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剛剛,北斗“收官之星”升空!從發衛星到推應用,“大國重器”市場征途還要爬坡過坎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6-23 10:55:32

今日(6月23日)9點43分04秒,我國自主研制的衛星定位系統“北斗”最后一顆組網衛星發射升空,“后北斗時代”從此開啟。

每經記者 李少婷    每經編輯 吳永久    

 

巨大的白色氣體隨著火焰點燃升騰起來,反沖力托舉起火箭,北斗三號最后一顆組網衛星隨之成功升空,好消息從西昌發射基地向全國擴散——今日(6月23日)9點43分04秒,我國自主研制的衛星定位系統“北斗”最后一顆組網衛星發射升空,“后北斗時代”從此開啟。

“我們已經讓北斗成為世界上最好的衛星導航系統,接下來就是怎么讓北斗好用。”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今年1月表示。

從建設北斗到應用北斗,新的征程開始了。北斗產業鏈企業、高精度時空服務平臺千尋位置CEO陳金培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將北斗比作電,就像各類電器的出現成就了電,作為底層時空技術,北斗的成功也將體現在其應用的繁榮上。

為珠穆朗瑪峰量身高、給武漢的醫療廢棄物畫路線圖……北斗正擴大其應用邊界。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已達3450億元,目前已經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智能手機接入了北斗服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到,技術已不再是北斗產業發展的最高門檻,北斗的應用空間只受想象力限制。不過,北斗產業的發展并非“由A即可推知B”的簡單邏輯,摸索的過程是無法跳躍的。

后北斗時代:盼千億級智能硬件市場爆發

在江蘇的一片2000畝的水產養殖基地里,總共有23個工人,年齡最小的65歲,其余的都在70歲以上,整體高齡化亦是我國水產養殖工人年齡結構的現狀。

“10年之后誰來做水產養殖?一定是靠機器。”泰州珈灃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創始人張樂創業三次,將公司從上海搬到江蘇,基于北斗+GPS技術開發了亞米級定位的無人投餌船,實現按照預設路徑自主航行,定時定量精準投喂,節省人力的同時也可以降低餌料沉底的污染。

農業、交通等是目前北斗技術參與較多的領域。正如張樂所開發的項目那樣,大部分北斗應用目前采用與GPS兼容的雙頻模式,作為“后來者”,兼容也是北斗在全球發展的路徑。

北斗系統共有三代,對應我國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的三個階段:北斗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北斗三號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隨著第55顆北斗衛星入軌,北斗三號將建成,一個可以提供全球服務的定位導航系統就正式面世了。

從北斗二號區域系統發展到北斗三號全球系統,不僅僅體現在服務范圍的擴大、服務性能的提升等方面,這些都是量的變化,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北斗三號與其它衛星導航系統的兼容和互操作方面,這是質的變化。

由于采用了新的頻點、新的信號,北斗三號實現了與GPS、Galileo的兼容與互操作,真正融入了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的大家庭,為北斗走向世界、服務全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兼容與互操作還可以降低多系統衛星導航接收機芯片的復雜度,從而進一步降低接收機芯片的功耗和成本,簡單來說,能夠在基本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性能,非常有利于產業發展和市場拓展。

“對于最常見的多系統單頻接收機來說,北斗與其它系統的兼容與互操作意味著把以前的‘三頻’變成了真正的單頻接收機,基本上可以認為只需用以前的三分之一成本就能實現更好的服務性能。”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陸明泉教授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目前國內廠商的部分北斗芯片成本已經在一美元以下。

低廉的成本是大范圍推廣的基礎。以無人投餌船為例,其消費群體是漁民,因此性價比、可靠性和易用性就是開發的標準。無人投餌船不僅要保證性能發揮,以“傻瓜式”操作配合高年齡群體對智能產品的接受程度,更要幫助漁民賺錢或省錢,否則無論如何先進,都無法推向市場。

“北斗想要發展起來非常簡單,精度變高,成本降低。而不論是哪個行業,成本足夠低需要量足夠大,即使是最先進的技術,比如導彈,如果只造兩枚導彈也便宜不了,民用市場的量夠大,每個消費者都要用,但問題在于‘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筆筆發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王視聽介紹,北斗通訊的應用成本包含硬件成本和使用成本(服務費),服務費多按年計算,需要綜合評定成本承受力。

“如果北斗(應用層)有一天創新成功了,不是因為北斗用到了手機里面,而是因為北斗用到了很多我們想不到的地方”,陳金培希望有一天北斗可以被集成到千億級的智能硬件中。

難點不在技術:汽車比原子彈更難造

全國兩會期間,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介紹目前已經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智能手機接入了北斗服務。這一比例讓不少人感到驚訝,有人甚至在相關新聞評論區咨詢:“在哪里啊?怎么設置?”

另外,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已達3450億元。

人們感受不到北斗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作為底層時空技術的低調,一位常年從事北斗科普工作的人士在今年1月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就曾表示,基礎的時空服務在生活當中是很容易忽略的一種能力,它的存在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

另一方面,北斗的確尚未有能夠讓大眾眼前一亮的突破級應用。盡管走的是兼容路徑,但北斗必然要直面與GPS的競爭。北斗系統是第四個可以提供全球衛星導航服務的系統,此外還有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GLONASS)和歐洲伽利略系統(Galileo)。目前在國際市場上獨步天下的僅有美國的GPS,GPS早于北斗20年進入應用市場,憑借免費開放全球民用服務,趁著智能手機的“東風”已構建了完整的生態。

“只要市場是打開的,有充分的競爭,我們肯定是選擇最優的性價比。”一位北斗行業從業者表示。依迅科技副總經理李葛海介紹,目前北斗和GPS在成本上沒什么差別,只是北斗模塊體積更大一點,功耗更大一點,這就決定了目前仍有些場景局限,尚需上下游聯動優化。

按照楊長風的說法,北斗系統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范圍最廣、性能要求最高的巨型復雜航天系統。但就應用層而言,對于多數北斗從業者,技術不算是什么門檻。根據千尋位置今年1月發布的《北斗智造者報告》,行業應用需求持續旺盛,但終端產品層面的短板正在阻礙時空智能產業高速發展。

“科技的發展最終落腳點是應用。全球定位技術的應用,底層技術不是核心門檻,應用的難點到底在哪?我認為是針對應用領域的集成創新和實際工程問題的解決以及這個過程中經驗和技術的積累。”普玄物聯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賈昆鵬表示,從業者面對的是個綜合性目標,需要綜合考慮性能、成本、功耗以及終端用戶的使用環境特點。

賈昆鵬以汽車和原子彈的差異做了個形象的比喻,北斗應用層面臨的突破難度正像是造汽車,不僅要考慮技術的可行性,還要考慮包括乘坐的舒適性、價格的接受度以及使用場景等問題,而原子彈的突破難點幾乎只在于技術。

國家在推動北斗應用層拓展上不遺余力。今年5月,中央企業北斗產業協同發展平臺揭牌暨線上開通儀式在北京舉行,旨在進一步推動北斗規模化應用和產業化發展。而此前的許多年間,北斗已經在交通、農業等領域努力拓展創新應用。

仍待開拓的市場更具吸引力。用技術去找市場這種方法在北斗產業化上不再被奉為圭臬,應用場景先行才有攪動一池春水的可能。

“最重要的挑戰是融合創新能力,時空非常基礎,基礎到就像空氣一樣,很多人會忽略。它在大部分場景中發揮作用都不是單獨存在的,它需要融合到各個領域不同的技術中。”陳金培表示。

應用層探路艱辛:瓦特改良蒸汽機時也無法預料將來

6月2日,武漢市集中核酸檢測結果出爐,終于擺脫了疫情的陰霾。就在4個月前,新冠疫情正肆虐,測量體溫是武漢社區排查病患的重要一步,龐大的工作量和短缺的志愿者資源成為精準上報的現實挑戰。

總部位于武漢的依迅科技在2月開始研發AI測溫儀,4月推向市場,如今產品銷路已經達到南美。AI測溫儀正是基于北斗技術,將體溫數據、位置數據與身份信息、時間信息作對比,四大要素的交叉分析可以判斷傳播源關系,已在醫院、機場等場景落地。

“北斗能產生多大的應用價值或經濟價值,誰也不知道。愛迪生改良燈泡、瓦特改良蒸汽機,他們也不知道將來會怎樣。一切都依賴于技術到底最終會在哪個業務場景下產生巨大的商業價值,現在雖然是不得而知的,但是不怕。”李葛海一點也不擔心北斗應用沒有前景,只是北斗產業發展的邏輯并非是“由A即可推知B”,想象空間太大了。

大部分從業者仍專注于亞米級精度應用的拓展。李葛海認為,亞米級已經能夠滿足現有大部分應用的需求。王視聽也認為,北斗的產業化發展應當從現有需求替代入手,“比如亞米級低成本就是個很大的市場,比GPS精度高一點點,但成本差不多,機會就來了”。

相較于GPS,北斗的高精度服務更勝一籌:我國在全境范圍內建設了地基增強系統,實現了天上北斗衛星、地上“一張網”。陳金培介紹,北斗具有精準時空服務能力,在中國全境范圍能實現動態厘米級和靜態毫米級定位。

高精度挖掘的是新場景和新需求。陳金培對裝有高精度時空分辨率模組的汽車三角牌這一商業應用案例津津樂道。三角牌產生的位置數據跟地圖服務商和交警報警平臺打通,又能夠回流或分發到過往行人的手機里去,從而串聯起以往難以連接的數據場景,實現新的價值。

盡管有從業者指出,高精度的成本降不下來,仍難以鋪開市場。但在陳金培看來,北斗最大的機會就是整個經濟的數字化,隨著智能物聯網時代的到來,各行各業的數字化的進程對于時空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強烈,大數據時代需要同時具備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大要素,時間與地點的輸出能力正是要靠時空智能基礎設施,此外,自動控制設備將不再滿足于幾米、幾十米的精度,高精度能力將催生巨大的創新。

大產業下的小企業:明星企業規模不如縣級房地產公司大

此前,北斗相關企業多專注于元器件領域,比如芯片、模組、接收機等。但在下游應用沒有大規模增長的情況下,北斗相關企業很難獲得業績的巨大提升,這在“衛星導航概念股”的表現中可見一斑:Wind數據顯示,A股共計29家“衛星導航概念股”,平均歸母凈利潤不足A股整體平均值的5%。

以衛星導航產業首家上市公司北斗星通(002151,SZ)為例,該公司是推動北斗產業化的明星企業,但北斗星通扣非歸母凈利潤卻同比大幅下滑。2019年,北斗星通收入29.87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6.51億元。這與北斗星通重點布局汽車智能網聯與工程服務,希望打造“產品+服務”的業務模式,但汽車電子市場近兩年略顯低迷有關。

“北斗產業好像很大,有三四千億,但北斗公司規模似乎都不大,還不如一個縣里的房地產公司老板,房地產老板隨便蓋幾棟樓都比‘北斗星通’銷售額大”,一位不愿具名的北斗應用層從業者評價道,“但資本是生活在未來的,而不是生活在當今可量化的標準下的”。

“(北斗應用空間)有你看不到的一面,才有有魅力的一面。至于是誰能把握住這個機會,我覺得首先是活著的這波人,你搖擺了,你覺得很苦,笑到最后的可能就不是你。所以這個東西,不需要去想,只需要去埋頭苦干。我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緊跟時代,堅持活著。”李葛海表示。

縱觀北斗產業,大部分應用企業也尚處起步初期,競爭力有限,加之面對已經建成生態的強敵GPS,構建生態也是新生的北斗產業的選擇。“各行各業都不同,頭部公司也不那么集中,想要一個個推廣起來很難,所以要建生態。”王視聽這樣解釋道。

不僅要讓北斗應用層遍地開花,還要形成花叢。去年8月時,在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指導下,千尋位置發起了“北斗智造者”計劃,更早以前,千尋位置宣布開放其時空智能技術,均是意在推動構建生態。

生態鏈是生態圈的基礎,這與產業基礎不無關聯。陳金培認為,產業基礎好不好,一要看企業數量,二要看產業結構。就結構而言,是否有核心企業引領、是否有周邊配套都是影響因素。

“每個地方都要搞北斗產業,搞很多北斗企業,這個不可能的。”陳金培表示。而根據千尋位置的調研報告,如上海、浙江等東部城市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支持,但中西部地區有制造和研發的潛力,不少人才儲備其實是在中西部地區。

跨區域的資源優化配置是產業發展的需要。前述常年從事北斗科普工作的人士表示,如何優化配置取決于北斗產業的規模,不只是中東部發展或者只是西部發展的問題,只是目前整個產業還在比較初期的階段,尚難以給出完美的答案。

記者:李少婷

編輯:吳永久

視覺:蔡沛君

排版:吳永久 楊詩涵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北斗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