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熱評

每經網首頁 > 每經熱評 > 正文

每經熱評|兜住底線 讓更多“吳桂春”找到新工作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6-28 20:48:55

每經評論員 歐陽凱

有人說,因為吳桂春那發自肺腑的130多字的留言,東莞的形象被徹底扭轉了。

6月24日,端午節前一日,54歲的湖北農民工吳桂春拿起筆,給東莞圖書館寫下一段留言,他說他來東莞十七年,其中來圖書館看書十二年,但因為疫情工廠倒閉,無事可做,無奈選擇了回鄉,而他最不舍的就是東莞圖書館。“雖萬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這則讓很多人淚目的留言,在網絡上被眾手傳遞,無數人被感動。

很快的,東莞圖書館官方微博也轉發這張照片,并留言——“感謝,我們一直在,等您再來!”眾多媒體紛紛報道,東莞有關部門迅速作出了反應。最新消息是,在政府有關部門的幫助下,吳桂春將在東莞一個小區從事環衛清潔工作,換言之,他又可以去東莞圖書館看書了,隨后,他在媒體見證下重新辦了借書證。

客觀來說,東莞的操作確實高明,這個充滿人文關懷的快速反應,一定程度上升華了大家對東莞的印象。提及東莞,不少人總會邪魅一笑,背后的隱喻大家心照不宣,相較之下,農民工吳桂春選擇常年泡在圖書館里,顯得異類又珍貴。要知道,一位農民工兄弟臨別留言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力,是東莞花多少巨資拍攝城市形象片都無法達到的。

故事很溫暖,結局也很美好,據錄用他的公司透露,未來可能會在他工作的小區修建一個圖書館,可能會讓他管理圖書室。在得到這份工作后,吳桂春也說,未來還會到圖書館看書,不存在堅持不堅持,只是一種習慣而已。外界樂見其成這樣皆大歡喜的結局,但暖心之外,我們更應該關注每一個同吳桂春一樣命運的農民工的真實生存現狀。

此前,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國際院長陳志剛表示,在悲觀情境下,約2500萬農民工會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失業,占所有農民工的比例約10%。

顯然,吳桂春的案例不是少數。

上千萬外來工潮水般來去,才能讓城市欣欣向榮,正因為有了像吳桂春這樣的外來工的加入,東莞才有資本,從一個珠江邊的農業縣,一躍成為舉世聞名的“世界工廠”。因此,政府快速反應是對的,但事情不應該就此戛然而止,主政者更應該思考這背后的深層次問題。因疫情被迫返鄉的絕對不是吳桂春一個,比起其他,留住農民工,保住他們的飯碗顯得更加迫切。

當然,還要注意的是,數千萬農民工的就業問題固然受到疫情這樣不可控因素的影響,但其中也不乏新舊動能轉換下工廠人員的正常流動。毋庸置疑,這次疫情在對傳統產業造成沖擊的同時,客觀上也倒逼經濟加快轉型升級。數字化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不僅僅是企業的必答題,也是數千萬農民工的必答題。

對城市管理者來說,保住農民工飯碗只是其中一面,幫助他們適應信息時代以便更好就業也是不可忽視的另一面,例如組織轉崗和失業農民工進行定向定崗培訓,注重圍繞市場急需緊缺職業,大力開展建筑、機械、維修、家政、養老、餐飲、保安、物流等適合農民工就業的技能培訓和快遞員、網約配送員、直播銷售員、汽車代駕員等新職業新業態培訓等等,都是當下可圈可點的應有之舉。

從農民工吳桂春和東莞圖書館的故事中,既要讀到其中的暖心之處,也要看到背后的揪心現實。農民工作為社會這座巨型金字塔的基石,也體現著這個社會的底線和良知。眼下,我們更應該為“吳桂春們”提供更好的社會保障體系和職業技能提升培訓,由內而外賦予他們力量,兜住農民工就業底線,幫助他們在風雨將至時,不至于赤手空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吳桂春 東莞 圖數館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