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今日報紙

每經網首頁 > 今日報紙 > 正文

疫情下跨國醫療中介生存現狀:帶人國外看病業務驟降 有的改行出口防疫物資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6-29 23:20:30

每經記者 金喆    每經編輯 梁梟    

這是一個談癌色變的年代,不管誰罹患癌癥,他的人生都至少會被按下暫停鍵。近年來,為了治療癌癥,越來越多中國家庭選擇遠赴重洋,尋找更新的藥物和更合適的治療方案。

他們當中,有些人是第一次出國,大部分對國外環境不熟悉、英語達不到正常溝通的水平。因此,他們通常會選擇更專業的“中間人”與國外的醫院、醫生銜接,而這些“中間人”往往來自跨國醫療中介機構。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國內近10家跨國醫療中介機構和多位從業人員,直面這場疫情對行業的沖擊:各國收緊簽證和出入境政策,往返航班從以前的每天數班縮減到一周一班……種種變化都在威脅跨國醫療中介的生存。受訪者中,規模較大的機構現金流尚能維持一年;規模較小的機構只能減房租、降薪或是優化人員。大家都在靜盼,疫情過去、海關開閘、航班復飛的那天盡快到來。

中國國際醫療旅游展覽會上的參展醫療機構 視覺中國圖

患者計劃被打亂:國內的出不去,國外的回不來

1月中旬,張雷委托廣州壹加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壹加健康)到日本某醫療機構接受甲狀腺腫瘤的檢查治療,計劃停留14天。

1月23日,武漢封城。一周后的1月31日下午,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亞歷克斯·阿扎宣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構成美國公共健康緊急事件,從美東時間2月2日下午5時開始,過去14天內曾到訪中國的外國人(美國公民和永久居民的直系親屬除外)將被暫時禁止入境。

壹加健康負責人許萬鵬當時判斷,疫情嚴重后,出入境政策肯定會發生變化。張雷的籍貫是湖北,必須重視這一情況。他連夜和日本醫療機構、客戶、壹加健康的醫療翻譯和地接團隊召開遠程視頻會議,建議盡量縮短張雷在境外的治療和滯留時間,以保證他接受治療后能盡快安全地回到國內。

2月1日,為了防止疫情擴散,日本政府首先限制持有湖北省簽發護照的和14天內在湖北省逗留過的人員入境。3月5日,日本政府再次調整了針對外國入境者的限制措施。現在看來,許萬鵬當時的判斷是正確的。張雷術后順利回到國內休養,幾乎沒有受到太多疫情影響。

不只是張雷,疫情打亂了很多人的治療計劃,有些無法如期出國的患者主要通過遠程咨詢獲得進一步的治療方案。愛諾美康國際醫療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諾美康)在官網上分享了疫情之下,美國腫瘤治療專家為晚期直腸癌患者制定治療方案的例子。

51歲的汪先生是一名晚期腫瘤患者,2019年12月底再次復查CT兩肺多發轉移瘤,較前增大。疫情之下,幾乎所有人將目光轉向了新冠肺炎患者,各種醫療資源向疫情防控傾斜。由于醫療資源暫時緊張,汪先生很難得到良好治療。汪先生也咨詢了幾個醫生,他們對于治療方案口徑不一。

腫瘤不等人,好的醫院也幾乎停診,下一步的治療方案又不能出錯。焦急之中,曾經通過愛諾美康出國就醫的商界朋友向汪先生推薦了這家機構。愛諾美康在正月初五(1月29日)接到了汪先生的請求,在進行病歷整理、翻譯、聯絡國外專家后,確定在正月十二(2月5日)晚上九點,由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丹娜法伯癌癥研究院胃腸中心主任Jeffrey Meyerhardt博士與汪先生進行遠程治療方案咨詢。

整個咨詢過程長達50分鐘,美國專家幫汪先生明確了治療方向,并告訴他仍有手術機會。今年6月的隨訪結果顯示,汪先生經過7周期化療后,肺部腫瘤數量由4個變為1個,病情緩解。

遠程咨詢是目前國內大多數跨國醫療機構為國內客戶能提供的最佳方案之一。北京盛諾一家醫院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諾一家)創始人、董事長蔡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疫情暴發后,原本打算過完春節再出去治病的,還有一些中途回來過春節的客戶都出不去了,而目前盛諾一家還有幾十位客戶在國外。“只能等,在國外的患者都能正常去國外醫院治療,但在國內的患者就只能在國內治療,再就治療方案和進展與美國醫生視頻交流。”

許萬鵬也與客戶溝通,把非重癥患者的出國就醫計劃延遲到年底,對于重癥患者則建議在國內治療。

中介機構受沖擊:業務量驟降,“生意的門堵了”

在美國得克薩斯州最大的城市休斯敦,坐落著過去16年中有13年排名全美第一的癌癥中心——MD安德森癌癥中心。MD安德森癌癥中心國際病人中心負責人瑪莎·科爾曼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從2015年開始,中國病人人數就位列醫院各國國際病人人數首位。

實際上,出國看病除了要花費高昂的醫療費用,還需要面對翻譯病歷、聯系醫院、尋覓醫生、預約排期、長途飛行及當地食宿等現實問題。中國人出國看病,多數是尋求癌癥治療,基本將目光放到兩個方向——是否有新藥、是否有適合的治療方案。隨著中國病人人數越來越多,跨國醫療中介應運而生。多家機構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疫情前幾年,公司的業務量一直在增長,而且增速較快。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航班停飛,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公民采取入境管制措施,很多人的出國看病計劃被打斷。對于這些“中間商”而言,客戶失去流動性意味著“做生意的門被堵了”,幾乎所有機構從今年2月份起都面臨營業額和業務量大幅下滑的局面。

盛諾一家在2月份的營業額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蔡強還記得,公司剛成立時,沒人知道出國看病這回事,也沒有人相信他們。那時候,公司只有5名員工,很艱難地找到第一家愿意合作的美國醫院,全年只有兩個客戶。目前盛諾一家一年的營業收入已經增長了幾百倍,成為行業里的頭部企業,但當下這種情況是其成立九年來第一次遇到。

疫情對盛諾一家的沖擊顯而易見。5月中旬,盛諾一家日本分公司的員工羅琳(化名)要送一位患者回國,這是一次非常普通的送機任務,但在疫情期間卻顯得特別珍貴。羅琳在分享這段經歷的時候說,在疫情以前,她幾乎每周都要給多組客人發送接送機的提示信息。但疫情發生后,這樣的接送機工作卻格外珍貴。現在,她更多的工作是服務好留在日本接受治療的客戶。

日本富士國際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兼中國區總經理潘呈祥也對記者坦言,疫情發生后,公司業務量確實減少了很多,目前客戶沒法到日本,所有赴日本的面診和治療業務暫停,但復診業務正常進行。公司把中國國內醫院檢查的電子資料發送到日本醫院進行復診。

“平時(疫情以前)也有去不了的客戶會采用這種模式,國內治療聽國內醫生安排,日本治療聽日本醫生安排,沒去日本一律以國內醫生意見為準。”潘呈祥解釋道,這主要是因為中日兩國醫生所處的醫療環境、技術手段和可選藥物不同。

但蔡強還是提到了遠程視頻問診的局限性。他坦言,這種遠程交流的效果肯定不如直接面對面治療,但大部分客戶還是能接受,過段時間各國會陸續開放出入境政策,情況也會好起來。

機構疫情下求生:服務好客戶,維持住現金流

為國內患者提供遠程問診和服務好延期歸國的患者,是當下很多海外醫療中介能夠提供的有限服務。疫情之下,得到客戶認可對他們的生存至關重要。

在蔡強看來,為沒能如期回國的客戶提供后勤保障,兼顧他們順利看病和免受病毒感染非常重要。在美國休斯敦,無法如期歸國的盛諾一家客戶接近20位。一邊是疫情,一邊是急需去醫院定期復診、治療的客戶,盛諾一家休斯頓分公司經理邱澄和辦公室主任黃義峰深知,客戶的治病時間寶貴,而順利治病的前提則是盡可能讓客戶和家屬避免接觸感染源。

疫情之前,盛諾一家休斯頓分公司每周會安排住在公寓的客戶去各大超市、商場采購。3月下旬以后,隨著確診人數增多,邱澄決定全面取消客戶和家屬去防護差、潛在感染源特別多的超市和商場購物,對于常用的商品和防護物資由公司后勤團隊網上代買,而原來去華人超市的行程也改為提供購物清單,由后勤團隊每周三次代買。

“到目前為止,休斯敦盛諾客戶和家屬無一感染新冠病毒,這些都離不開團隊的努力。”蔡強感慨,很多重癥患者的年齡偏大,人在海外,語言不通,也沒有交通工具,癌癥病人本身免疫力低,較正常人更易受到病毒侵襲。能否保障海外客戶的安全是蔡強最擔心的事情,這次疫情對于盛諾一家來說也是一次歷練。

2月下旬,蔡強在盛諾一家的內部會議上表示:“這是最黑暗的時刻,這也是最好的時刻。”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很多人問蔡強,這次疫情會對公司造成多大打擊,盛諾一家是否有足夠的現金流扛過這次困難。蔡強也認為,災難之下,企業的現金流能否維持住特別重要。

“這期間(2月20日),我找財務部仔細核實了已有的現金存量,計算我們未來的現金流量,按照我們今年的所有收入為零,目前的自由現金流可以維持一年以上運營。按照2、3、4三個月的現金收入為零,5月份以后逐漸恢復,我們的現金流可以維持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蔡強提到這點時不經意間透出自信,他認為這要歸功于盛諾一家極其審慎的經營和近期融資。

而在蔡強看來,在所有人都很痛苦,覺得未來一片黯淡的時候,其實是利空出盡,好消息將接踵而至。他相信,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公司業務會逐漸好轉,甚至迎來一波報復性反彈。

潘呈祥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疫情對中國普通的海外醫療中介機構造成較大影響,頭部企業則要具體看之前的現金儲備和盈利狀況。海外醫療中介機構如果在海外沒有設立分公司,盈利狀況沒有外界想象那么樂觀。成本控制合理和現金儲備足夠的企業沒有問題,但從疫情暴發到現在已經過去近六個月了,應該已經有一批企業出現困難了。

企業如何渡難關:有的開源節流有的開始做貿易

在這種特殊情況下,許萬鵬采取的辦法是開源節流。他告訴記者,這時候公司要撐下去,必須要精打細算,節約成本,勒緊褲腰帶,靜候疫情過去。上個月,他終于跟業主協商好,退租了會議室,會議室雖然面積不大,但每個月也要幾千元的租金、水電和物業管理成本,“目前這種環境下能省則省”。

許萬鵬負責的壹加健康公司主要是為客戶提供海外醫療服務,包括精密體檢、海外轉診、輔助生殖等服務。疫情之后,很多國家限制入境,公司的營收報表一度非常難看。

“本來想根據國家政策向業主申請2、3月份的免租,業主沒有同意,公司退租了一部分物業。另外就是與以前的一些兼職人員暫停合作,不發底薪,等疫情過去再說。核心團隊不能裁,因為這么多年,還積累有不少客戶需要正常服務。”許萬鵬表示,醫療服務行業有其特殊性,不能像其他行業一樣關門大吉,服務是不能停止的,要把客戶的醫療需求放在第一位。

海外醫療服務機構里,像壹加健康這樣選擇勒緊腰帶過日子的有很多。許萬鵬說,前幾年這個行業發展很快,如果沒有在海外設分公司,沒有真正投入醫療實體機構建設的,公司運營成本還是可控,熬一熬就能挺過去。據他所知,有機構退租了在城市CBD高檔寫字樓里租金不菲的辦公場地,搬到離市中心稍遠一些的地方,或者像壹加健康這樣縮小了辦公面積,還有的精簡團隊、適當裁員、輕裝上陣。

但這次疫情持續時間太長、影響范圍太廣,加上有反復和不確定的因素,也導致一些機構已經倒閉或者處于半停滯狀態。“這個比例應該超過了30%。”許萬鵬向記者說道。

疫情期間,在許萬鵬認識的同行中,一些有進出口資質的公司利用之前積累的海外資源,開始轉做防疫物資進出口生意,以緩解運營壓力。一開始,這些機構是全球到處找防疫物資(特別是口罩)進口銷售或捐贈到國內,即便是賣也賣得很便宜,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對當時國內的防疫工作有積極作用;國內疫情趨于平穩后,他們就開始把國內的防疫物資出口到國外。

許萬鵬也在疫情期間,通過一些海外醫療機構買了一批口罩,主要是送給客戶和朋友。他認為,這時候更要維護與客戶的關系。疫情只是暫時困住了客戶出境的腳步,但并沒有消除他們的海外醫療需求。最近,隨著泰國疫情趨于穩定,政策逐步開放,壹加健康率先與泰國一些知名醫療機構達成協議,制定了一些有價格優勢的服務套餐,客戶可以以預定的形式團購。

“客戶直接通過團購獲得更大優惠,這也能給我們帶來一部分現金流和收入,醫院也能提前鎖定客戶名額,對大家來說都是好事。”許萬鵬舉例說,最近幾年,中國去海外進行輔助生殖的人數一直在增長,主要還是為了差異化診療。疫情一定會過去,行業會有所洗牌,準入門檻也會間接提高。

事實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話的多家機構創始人都對海外醫療的發展前景保持樂觀。潘呈祥認為,疫情不會改變海外醫療的發展趨勢和熱度,尤其是在嚴肅醫療領域,目前各家海外醫療中介公司不是競爭對手,而是伙伴,要合力將市場做大做強。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