“好故事”。
大家知道,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故事、特別是中國經濟的故事,從來都離不開北上廣深,尤其是對海外而言,一說到投資中國,總是把目光自然而然地放到這四個一線城市。
如果想要在北上廣深之外再創造一個“平行的故事”,那就離不開國家戰略的加持了。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無疑為成都提供了一個可以發揮的故事“腳本”。不僅引來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面對即將到來的“十四五”,有望迎來更多重大功能性項目布局。
民盟中央經濟委副主任、城市戰略專家馮奎此前曾評價,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所處的位置,刻畫了中國的戰略縱深。雙城經濟圈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增強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韌性能力。
“在構建國家縱深戰略格局,落實國家總體安全觀的時代背景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完全可以稱作中國的‘西部第一極’,可以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并列,稱為中國‘第四極’。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對全球供應鏈布局也能起到穩定作用。”馮奎說。
成都現在要做的,是把“高大上”的戰略定位變為一個個“接地氣”的產業故事,從而促使這些產業機遇轉化成為投資機會。
一個典型是,位于成都版圖邊緣的青白江區,通過鐵路港聯通全國、全球,“從無到有”地發展適歐適鐵產業,讓外界看到了一個關于內陸開放的好故事,項目隨之而來。
今年1~5月,青白江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3億元,同比增長17.3%,新引項目83個,總投資1486億元,新開工項目52個,總投資192億元。
02
圖片來源:攝圖網
從宏觀層面看,大規模的高速擴張已經結束,但這并不等于投資就因此停止了——只是投資人的選擇性更強,也更考驗投資者的戰略眼光。
有意思的是,合肥最近正是因為被冠以“最牛風險投資機構”的稱號,狠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合肥的熱度,成都看在眼里。
在成都看來:最近合肥很熱,但這熱背后不是今天才開始的,合肥對科技創新投入的這種重視和推動力度之大,是難以想象的。
要知道,在產業投資這件事上,科技創新是可以帶來增量突破的。合肥即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為什么它的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這么快?答案自然離不開中科大。
創建于1958年9月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70年初從北京遷至合肥,開始“二次創業”。也造就了一段校地合作的佳話,“中國芯”在合肥實現了全產業鏈的謀篇布局,由此誕生的還有一個又一個“高精尖”的千億產業集群,以及數以十萬計的“藍領”就業。
按照官網介紹,中科大“面向世界科學前沿領域和國家重大需求”,努力提高學術研究水平和科研創新能力與科研競爭力,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原創性科技成果。
而合肥這座不靠邊、不臨海的內陸城市,也成長為全國首個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與北京、上海、深圳并肩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有評論認為,合肥GDP雖未突破萬億大關,在有限的財政下仍然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原始創新,魄力與遠見尤為可貴。
無論經濟實力還是科教資源,成都都不缺條件。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投資實現增量突破,成都有何動作?
從公開信息看,一周前“亮相”的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將是重要著力點。
根據《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戰略規劃(征求意見稿)》,成都希望構建“一核四區”空間功能布局,錨定創新方向,實現差異化發展。
在外界的解讀中,作為“一核”的成都科學城,好比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的大腦和神經中樞,偏重基礎性研究;“四區”則主要是布局具體的科技產業,側重應用轉化。
03
圖片來源:攝圖網
據川報觀察,今年1~5月,成都全市實現固定資產投資3665.7億元,同比增長2%,已由負轉正。但要實現全年目標,任務依然艱巨。
過去這一周,成都有多個大項目破土動工,其中以成都超算中心和成都SKP項目,尤為引人關注。
6月11日,總投資約25億元、每秒數十億億次算力峰值的“成都超級計算中心”在首屆超級計算創新應用天府論壇上亮相。超算中心計劃于今年9月建成投運,11月實現峰值運行;
6月12日上午,總投資額約50億元的成都SKP項目在成都高新區正式開工建設。作為成都交子公園商圈引入的首個高端百貨業態,該項目全部為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地面將打造成為城市景觀公園。
超算中心將填補我國西部地區國家超級計算體系的布局空白,而SKP也有望創紀錄——成為成都首個營業額達百億級商業零售單體項目——大名鼎鼎的成都太古里、IFS目前均未過線。
這一項目的破土,對成都提振消費信心、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無疑釋放出積極的信號。
不過,作為公認的消費城市,成都工業投資不足的問題日益明顯,要繼續向前,這塊短板必須盡快補上。
對比來看,今年一季度,成都GDP(3845.57億)首次超過蘇州(3743.93億),躋身全國第六,但全年很難要實現超越,原因之一即是工業上的差距。
圖片來源:地方統計局官網
根據第四次經濟普查結果,成都2018年GDP為15698.94億元,比初步核算數增加356.17億元,但具體到產業,二產增加值為4834.16億元,下調超過1600多億;反觀蘇州,盡管GDP總量下調了334.47億元,二產修訂后還增加了211.85億。
從2019年的表現看,蘇州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933.1億元,比上年增長8.3%。其中工業投資1199.2億元,增長8.8%;服務業投資3731.1億元,增長8.1%;成都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第一產業投資增長5.5%,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7%,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3.4%。
為此,昨天會上,成都也剖析了原因,癥結主要在于對現代都市產業、特別是對現代工業的認知不足。
比如,工業/產業不是孤立的,往往會涉及上下游多個環節,從材料研發、工藝設計到模型創造、成品制造再到軟件植入、終端消費等等,不能簡單地把“工業”等同于“制造”。
眼下這輪轉變經濟組織方式,成都迫切希望各個層面摒棄慣性、克服惰性,而“提高專業能力”這個大項目,正快馬加鞭地上馬。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