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06-18 00:20:58
每經編輯 步靜
北京社區衛生首席專家吳浩在6月18日接受《新聞1+1》采訪時表示:如果沒有必要,做核酸檢測可能會造成醫療資源的擠兌,造成應檢必檢的人員因為檢測能力不足占用了時間,這樣病例就得不到及時的發現。同時,如果不是高風險人群,去醫療機構如果不能保持一米線以及防護不到位,可能會出現交叉的感染。我們不太提倡沒有風險的人員在這段時間內去檢測。當然如果身體不舒服,發熱,可能接觸到相關的人員,那就要應檢必檢,保持警惕性。
病毒存在潛在的感染期,這段時期也會傳染,特別是一些無癥狀的感染者,即使做了核酸檢測,也不可能保證百分之百的把患者找出來,因為有極少數的患者可能核酸檢測是陰性的,這就是為什么要對一些高風險的地區采取全封閉的管控措施。在高風險地區,即使核酸檢測陰性,也要繼續待在家里居家隔離,特別是去過新發地或者曾經和高風險人群有過接觸的人,在居家隔離時最好住在下風口,和家里人也要保持相對的社交距離,采取分餐制,盡可能的開窗通氣,做好家庭衛生工作。
外出必須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人員密集的地方,要保持一米線的距離。在公交車限流的情況下,除了坐私家車,還有可能會騎單車。騎單車的時候,夏天由于氣溫較高,你的手可能就會濕潤,所以說我們在騎單車的時候,要常備消毒液或者消毒紙巾,做好手消的工作,把單車的手柄、坐墊消好毒,然后再去騎,下車再進行手部消毒,勤洗手很關鍵。
(每日經濟新聞整理自《新聞1+1》)
(封面圖來自: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